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暮云史记
编辑|暮云史记
前言
最近小米SU7 Ultra可是火出了天际,不少人宁愿等好几个月也要花钱定下,销量持续攀升。
雷军这一下可是给新能源汽车长了脸,这样看来,顺应时代新能源电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在生意场上,“有人风光无限,就有人陷入寒冬。”
与小米相比,另一家知名车企就被曝在“破产边缘”徘徊。
本文章所展示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部分情节虚构,请理性观看,侵权请联系删稿
——【·“哪吒”出世·】——
最开始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不被人看好的,满大街开的都是油车。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具有前瞻性。
曾担任奇瑞新能源技术负责人的方运舟,在发现新能源的前景之后,便离职自立门户,开始研究新能源汽车。
合众新能源就于2014年正式成立,其总部设立在浙江省。
方运舟在汽车行业履历丰富,在他的主导下,新能源汽车开启了技术研发的征程。
但新能源在当时并不是主流,所以他们不仅要筹集资金,还要设计新型汽车,让大众信任。
幸好在2017年,国家开始支持新能源汽车,方运舟得以喘息
也因为有了转机,方运舟给这款新能源汽车起名为,哪吒。
2018年6月,哪吒汽车正式面向市场发布,迅速引起行业关注。紧接着在同年,哪吒汽车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哪吒N01。
当时,这款车型精准定位低端电动车市场,凭借着价格、配置,迅速在市场中打开局面。
可以说这是凭借高性价比杀出重围,占领大部分市场,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
后来技术不断迭代,哪吒汽车持续发力。到了2022年,哪吒汽车靠着15.2万辆的年销量成功成为 销冠。
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是哪吒汽车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在技术上,不断优化电池续航、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除了早期的哪吒N01,还推出了如哪吒V、哪吒U等多款不同定位的车型,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在市场推广上,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按理说,哪吒汽车算是比较早入坑新能源的,而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火起来了,为什么反倒是哪吒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哪吒还能再次崛起吗·】——
哪吒汽车最开始是凭借低价策略成功切入市场的。
以哪吒V为例,其售价最开始补贴后是7-10万,这一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使得哪吒汽车迅速在下沉市场崭露头角。
在那段时期,较低的价格门槛让哪吒汽车得以快速打开局面,销量也逐步攀升。
然而,新能源本就是个香饽饽。
进入2023年后,比亚迪、五菱等强劲竞品纷纷登场,给哪吒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不管是在续航还是价格的性价比层面,对哪吒汽车都形成了有力的竞争。
面对低端市场竞争,哪吒汽车开始转换赛道,试图通过推出中高端车型来实现品牌向上与市场突围。
但当时高端市场已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品牌,而且哪吒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性价比印象根深蒂固,消费者对其品牌溢价的接受度较低。
这导致哪吒高端市场表现远未达到预期,月销量仅在两三千辆左右徘徊。
在车辆售后方面,2024年起,哪吒汽车遭遇了严重的售后危机。
大量车主反馈,在车辆质保期内,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配件,维修进度严重滞后。
更让车主不满的是,部分4S店甚至要求车主自费去其他地方的4S店维修。
售后服务质量的下滑,不仅影响了现有车主的使用体验与品牌忠诚度,还通过口碑传播对潜在消费者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1-2023年期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元。
高额的负债使得哪吒汽车在资金流转、技术研发投入、生产运营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严重制约了品牌的发展。
供应商的钱哪吒汽车也无力支付,连员工都深受其害。
有哪吒汽车内部员工爆料,哪吒从去年10月开始就不断进行降薪,3月份,没离职的员工又降至一半。
从原先的8000多名员工,现在一大半员工都离职了,很多被解雇员工的赔偿金甚至都还没发下来,还在拖欠。
而工厂方面,由于资金紧张,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计划频繁调整,导致工厂停摆。
各方面原因,网上也传出了“哪吒破产”的传闻,很多还没交付的消费者看到这心都凉了。
与此同时,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强大的品牌优势,在电动车市场迅速扩张。
面对重重困境,2025年哪吒宣布已经获得了100亿泰铢授信。
哪吒内部或许正在等着这笔钱救命,而这笔救命钱能不能挽救处于颓势的哪吒,还得看后续他们的决策以及走向。
参考资料
鲁中晨报-《“确实没钱了”!知名车企三大工厂已停摆,高管现场爆料:我们工资也欠着!公司此前3年亏超180亿元》
红星新闻-《哪吒汽车欲“债转股”自救,三大工厂已停摆!高管:“确实是没钱”》
新浪财经-《昔日造车“新势力”冠军,真爆雷了!“账面只剩2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