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幽兰”李又兰:头婚嫁项英,再婚嫁张爱萍,五名子女皆栋梁

土民历史 2025-03-25 12:36:44

副军长丈夫牺牲后,才女改嫁副师长,五名子女皆人中龙凤

1941年1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含泪发出“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斥责和“为江南死国难者誌哀”的呼声。

就在头一天,也就是1月17日,老蒋还倒打一耙反诬新四军“叛变”,并恶狠狠地表示撤销新四军的番号,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交付军事法庭。

1月15日,历经七昼夜的拼死奋战, 9000名新四军在老蒋的军队的阻击下,只剩下2000多名,真的是太惨了,这就是震惊中外、令人痛心疾首的皖南事变!

而这时,军长叶挺将军等人带着突围出去的2000多名新四军,要找老蒋要说法,其在后来谈判中,还是被他们扣押了,关押了五年零两个月。

叶挺在牢房放声高歌《囚歌》“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而副军长、副参谋长,被叛变的副营长偷袭身亡,永远定格在了1941年3月14日。

叛徒就是刘厚总,副参谋长是袁国平,副军长就是项英。

项英结婚还不到三个月就牺牲,留下了新婚的才女妻子李又兰。在李又兰人生最低落的时候,是张爱萍将军帮助她,接纳她,两人走到一起,养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成为了国之栋梁。

一、头婚嫁项英——副军长丈夫牺牲

李又兰

李又兰生于江南水乡,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次女,又名李幼兰。

全民抗战时,18岁的李又兰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救护工作。表现非常优秀,19岁就成为了一名党员。

从此,一直在新四军中工作,她聪明勤奋,工作认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李又兰在事业上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李又兰的优秀与贤惠深深吸引了新四军的英雄才俊项英,同样地项英成熟稳重、智勇双全更让李又兰敬佩和爱慕。

在革命的事业征程上,两情相悦的他们,在1940年冬走到了一起,他们生活上互相照顾,工作上互相帮助,成为了绝佳的革命伉俪。

可一场皖南事变,让李又兰陷入了万分悲痛之中。

就在他们结婚之际,老蒋恶意下令让黄河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的地区,令长江南的新四军迅速开往到长江北。

同时,老蒋又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等,调兵半路围歼新四军部队。

1941年1月4日,驻扎在泾县云岭的长江南新四军总部,由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统率9000多人,向北开进。

他们需要穿越茂林镇的一处险要的丛山,而且丛山中有树林,他们小看了老蒋的险恶和阴毒。

老蒋早已密令顾祝同、上官云相统率七个师潜伏下来,几乎快是叶挺、项英军队的十倍,他们志在必得,坚决实施“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毒计。

叶挺、项英率军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有七千余人牺牲,在危急关头,叶挺挺身而出,亲自到老蒋108师讨要说法,还没来得及谈判,他们就果断扣留了叶挺将军。

2000余人的新四军,在副军长项英的领导下,继续突围,继续抗争,仗打得越来越艰难。

项英突围到茂林镇北边的濂坑村,此时身边40来个人,其中一半都还是伤员,他们为了从长计议就暂时潜伏在蜜蜂洞中。

在蜜蜂洞中,他们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洞里他们饥寒交迫,还面临着老蒋的军队随时找到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负责项英日常事务的新四军特务营副营长兼副军长副官的刘厚总,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同时更想升官发财,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油然而生。

项英

在项英等人休息后,刘厚总拿起来枪,对着一向待他很好的长官射出了罪恶的子弹,还击伤了警卫员黄诚。

项英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杀,后来老蒋还倒打一耙,真的是千古奇冤啊!

刘厚总疯狂逃窜,警卫员黄诚因受伤没能赶上,刘厚总以为自己要走向人生巅峰了。

可等待他的却是老蒋,给他的监狱,叛徒不会有好下场的。

一、再婚嫁项英——副师长丈夫成为将军

噩耗传来,22岁李又兰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她结婚还不到三个月呀!

大家都担心她,鼓励她,她不仅优秀而且非常坚强,强打起精神,最终走出了阴霾。

她擦干眼泪,说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为项英做到最好的报仇,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做好组织交办的一切工作,早日赶跑日本鬼子,埋葬蒋家王朝!

1、一次邂逅两情相悦

李又兰在工作上表现非常优异,皖南事件过去将近一年,那是1942年1月下旬,组织特地抽调时任巡视员的她参与华中局一次扩大会议,她的工作就是速记,她可是速记中的佼佼者。

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张爱萍也参加了会议,张爱萍万万没想到刘少奇提请,他谈谈在艰苦条件下把游击队发展成新四军的主力的情况和经验。

张爱萍就临场发挥,讲述了他还是九旅旅长时,是如何克服万难,通过什么方法,把一支游击队发展成主力的!

虽然没有草稿,但张爱萍丰富的管理经验,高超的演讲艺术,有条不紊而又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迎来了阵阵掌声。

第二天一大早,一名新四军女兵就给张爱萍送了一叠发言记录稿,请他审阅指正。

张爱萍被文稿中遒劲而娟秀的字体深深吸引,忍不住看了一下这位女兵,女兵顿时低下了头,而张爱萍从这名女兵的眼睛中看出了刚毅和清纯。

这个女兵就是李又兰,李又兰走后,张爱萍看了文稿不下七八次,越看越佩服。这那里是让张爱萍指正啊,张爱萍在发言中的一些过于接地气的话,她都给予了润色。

这篇发言稿,经过李又兰的记录和润色,成为了一篇雅俗共赏、逻辑严密的经验报告总结典范。

两人就是这样在一起临时抽调的会议上,首次邂逅,李又兰感叹张爱萍治军有方、出口成章,这样英雄兼具才子的军官实在令人敬慕。

李又兰

而张爱萍则是看了又看李又兰的文稿,对这位才女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通过了解,发现女兵李又兰,太优秀了。口才、写作、才艺尤其是速记都是无人能及的。

2、一副手套两位师、长

1月份的苏北,寒风萧萧,让江南水乡出生的李又兰有点吃不消,她也就带着露着手指的手套进行速记。

会议还在继续,大量的速记,让李又兰非常繁忙,会议结束了,她的速记工作也完成了,她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发现露指手套不知什么时候丢了。

她一边想,一边去会议室寻找,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她懊恼地回到宿舍,暗自自责自己。

突然,门外想起敲门声,开门一看竟然是自己最敬佩的张爱萍,丢手套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李又兰行过军礼后,又惊又喜地问:“张师长,您怎么来了?”

张爱萍说:“我是给李老师,送手套的。”说着,就将漂亮而又暖和的手套双手递给李又兰。

张爱萍与李又兰

李又兰害羞地说:“张师长,我哪里是什么老师?太感谢您了,捡到手套还给我。”

张爱萍笑着说:“李老师,这手套可是我的拜师礼哦。说真的,李老师口才、才艺、速记都是一绝,尤其是速记上,让我佩服不已,别看我是大老粗,其实我特别爱学习。如蒙不弃,还请李老师收我为徒。”

李又兰低着头说:“感谢张师长的鼓励,我就是一名速记员,怎么能当您的老师?您这可是纡尊降贵啊!”

张爱萍说:“什么纡尊降贵啊!咱们都是革命同志嘛!再说,师长师长,你是老师,我是长官,老师在前,长官在后嘛!再次肯定李老师,收我为徒。”

李又兰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张爱萍抽出时间就向李又兰学习速记,张爱萍学习很认真,进步也很快,李又兰更加佩服他了。

3、两份礼物一生情

会议让他们相识,会议结束了几天后,他们要各自回到各自单位。

李又兰回到位于汪朱集的华中党校,张爱萍回到位于孙河庄的三师师部,临别之时,互送礼物。

张爱萍送给李又兰一把带鞘的不锈钢匕首和一个小银圈,李又兰送给张爱萍一份抄写工整的刘少奇的会议报告《战略与策略》,和黑色封皮的记录夹。

华中党校距离三师师部是不远,可张爱萍是军官总是出去打仗,在打仗间隙曾一封又又一封地给李又兰写信,足足有十多封信。

可李又兰一封都没回,这让张爱萍既担心李又兰又再思考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李又兰不是不想回信,是她根本就不知道张爱萍写信,直到李又兰的科长找到李又兰。

李又兰的科长压了李又兰十多封信,这个科长很生气,派人喊李又兰,当李又兰发现科长扣押的信件后非常生气。

争吵后,李又兰拿着信就跑到芦苇荡,最后的一封信写到:总没收到你的信,是否生病了?过两天来看你。

李又兰在想:张爱萍一定会误会我,他真的会来看我吗?

谁知道耳边突然就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后来通过陈毅军长批准,两人在1942年8月8日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三个儿子皆栋梁

两人婚后,相敬如宾,为抗日事业,为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还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人育有三子一女,三子效法父母,用心学习,认真工作,都成为了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不断拼搏向上。

1、长子张翔,国之栋梁——中将

1943年,张翔出生于浙江宁波沙夏外婆家,快6岁了才见到父亲张爱萍的第一面。

张翔深深记得父亲张爱萍的教导,张爱萍曾经对他说“你是张家的长子,更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

时时、处处以模范和榜样要求自我,学习成绩非常优异。1955年考入北京四中,1961年高中刚一毕业,就因为成绩优秀直接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核武器设计制造专业中深造。

张翔学以致用,是多项重要军事科研项目的总设计师,打破我军信息化瓶颈的将军。

他改制了VDDS汉字智能终端, 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智能终端, 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先,他创造性推出“活汉字库”、“外汉字库”。

所谓“活汉字库”就是对比字符发生器”扩充了一个可读可写256个汉字。

所谓“外汉字库”就是巧妙地把几千汉字存放在EPROM汉字库。

所谓“EPROM“就是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其次,张翔的科研团队,研制出计算机辅助设计点阵汉字生成系统,其中16×16、24×24汉字点阵字型,还成为了国家标准。

在1980年底,升级版的VDDS汉字智能终端成功实现了与VT一60计算机全面对接。张翔说:“尽管我们十分清楚预定的结果,但是,当这些成果一下子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觉得惊奇和惊喜!”

张翔还与计算机总局副总工程师廖幼鸣在以PC—8000机基础上,以VDDS为基础,共同研制开发了ZD—2000汉字智能终端。

1974年在第二炮兵司令部电子装备办公室工作,历任张翔出任“二炮”的副参谋长,副司令员,一直主管“二炮”的信息化建设、装备、工程等工作。

张翔

2001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2、次子张胜

张爱萍的长子张翔,是打破我军信息化瓶颈的将军,更是弟弟妹妹的榜样。

张胜

张翔是理工科大牛,是自然科学的信息化专家将军,堪称汉字智能终端之父。张爱萍的次子张胜,他以家书“学问是国家的支柱,知识越深,责任越重”为准则,以哥哥为榜样,同样非常优秀。他是社会科学的军事理论专家的军人,在军事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对国防战略和国际关系有着独特而又专业的见解,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学者。他的理论作品较多,最为代表的就是《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他曾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总参军训部训练局局长等职务。

3、三子张品。

张爱萍的三子张品,也是一名军人,他不同于科学家大哥,理论家二哥,他善于管理和经营。他品学兼优,毕业之后,在国防工办工作,工作认真,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被提升为国防工办所属新时代公司副总经理大校军衔。

4、长女张志凯

张爱萍的长女张志凯与共和国同龄,曾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其丈夫为原天津市委书记黄敬(俞启威)的次子。俞启威的叔父是俞大维,俞大维的妻子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嫡孙女。

5、次女张小艾

张爱萍的次女张小艾,生于1951年,是高级知识分子,担任名校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人类生态学会副秘书长。

张爱萍将军与李又兰是革命模范夫妻,为祖国的抗日事业、解放事业、新中国的建设做出杰出贡献。他们的革命家庭中又为新中国培养五名栋梁之才,堪称人才辈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