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的一生中,他最遗憾的三件事是什么?每一件都让他抱憾终身

历史笑春风 2022-08-05 00:34:38

当年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对此十分认可,在他的一生中,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个评价。曹操做事毫无顾忌世俗眼光,他有句著名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那么,曹操一生就没有可遗憾的事吗?其实,有三件事让曹操遗憾终生。

一、宛城放纵。

在曹操的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战场度过的。他亲临战阵,多次陷入险境,但都能化险为夷。可是有一场败仗却让他有苦难言,始终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这场败仗就是宛城之败。这场败仗让曹操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宛城的这场败仗本不应该发生,但是曹操对自己的放纵引发了这场惨败。当时曹操征讨盘踞宛城的张绣,在曹操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张绣选择了投降。可是曹操耐不住寂寞,在胜利之余的一场寻花问柳,让情况发生了突变。

曹操在三国时期以喜好人妻闻名,在他的后宫中,收留了许多战败者的妻室。在宛城胜利后,他又找到了一位美女陪伴自己,这位美女就是张绣的叔叔张济的寡妻。曹操在胜利之余,对这层关系并不在意,只顾满足自己的放纵。

让曹操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给张绣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冲击。张绣的人马原本就是继承于张济之手,对于他而言,张济的寡妻如同母亲一般。这同时也让张绣和他的部下感到了曹操对他们的蔑视,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疑虑。

张绣与他的谋士,也就是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商议对策。在贾诩的周密策划下,毫无防备的曹军遭到了奇袭。在这场大败中,为了掩护曹操逃脱,他的爱将典韦、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都死于非命。在战后对死难将士的祭奠中,曹操说自己虽然失去了儿子和侄子,唯独对典韦的死感到悲痛。

虽然曹操嘴上说对曹昂、曹安民的死不感到十分悲痛,但是他长子曹昂的死给他带来了深深的遗憾。曹昂作为曹操的长子,在曹操危难之际,他为了解救曹操毫不犹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此可见曹昂这个人的品行高洁。

曹操在征战中带着曹昂,也是为了亲自培养他,由此可见曹操对他的期望至深。同时,曹昂是曹操正室丁夫人的养子,丁夫人由于没有子嗣,把曹昂视为己出。丁夫人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曹昂培养成人,可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却因为曹操的寻花问柳而丧生,这让丁夫人无法容忍。

最终,丁夫人由于和曹操感情破裂,回到了娘家。虽然曹操亲自去接丁夫人回家,丁夫人也毫不回顾。曹操的这一场风花雪月的放纵,使得他失去了优秀的继承人,也使得美满的家庭破碎不堪,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二、赤壁惨败哭郭嘉。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被周瑜火烧赤壁后,失去了八十三万大军。在逃跑的路上,曹操故作镇静,屡屡放声大笑。但是在正史中,曹操在战后却是放声大哭,他哭的是郭嘉,他遗憾郭嘉早死,如果郭嘉不死,就不会让他遭受赤壁惨败。

曹操之所以想起郭嘉,是因为郭嘉在他讨伐袁氏势力的时候,为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当时袁氏兄弟联合在一起抵抗曹操,郭嘉对曹操建议说,对于袁氏兄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建议曹操放缓对袁氏兄弟的攻击。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结果正如郭嘉所料,一旦曹操的军事压力减轻,袁氏兄弟就开始互相倾轧,发生了内斗。曹操趁机发动了对袁氏兄弟的攻击,以很小的代价就消灭了袁氏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在赤壁之战前,当时的形势与曹操攻打袁氏兄弟时的形势相似。曹操面对的是刘备和孙权两个势力,曹操忘记了郭嘉的建议,想要一举将两个势力消灭掉。他迷信于自己军队的强大,幻想孙权能够不战而降,帮助自己消灭刘备。

但是事与愿违,曹操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得孙权和刘备结盟,一起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了曹军。在这个时候,曹操才想起郭嘉昔日的建议,不由得悲从中来。并不是曹操的手下没有看到孙权和刘备结盟的前景,而是无法劝说曹操相信。

郭嘉作为曹操最信任的谋士,对他言听计从。如果郭嘉不死的话,他一定可以劝说曹操听从自己的建议,从新布置对东南的战略。这样曹操就不会犯下重大的战略错误,与孙刘联军打一场没有充分准备的战役,赤壁惨败也可能会避免了。让曹操遗憾的是,由于郭嘉英年早逝,使得曹操丧失了一次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三、慢待张松。

在汉中之战时,夏侯渊战死在定军山下。曹操在得知消息后,感到不可置信。当他知道是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后,才不无嫉妒地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为他出主意。曹操还感慨地说,自己把天下人才网罗一空,谁知道还是漏下了法正。

其实,法正原本是应该加入曹操阵营的,只是因为曹操做错了一件事,才让他们互相错过了。这就是曹操当初慢待张松的后果。张松原本是刘璋手下的谋士,由于不满刘璋对益州的统治,决定另寻明主,把益州作为见面礼献给他。

张松与法正、孟达等人商议,把首选的目标定在了曹操身上。于是张松趁着出使的机会,画下了西川地理图本,想要进献给曹操。谁知道曹操此时已经占据了北半个中国,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他见张松言语不逊,心中感到不快,因此慢待张松。

虽然有杨修在一旁斡旋,曹操对张松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这使得原本满心欢喜而来的张松,只得垂头丧气而归。在回益州的半路上,张松遇到了久候的刘备等人。在刘备的坦诚相见之下,张松改变了投靠的目标,将西川地理图本献给刘备,并且答应担任刘备夺取益州的内应。

刘备依靠张松等人的帮助,赶在曹操之前夺取了益州。虽然张松在这个过程中丧生,他的朋友法正、孟达等人在刘备麾下大放异彩,成为刘备的得力干将。法正作为奇谋之士,弥补了刘备阵营的缺憾。在夺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建立了奇功。

曹操对于人才十分看重,他采取“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为自己建立起庞大的智囊团。但就是这样一位礼贤下士的君主,在对待张松的时候却犯下了轻视慢待的错误。后人评价此事的时候说,曹操一辈子兢兢业业,到老年只是骄傲了一时,就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如果曹操不是慢待张松,接受张松的投诚,他夺取益州将会是易如反掌。至于说法正、孟达等人,自然也会成为曹操的手下。在夺取整个汉中、益州之后,占据长江上游的曹操,战略形势更为优越。如果曹操处置得当,很可能在有生之年就能够统一天下。可是这一切都因为曹操慢待张松而付诸东流,给曹操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结语:

看似无所畏惧的曹操,在他的一生中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遗憾中,有三件最为遗憾的事件让他抱憾终身。第一个遗憾就是他在宛城的生活放纵,使得张绣降而复叛遭受了宛城之败。不但让他失去了爱将典韦,还失去了优秀的继承人曹昂,造成自己的夫人反目,家庭破裂。

此后,在赤壁之战时,由于他的谋士郭嘉英年早逝,使得他听不进反对意见,遭受了意外的惨败,丧失了一举平定江南的机会。在晚年时,由于他骄傲自大,慢待前来投诚的张松,又失去了轻取益州的机会。以上三件事是曹操最为遗憾的事情,使得他的事业、家庭都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 阅读:508
评论列表
  • 2022-10-11 08:57

    乱世三国,司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