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互联网对紫砂行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使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汲老推荐,吴贞裕老师作品
互联网为紫砂行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革新了销售渠道。电商平台的兴起,如抖音、淘宝、京东等,打破了紫砂壶销售的地域局限,让其从传统小众文化圈迈向大众消费市场。以宜兴紫砂商家为例,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从 2020 年的不到亿元急剧增长至 380 亿元,预计 2024 年电商销售额将突破千亿元。低价策略推出的如 299 元、499 元的紫砂壶,降低了消费门槛,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

汲老推荐,刘红霞老师作品
营销模式的创新也是互联网赋予紫砂行业的一大亮点。直播带货与短视频展示等新媒体手段,极大拉近了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某位90 后匠人借助直播和短视频推广紫砂壶,短短 2 - 3 年时间便实现了传统线下店铺 10 年才能达到的销量。而类似“开窑仪式”直播这样的互动式营销,更是增强了消费者对紫砂文化的体验感,吸引超百万网友线上围观。

汲老推荐,汲小宁老师作品
互联网成为紫砂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抖音等平台通过“非遗计划”大力扶持紫砂匠人,2024 年数据显示,非遗传承人直播时长超 10 万小时,带货销量同比增长 249%。线上丰富的内容不仅展示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还吸引消费者参与线下体验和课程学习,有力推动了紫砂文化的普及。同时,互联网吸引了大量年轻从业者投身紫砂行业,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如今,宜兴紫砂行业中外来匠人占比达 1/3,不少艺术院校学生也选择从事紫砂创作。

汲老推荐,吴彬老师作品
然而,互联网也给紫砂行业带来诸多挑战与负面影响。假货泛滥与品质失控问题严重,原料造假现象频发,直播间常虚假宣传“本山料”,实际使用外山料或掺假矿料;工艺造假同样突出,机车壶冒充手工壶,部分商家甚至伪造手工痕迹,代工壶也泛滥成灾,大师品牌被肆意滥用。这些问题导致市场劣质产品充斥,退货率居高不下,部分直播间退货率达 70%。
信任危机与价格泡沫也在侵蚀着紫砂市场。商家虚假宣传泥料功效,如宣称“软化水质”“高锌含量”,或过度炒作职称头衔,使得价格虚高。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高端壶价格持续攀升,如顾景舟作品拍出近亿元高价,而低端壶却陷入恶性竞争,以次充好,严重透支行业信誉。

汲老推荐,王云芳老师作品
行业生态失衡问题不容忽视。代工与炒作之风盛行,部分艺人仅负责落款,实际制作由学徒完成,商家囤货炒作稀缺性,扰乱市场价格。传统匠人由于手工制作效率低,难以与机械化生产的低价壶竞争,面临生存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需采取有效策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规范与监管刻不容缓,政府应制定电商环境下的紫砂质量标准,严厉打击造假售假行为;电商平台也需强化审核机制,建立透明交易环境,完善投诉处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开设线下体验店,让消费者直观感受紫砂壶的质地与工艺,增强线上购买信心。重建消费者信任体系,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普及紫砂文化教育,提升消费者鉴别能力,倡导理性消费,让消费者关注壶艺本身的艺术价值。扶持非遗传承与创新,借助平台流量支持非遗匠人,如抖音的“非遗正当时”计划,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鼓励年轻匠人创新设计,平衡传统技法与市场需求。

互联网为紫砂行业带来爆发式增长与文化传播机遇的同时,也暴露了行业长期积累的弊病。未来,需要政府、平台、从业者和消费者多方协作,在规范市场、保护传统工艺、引导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探索“文化 + 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让紫砂这一非遗技艺在数字化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