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沙尘暴:自然的循环与生态的平衡

放弃惯性思维叭 2025-03-28 05:12:32

在大众认知里,沙尘暴往往被视为人类破坏环境的恶果,人为滥砍滥伐森林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荒被认为是其主要成因。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深入探究后会发现,沙尘暴的成因远比想象的复杂,其背后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许被高估了。

以游牧民族的生活为例,过去的游牧文明中,草原上树木稀缺,物以稀为贵,他们非但不会乱砍滥伐,反而会倍加珍惜树木 。并且,牛马粪是比砍树劈柴更方便的取暖做饭燃料。再者,沙漠周边地区人口稀少,难以形成大规模农业活动,古人也并非固牧,不会傻到在植被被啃光的地方继续放牧,周边不乏植被丰富之处可供游牧。可见,将沙尘暴完全归咎于人为破坏植被的传统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

传统观点还认为,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的主因,大风刮起荒漠中的土形成沙尘暴。但实际上,草原荒漠里的土,被大风刮起后只能低空短暂飘浮,风一停便迅速落下。而沙尘暴的土却极为特殊,是纳米级带静电的极微颗粒,能像气溶胶一样,即便无风也可长时间飘浮,甚至漂洋过海。这些颗粒由大到小、由重到轻,随季风逐步降落,离发源地越远颗粒越小。

沙漠,作为沙尘暴的发源地,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形成历史远超人类。沙漠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干旱无水,塔克拉玛干沙漠虽年降水量极低,年蒸发量却极大,但沙漠中依然有水,蚂蚁森林能成功种树、沙漠蜥蜴能够成活便是证明。沙漠昼夜温差可达50度,极大的温差使空气中的水分在夜晚凝结并渗入沙层,就像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瓶身会凝结水珠一样 。这种温差还导致空气上下对流频繁,所以沙漠上空通常晴朗少云。沙漠的降雨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并非没有降雨。

沙漠的扩散极为缓慢,它的形成有特殊地貌条件,需处于干旱地区、有强季风、背风向阳且易形成真空漩涡地带 ,并非所有地方都会变成沙漠。沙漠里的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白天热空气上升,形成向上吹的风,促使沙丘不断移动。若沙漠的风是平吹,只会形成戈壁滩。戈壁滩是沙漠的原料加工厂,岩石在暴晒和热胀冷缩作用下分化,再经风筛选,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沙漠。

沙漠也是土壤的加工厂,沙丘不断移动,沙粒相互摩擦,越磨越细小,风筛选后,细小的被吹到边上,留下大小均匀的沙粒,如同农村扬场,皮壳被吹走,粮食留下。这一过程就和汽车变速箱齿轮摩擦产生沉积物极为相似。干净清亮的齿轮油在齿轮日积月累的摩擦下,会变得越来越黑,齿轮摩擦产生的碎屑极其细微,肉眼几乎难以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齿轮也会有明显的磨损,被磨损掉的便是极微颗粒,它们源源不断地产生。沙尘暴的产生亦是如此,沙粒在持续运动与摩擦过程中,不断产生极细微且摩擦带电的颗粒,这正是沙尘暴能漂洋过海的真正原因 。这些细微颗粒凭借特殊的物理性质,随着季风实现远距离传输,完成它们独特的自然使命。

沙尘暴在亿万年里,为季风下游输送着新鲜土壤和微量元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都离不开它。可以说,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就没有华北平原。沙漠、戈壁滩多为盆地,正是因为它们不断输送原料,这是地球自然良性循环的过程。就像种花需要定期更换新土来保持肥力一样,沙尘暴是土壤循环的正常环节。南方沙尘暴少但土地肥力尚可,是因为水起到了土壤循环的作用。

我们曾像切除扁桃体一样,试图消灭沙尘暴,结果雾霾、干旱缺水、气候异常接踵而至 。这表明,自然界存在即合理,沙漠和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重新审视对它们的认知,尊重自然规律,让沙漠和沙尘暴在自然循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地表水消失正悄然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幕后黑手。地表水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涵盖河流、湖泊、湿地等,如同地球的 “天然空调”,通过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调节环境温度。然而,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地表径流,大规模土地平整、过度河流疏导、填埋蓄水空间等行为,切断了地表径流脉络,致使地表水大量消失。

地表水消失后,其凭借比热容调节气温以及蒸发降温的功能丧失,地球“温控器”失灵,气温升高,进而加速地表水蒸发,形成 “破坏地表径流→地表水消失→气温调节失灵→气温升高→加速地表水消失” 的恶性循环。从水循环角度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阻断雨水汇聚路径、小塘坝建设未恢复自然循环、森林面积增加破坏地表径流等,都如同人体血液循环障碍,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赵忠茂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 “人类活动 - 地表蓄水系统 - 水循环崩溃” 关联模型,清晰呈现 “雨水→沟壑聚集→洪水→补给湖泊 / 地下水→蒸发调节气候” 的生态循环,揭示人类活动如何引发水循环崩溃与气候异常,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论是沙尘暴所代表的土壤循环,还是地表水消失引发的气候危机,都警示我们: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自然生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行为,保护自然生态的各个环节,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0 阅读:0

放弃惯性思维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