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看似平稳之际,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等关税”政策正式实施。
此决策如重磅核弹,对中国加征34%关税,越南则为46%,同时多个贸易伙伴的关税也大幅上调。
全球贸易平衡骤变,市场动荡不安。全球市场迅速陷入恐慌,美国股市连跌两日,苹果、特斯拉等领军企业股价大幅下滑。
面对美国关税措施,各方反应不一,有的国家采取强硬姿态对抗,而有的则选择了妥协让步,立场分明。
【强硬派:挺直脊梁的反击】
在美国“对等关税”引发的贸易风波中,多国坚决捍卫自身利益,不惧美方施压,毅然反击其不合理政策。
美国对中方加征关税后,中国迅速作出有力回应,同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及公布不可靠实体清单,构成“关税加科技”的双重应对措施。
反制措施彰显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并向全球宣告其捍卫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立场。
中国反制措施具深远战略意义,短期内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减轻出口企业压力,并为国产替代赢得宝贵时机。
长期来看,此举推动了中国在核心领域的自主发展,加快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步伐。
欧盟对美国“对等关税”反应强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威胁掐断美科技命脉,震惊全球,彰显欧盟面对美不合理关税时,已不愿沉默退让。
欧盟此举基于自身考量。美国关税政策严重损害欧盟经济利益,特别是对汽车、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欧盟加征关税并威胁切断科技供应,旨在维护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同时向美国展示其反击不合理贸易政策的能力和决心。
加拿大与美国贸易紧密,但加拿大长期不满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此次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加拿大迅速采取反制措施。
加拿大对美国乳制品、牛肉、摩托车加征25%关税,这些产品在美国出口中占重要地位,加方反制措施直接影响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利益。
加拿大计划提升供电价格,加大对美反制力度,从能源领域着手,意图在多方面向美国施压,回应其贸易霸凌行为。
加拿大采取的反制措施彰显其维护贸易利益的决心,不再容忍美国单方面贸易政策施压,表现出强烈的立场。
除中、欧、加外,印、印尼、泰、瑞士、巴西等国亦加入抵制美国行列。印度为反击美对其钢铁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决定对美酒水加征150%关税。
瑞士对美部分高端制造品如精密机械、手表加征报复性关税。巴西则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扩大自贸“朋友圈”应对美贸易保护,并授权政府采取措施反制美方贸易壁垒。
这些国家联手抵制,构成强大反制力量。基于自身产业及贸易需求,它们实施多样反制措施,令美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中承受巨大压力。
这显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失人心,全球化背景下,任何破坏公平贸易规则之举都将面临国际社会的坚决抵制。
【妥协派畏惧的退缩】
在贸易风暴中,部分国家未强硬对抗,而是基于利益考量及对美畏惧,选择妥协退让,与坚持对抗的国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关税博弈姿态。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关键盟友,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显露怯意,既谴责特朗普关税政策破坏全球经济秩序,又未敢采取实质反制措施。
日本首相石破茂屡表希望美国豁免其24%关税。为此,日本外交积极促美日谈判协商解决。日本经济倚重出口,美国为关键市场,关税提升将重创日汽车、电子产业。
今年初,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承诺追加万亿美元投资以巩固双边关系。然而,特朗普随即提升关税,使日本陷入被动局面。
英国在关税争端中态度不明,宣称有全面反制计划却未行动。首相斯塔默表态含糊,既称维护国家利益不满美关税,又强调对话避免贸易战升级。
英国经济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为其重要贸易伙伴及投资国。脱欧后,英国寻求与美国新贸易协议,故在关税问题上,忌惮损害经济利益,不敢轻易得罪美国。
澳大利亚因担忧国内物价上涨,拒加征关税。工业与科学部长Ed Husic称,澳不效仿加、中等国对美国产品报复。他认为,贸易战将加剧经济苦痛,后果严重。
澳大利亚倾向谈判解决关税问题,避免与美国冲突。其经济结构依赖国际贸易,加征关税或致进口商品涨价,引发通胀,影响民众生活与经济稳定。
越南为应对美国46%的高关税,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宣布计划将美国关税降至0,以期获得美国青睐,从而取消对越南的关税制裁。
越南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占比GDP超30%,美国为其关键出口市场。若美国加征关税,越南制造业与出口产业将受重创。
越南示弱未获美积极回应,美商务部对越镀锌钢产品加征40%至88.12%反倾销税,显示越妥协未达预期,反或在贸易谈判中陷更被动境地。
【未来走向】
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有多重深层目的。经济上,为缓解长期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以减少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重振制造业。如对中国逆差达3500亿美元,望以此迫使中国减出口,吸引企业回流。
从政治角度看,此政策为特朗普巩固政治地位、履行竞选誓言的方式,展现强硬贸易姿态,满足国内部分利益集团需求,以赢得更多政治支持。
各国在关税风暴中态度各异,基于各自考量。强硬国家因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强,不愿屈服于美国贸易霸凌,采取反制措施维护利益和贸易尊严。
中国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和庞大国内市场,可抵御美国关税冲击并反制;欧盟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力量,在汽车、机械领域技术领先,有与美国对抗的能力。
妥协派国家多基于自身经济脆弱性及对美高度依赖。如日本、越南,经济重赖出口,美国为关键市场,失去则将重创经济,故选择妥协。
阵营分化将深远影响全球贸易格局,贸易保护主义或加剧,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成危险先例,他国或效仿设壁垒,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全球经济增长或放缓,贸易作为关键引擎受阻将冲击各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贸易战升级可能导致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降低0.5-1个百分点。
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将面临重组,企业或将调整生产与采购布局以规避关税风险,此举将促使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结语】
美国“对等关税”影响全球贸易,印度和巴西推动本币结算以减少美元依赖,印度与俄罗斯、巴西与中国的本币交易比例持续上升。
东南亚工厂正构建区域供应链,旨在降低对美市场依赖,例如越南正积极扩展与欧盟及东盟的贸易往来。
这显示美国单极主导的局面正遭重创,各国正积极寻求建立公平且稳定的贸易关系,以应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
美国此举如全球化浪潮中的徒劳挣扎,预示单极世界终结。未来,全球贸易将由多国共塑,趋向公平、多元及包容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