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从正月初一到初四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等。而到了正月初五,这些禁忌大多可以破除,人们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和劳作,意味着新的一年正式开始,生活回归常态,所以叫“破五”。
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进行送穷神的活动。人们会打扫家中卫生,将垃圾等杂物清扫出门,寓意把“穷气”“晦气”送走。同时,也有迎接财神等寓意着财富和好运的神灵的习俗,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招财进宝、富裕安康,送穷迎富这一过程也被视为一种“破”与“立”,故而称为“破五”。传说女娲创造万物时,在第五天创造了牛,牛象征着勤劳和财富,人们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开始劳作,打破了新年伊始的清闲状态,准备投入到新一年的生产生活中去创造财富,因此这一天被叫做“破五”。
过去的商家一般在正月初五开始营业,店铺开门意味着打破了春节期间的停业状态,重新开启商业活动,“破”了之前的停业之“禁”,有了新的开始,所以称为“破五”。遵循这些传统,既是对老祖宗智慧的传承,也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年初五要记住的“1不去、2不吃、3不做”,千万别犯忌讳!

1不去:不去晦气之地大年初五,最好不要去医院、墓地等被认为是晦气的地方。医院往往是病痛和悲伤的汇聚地,墓地则是阴气较重之所。在这个万象更新、寓意着好运和希望开启的日子里,大家都希望能远离这些负面气息,以免沾染晦气,影响新一年的运势。选择在这一天去这些地方,与人们对新年积极向上的期待相悖。人们更愿意在这一天去一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比如热闹的集市、喜庆的庙会,感受新年的欢乐氛围,为新的一年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2不吃:不吃破碎食物、不吃生冷食物- 不吃破碎食物这一天,餐桌上的食物要完整无缺。像碎掉的饼干、摔破的鸡蛋等破碎食物不宜食用。因为“破”字在新年里听起来不吉利,寓意着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如财运破损、福气破碎等。人们希望新的一年里,生活圆满、诸事顺遂,所以从食物的选择上就开始避免“破”的意象,图个好彩头。- 不吃生冷食物大年初五,最好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凉拌菜、生鱼片、冰淇淋等。在传统观念里,冬季本就寒冷,人体需要温热的食物来滋养身体,抵御严寒。而大年初五正处于新春之际,此时食用生冷食物,可能会让寒气侵入体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新年期间,人们走亲访友、活动频繁,需要充足的精力,温热的食物能更好地为身体提供能量,保持良好的状态。

3不做:不打骂孩子、不借钱讨债、不打扫卫生- 不打骂孩子大年初五,家里的氛围应该是和和美美、一团和气的。打骂孩子会破坏这种喜庆的氛围,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新年的开端,父母更应该以温和、关爱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他们鼓励和祝福,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开启新的一年,也寓意着家庭幸福和睦,孩子健康成长。
- 不借钱讨债在大年初五这一天,无论是向外借钱还是向别人讨债,都被视为不恰当的行为。借钱可能会让自己的财运外流,而讨债则容易引发矛盾和不愉快,破坏新年的祥和氛围。人们相信,新的一年应该以和谐、宽容的心态开始,避免因金钱往来而产生纠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不打扫卫生从初一到初四,家里一般都不进行大规模的打扫,到了初五,也不宜进行彻底的清扫。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财神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如果在这一天大肆打扫卫生,可能会把财神爷扫出门,将财运也一并扫走。当然,这更多是一种传统的说法,但也表达了人们对财运亨通的美好向往。不过,简单的整理是可以的,比如收拾一下桌面、整理衣物等,保持家中的基本整洁即可。

大年初五的这些忌讳,虽然有些看似没有科学依据,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新时代,我们可以用更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传统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们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们的新年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