1932年,养子叛逃,彭德怀目眦尽裂,怒吼: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覃仕勇来说史 2025-04-03 16:06:06

老覃发布了《1932年,彭德怀对已失军权的毛主席拍了桌子,林彪却表示:我听他的》一文,文中讲到:1932年2月,彭德怀不听毛主席的劝阻,指挥红一方面军攻打赣州,结果,狂攻了四次,均是功败垂成。最后,还陷入了敌援军的重兵包围之中。

幸亏毛主席起用了刚刚从宁都起义过来的红五军团,这才化险为夷。

事后统计,这次攻打赣州,红一方面军损失了3000多人,被俘1800多人。

其中,红三军团撤出来之时,红1师师长侯中英还成为了敌人的俘虏。

必须补充一下,早在粉碎第三次“围剿”之后,红三军团在会昌北禾丰进行了整编,取消了5军番号,军团下辖1、2、3师和7军。1师师长即为侯中英,2师师长为郭炳生,3师师长为彭遨,7军军长为李明瑞。

也就是说,原来的红5军的番号已不存在,取代之的是红1、2、3师。

可想而知,红1师师长侯中英被俘对整个红三军团的影响之大。

但最倒霉的事还不是这个,而是随后又发生了红2师师长郭炳生的叛变事件。

因为这件事,彭德怀身心遭受重创,几乎一夜白头。

事情的发生过程是这样的:从赣州撤围之后,苏区中央局在赣县江口圩召开了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上指出了今后红军的发展方向——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展革命斗争。而以彭德怀为首的多数人则主张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州、吉安、樟树等城市,从而夺取江西一省的胜利,再迎接数省的胜利。

彭德怀实在是对赣州之败感到极不甘心,他极力反对毛主席的主张,言辞激烈,甚至还拍了桌子。

毛主席痛苦极了。以至于到了1959年,在庐山会议期间,他回忆起和彭德怀共事的革命征程,说出了“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的话。

不过,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改向闽西发展,很快就迎来了空前的大胜利——漳州大捷。

彭德怀作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统一指挥三军团、湘赣军区和湘鄂赣军区,从良口西渡赣江,开往上犹、崇义地区,途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却都属于小打小闹,意义不大。到了8月中旬,在宜黄遭到了许克祥、毛炳文部突如其来的围攻,行动处处受掣肘,久久打不开局面。

无可奈何,只好回师宁都。

郭炳生在回师宁都的路上,带领一个团和师特务连去投国民党了。

老覃在多年前发布过《彭老总无儿无女,悉心培养义兄之子,视同亲生,后下令射其成筛子》一文,详细讲述过郭炳生叛逃的全过程,这里就不再重复。

这个郭炳生乃是彭德怀的义兄兼救命恩人郭得云的独子。

郭得云病逝时,郭炳生才12岁,孤苦无依。

彭德怀把郭炳生带在身边,视如己出,悉心培养,一路提携。

郭炳生因此在红军队伍里逐步晋升,从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做到了红二师师长了,成为了红军队伍中的一员威风八面的大将。

可惜的是,郭炳生的革命意志薄弱,经受不起敌人的策反诱惑,开了小差,逃往抚州的乐安投敌,当了可耻的叛徒。

彭德怀几乎钢牙咬碎,怒骂道:“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彭德怀的亲侄子彭启超在1942年通过沿路乞讨的方式,到了太行山上,找到伯父彭德怀,提出要参加八路军。

彭德怀想起了郭炳生,多年前的隐痛被勾起,脸上聚积起浓浓的杀气,极其严厉地警告说:“参军就参军,如你对革命有二心,我就亲手毙了你!”

彭启超这是第一次见到伯父,差点被伯父这副凶巴巴的样子吓哭。

话说回来,郭炳生的下场很惨。

他被蒋介石任命为新编第37师师长,参与了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结果在战场上被红二师的战士们采用了“步枪排射”的方式打成了筛子。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