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界两位大佬的动态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边是李嘉诚,96岁高龄还在为手里的港口交易操心,另一边是刘强东,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员工退休福利,瞬间刷屏,口碑蹭蹭上涨。
同样是商人,这俩人如今的处境和关注点咋就差了这么多呢?
李嘉诚这位香港商界的传奇人物,年纪大了却没闲着。
最近他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简称“长和”)打算把全球43个港口的业务卖给一个由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事儿从宣布那天起就没消停过。
交易金额据说高达228亿港元,乍一看是个大手笔,可没成想却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些港口不是普通的资产,涉及到全球50多个关键节点,从英国到巴拿马,哪个不是物流命脉?
香港媒体《大公报》直接发文批评,说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牵扯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的大事儿。
舆论炸了锅,有人觉得李嘉诚这是“贱卖家产”,也有人说他老了还在“高抛低吸”,典型的商人本色。
可不管咋说,这交易还没敲定,长和的股价已经连跌11天,市值蒸发超323亿港元,比卖港口的钱还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嘉诚这辈子,见惯了大风大浪,从50年代靠塑胶花起家,到70年代吞下和记黄埔。
再到后来把生意做到英国,控制了那边的天然气、电力和港口,哪次不是精准踩点,赚得盆满钵满?
他有个外号叫“李超人”,不是白来的,可这次他似乎有点失算了。
外界揣测,他急着套现可能是想给家族留点后路,毕竟96岁了,谁不想退休后安稳点?
但这波操作,不但钱没拿到手,还让自己的名声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横跨地产、能源、港口、电讯,遍布全球52个国家。
他一直是个“稳”字当头的商人,现金流管理得滴水不漏,连巴菲特都得点赞。
可如今,他在乎的还是资产怎么变现,家族财富怎么保值。
港口这事儿,成了他晚年的一块心病,成交了是赚一笔,成交不了是亏一堆,左右为难。
不同于李嘉诚的焦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刘强东一条简简单单的朋友圈,瞬间令网友十分暖心。
语气挺感慨:
“我最有成就感的瞬间,不是赚了多少钱,也不是拿了什么荣誉,而是看着公司1200多个员工退休。
他们拿着10万的公积金,每月5000多的养老金,还有医保,能保障未来的老年生活。”
就这么几句话,简简单单,却像扔了个炸弹,网上瞬间炸开了花。
这戳中了普通人的心窝子,现在这年头,谁不担心养老问题啊?房价高、医疗贵,年轻人996都怕老了没保障。
京东这老板还真有点良心,员工退休了还能过得这么体面,10万公积金加5000多养老金,这在国内算得上顶尖水平了。
网友纷纷点赞,说他“接地气”“有情怀”,京东的口碑一下子就起来了。
刘强东今年47岁正值壮年,跟李嘉诚比起来差了整整两代。
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靠电商起家,硬生生把京东从一个小公司干成了市值千亿的大企业。
他的风格跟李嘉诚不一样,李嘉诚是老派商人,擅长资本运作,低买高卖。
刘强东则是新派玩家,靠技术和物流打天下,喜欢跟消费者直接对话。
刘强东这也不是头一回秀员工福利了,京东这些年一直强调给员工买足五险一金,还搞过“安居计划”,帮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相比之下,很多互联网公司996加班都成常态,福利却缩水,刘强东这一手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他自己也说过,京东的目标不只是赚钱,还要解决社会问题,比如效率和成本。
李嘉诚和刘强东,俩人都是商界顶尖人物,但如今的路子却完全不同。
李嘉诚是传统商业的代表,靠眼光和手腕,一步步搭起了一个横跨多行业的帝国。
他的核心是财富积累和家族传承,港口交易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想把手里的资产变现,给下一代铺路。
可惜时代变了,单纯的资本操作已经不那么吃香了,尤其还碰上了国家利益这根红线。
刘强东走的是互联网新经济的路子,他关注的不仅是公司赚了多少,更是怎么让京东这块牌子更响亮,怎么让员工和消费者都觉得“跟着京东有奔头”。
相比李嘉诚的“卖卖卖”,刘强东更像是在“建建建”——建品牌,建口碑,建社会影响力。
李嘉诚96岁了,退休好几年,理论上应该享清福,但他还是放不下来,盯着家族生意不撒手。
刘强东才47岁,事业还在上升期,有精力也有心思去折腾新东西。
一个是守成,一个是开拓,思维方式自然不一样。
李嘉诚操心的是“钱还能不能再多点”,刘强东琢磨的是“名声还能不能再好点”。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李嘉诚这辈子捐款超200亿港元,建了汕头大学,搞了李嘉诚基金会,慈善做得不少,但他很少拿这些事儿来宣传自己。
刘强东随手一发朋友圈,就把员工福利这张牌打得满堂彩。
不是说李嘉诚不关心员工,他当年创业时也说过要让员工收入变好,可他更低调,关注点一直在生意本身。
刘强东则更会“玩儿”,懂得用互联网的方式放大自己的声音。
信息来源:
2025-03-25极目新闻《刘强东最新发声:1200多名退休快递小哥均可提取数十万公积金、每月平均5350元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