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之所以还能焦虑,想这想那,是因为我们还活着。
是好是歹,顺境还是逆境,意气风发还是苦苦挣扎,——甭管活得怎么样,都在活着。多数职场人,还是希望活出好的状态。有时自己虽然状态还行,但碰到丧气的人,未免就会跟着意兴阑珊。
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心态,还是受到他人的影响,职场人一旦察觉到“未老先衰”,就要找解法:建立外在环境,保持内在心气。
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生机的外在环境。
大的环境上,选择一个有活力的地方来工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环境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快节奏奔跑,有的缓慢闲散。对个人来说,没有孰优孰劣,只看合适与否。想要有活力,就到有活力的地方去。大家讨论的都是新的想法,新的点子。有时间有力气,就去奔跑,没那么多长吁短叹。
微观的小环境上,选择有活力的人来结交。富有活力的人,会让别人也觉得年轻。讲话做事,关注点都在积极面。视野所及,着眼于生机勃勃的未来。他们常常会有明确的目标,不仅仅是具体的项目指标,还有自己以及在乎之人的价值提升。即使遇到难题,讨论的也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他们呈现出来的,就是活力健康向上。无论是长辈还是平辈,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精气神也上来了,谁会不喜欢?
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有活力的伙伴,“衰”字会自动远离。
或许,你觉得自己现在好像没有能力,没法换一个环境,或者周围的人都差不多,找不到活力满满的朋友,——没关系。网络这样发达,哪里寻不着一两个可以善听其言的人。当然,也要留意分清虚拟与现实。芥菜树下看,不要轻易听信谁谁谁说了什么,要有自己的基本三观,才不会轻轻巧巧被人带偏。
这里偏个题,虽然很多职场人对读书时候的那些人文学科不感兴趣,觉得是拿来充数的。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内容,只要我们认真去学,去思考,找到内在的逻辑,对建立相对正面健康的三观,很有帮助。
内在心气,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除了想法、三观之外,身体因素也会影响内在心气。
有且只有一副的皮囊,虽然质量是天生的,但后天怎么用,也很重要。
就算此时此刻的你,就是在一个没有活力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周围也找不到活力的同伴,至少,可以努力把身体照顾好,减少身体原因而带来的负面输入。不是说,把身体搞好,就不会生病,就不会衰老。生老病死,来了就来了。但同样境遇下,相比于随意糟蹋,保养顾惜适当锻炼总是更好。
建立外在环境,保持内在心气。
一旦那股子心气散了,觉得自己不行了,走下坡路就是大概率。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