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政治局会议提前召开,有多不寻常?

伊历史 2025-04-27 15:48:48

最近这阵子,国际上的风浪是一波接一波,尤其是太平洋对岸那个叫特朗普的,挥舞着关税大棒加上一套王八拳,搞得全球鸡犬不宁。就在这节骨眼上,咱们这边有个事儿,可能很多人没太留意,但信号强得很——高层开会了,而且比往年都早。

往年4月份分析经济形势的政治局会议,总要拖到月底最后几天,比如2021年是30号,2022年29号,2023年28号,2024年也是30号。可今年呢?4月25号就开了!这提前的几天,可不是小事,里面透着一股子“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你想想,外面“黑云压城城欲摧”,内部经济虽然来了个“开门红”(一季度GDP增长5.4%,确实提气),但细看数据,消费(社零增长4.6%)和投资(固投增长4.2%)还是没跑赢大盘,CPI、PPI还是负数,那“供强需弱”的老问题还在那儿摆着。这时候提前开会定调子、给方向,本身就是最大的信号。

这次会议到底释放了哪些“不寻常”的信号?咱们一层层扒开来看。

第一重信号:“斗争”定性,放弃幻想,准备持久战!

这次会议最扎眼的一个词,恐怕就是“斗争”了。通稿里明确提出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注意,不是以前温和的“摩擦”,也不是中性的“博弈”,直接用了“斗争”二字。这在最高层级的经济会议里,极其罕见!

这说明啥?说明高层对这轮由美国挑起的贸易冲突,性质看得非常清楚,也非常严重。说白了,就是告诉你:别再心存幻想了,尤其是对特朗普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儿,什么谈判、什么豁免,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最近懂王那边又是放风说在谈,又是说要降关税,结果被咱们外交部直接一句“没有的事”给怼回去了,还回赠了一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你品品,这顺序和8年前贸易战刚开打时,是不是调了个个儿?底气足了,态度也硬了。

这背后,是我们这些年吃了亏、长了记性。过去我们老想“以和为贵”,苦口婆心讲“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结果呢?换来的是人家得寸进尺,把你当软柿子捏。现在,高层定调“斗争”,就是要告诉内外: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应对的准备,你打你的,我发展我的。就像央行行长潘功胜前阵子在美国说的,要避免全球经济滑向“高摩擦、低信任”的轨道,这话点谁的名,大家都懂。

所以,别被外面那些咋咋呼呼的关税吓着了,也别指望速战速决。都把这定义为“斗争”了,那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过去几个大国轮替,哪个不是熬了几十年?美国超英国用了55年,跟苏联冷战熬了40年。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会议里说的,“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准备跟他们慢慢“熬”。

第二重信号:“四稳”出炉,底线思维,稳住基本盘是头等大事!

面对外部惊涛骇浪,内部怎么稳?这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提出了全新的“四稳”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跟2018年贸易战初期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比,这次的“四稳”更聚焦,也更体现当下的痛点。

你看,“稳就业”排第一位。为啥?外贸行业带动的就业人口不是小数目,有券商估算超过8000万。关税战打起来,这部分人的饭碗最受冲击。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必须稳住。所以会议专门提到,“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帮企业渡难关,保住岗位。

“稳企业”也好理解,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细胞活了,经济才能好。所以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特别是加强融资支持,还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帮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稳市场”,这个就包括了大家关心的股市和楼市。股市方面,提法从以前的“稳定”升级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稳定”是底线,意味着“国家队”会一直打卡上班,防止大跌;“活跃”则意味着不能死水一潭,要有赚钱效应,这样才能提振信心。楼市方面,下面会细说。

“稳预期”是这次的新提法,而且跟就业、企业、市场并列,分量极重。为啥?因为预期是最大的变量。如果大家都没信心,觉得明天会更糟,那谁还敢投资、敢消费?经济就真的滑下去了。所以,现在所有政策都要围绕“稳预期”来,给市场吃定心丸。

这“四稳”加上前面说的“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就是要告诉你,我们已经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了,应对方案也准备好了,大家把心放肚子里,天塌不下来。

第三重信号:政策工具箱升级,有牌在手,但不一次打光!

形势严峻,政策怎么办?会议的调子是“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这两个词:“加紧”和“用好用足”,说明政策落地要快、要实,但并没有说要搞“大水漫灌”。具体来看:

钱袋子(货币政策):最大的变化是,关于降准降息,措辞从之前的“择机”变成了“适时”。“择机”是说时机还不成熟,得等等看。“适时”呢?更像是手里捏着牌,时机到了就会打出去,但具体啥时候打,要“相机决策”。就像打牌高手,得看对手出什么牌,局势怎么变,在最有利的时候再出手。这说明降准降息肯定在工具箱里,但不会轻易甩出来,要看贸易战的后续影响、国内经济的具体数据。另外,还特别提了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啥意思?就是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搞精准滴灌。比如给受关税冲击的外贸企业定向输血,给服务消费、养老产业提供低成本资金(专门提了要“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给搞科技创新的企业开“绿色通道”(后面会说“科技板”)。

账本子(财政政策):重点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今年定的那些债,额度不小(专项债4.4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关键是赶紧发、赶紧用,把钱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和需求。会议还留了一手,说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可是个重磅信号!“增量储备政策”+“超常规”,意味着如果外部冲击真的超预期,或者国内经济压力陡增,我们还有后手牌,甚至可能有打破常规的大招。这既是给市场信心,也是一种威慑。

总的来说,政策工具箱里有货,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但打法上更讲究策略和节奏,不会一下子把子弹打光。

第四重信号:楼市股市待遇不同,一个求“巩固”,一个求“活跃”!

楼市和股市,牵动亿万家庭的神经,自然是重点。

楼市:提法变成了“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注意这个词:“巩固”。之前的提法是“止跌回稳”。从“止跌回稳”到“巩固稳定”,说明在高层看来,房地产市场的大局基本稳住了,系统性风险的警报暂时解除。当然,这个“稳”可能跟大家感受的不完全一样,它指的是没有继续快速下跌,核心城市的交易量有所恢复,而不是说马上要大涨。接下来的重点是“巩固”成果,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具体怎么做?会议也说了:一是“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满足改善性需求;二是“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既是民生工程,也能释放土地和需求;三是“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也就是大家说的“收储”,消化库存,特别是把一些库存房转为保障房。总的基调还是“稳”,防止大起大落。

股市:前面说了,是“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稳定”靠“国家队”托底,“活跃”则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制度创新。这次会议还扔出一个新概念:“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这挺有意思,股市有科创板、创业板,现在债市也要搞个“科技板”,目的显然是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特别是那些暂时上不了市但又需要钱搞研发的企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拿到钱。这对于支持“新质生产力”是实打实的利好。

第五重信号:内需是根本,重点挖服务消费和中低收入群体潜力!

外部指望不上,就得靠内部。扩大内需怎么搞?

抓手一: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为啥?因为这部分人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兜里多了100块,可能真能花出去80块,对拉动消费最直接有效。怎么提高?会议没细说,但结合“稳就业”、社保体系建设等,方向是明确的。

抓手二: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实物消费咱们产能过剩,但服务消费潜力巨大。养老、托幼、家政、文旅、健康……这些领域需求旺盛,供给却跟不上。所以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还要“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比如有些地方还限制性的汽车牌照?),并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提供金融支持。这块要是能做起来,既能满足民生需求,又能创造大量就业,一举多得。

抓手三:继续推“两新”“两重”。“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去年的重头戏,效果不错。这次会议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这意味着补贴范围可能更大,支持力度可能更强。

总结一下:

这次提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严峻现实,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清晰:

战略上:定性为“斗争”,放弃幻想,准备打持久战,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根本。

目标上:聚焦“四稳”,稳住就业、企业、市场、预期这个基本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策上:工具箱里有牌,而且还在增加新牌(储备增量政策、超常规调节、新金融工具),但打法上求“稳”求“准”,不会轻易“梭哈”。财政加快落地,货币“适时”出手,精准滴灌。

重心上:楼市求“巩固”,股市求“活跃”。内需是关键,要大力挖掘服务消费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潜力。科技创新是突破口。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没有出乎意料的“猛药”,但处处透着“沉稳”和“准备充分”。面对惊涛骇浪,最重要的不是猛打方向盘,而是看准航向,稳住船身,积蓄力量。

这可能就是最高层认为的,用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最佳方式。

未来的路不好走,但方向盘握得很稳,弹药也备得足,接下来就看我们怎么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寻常”。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记得“标星”哟!

4 阅读:2444
评论列表
  • 2025-04-27 19:51

    在当前形势下,放松老年代步车的管制措施,鼓励银发经济再发力。通过规范代步车企业造车标准,让代步车走入社会,特别是乡村及城乡结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