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共元老李维汉之子,曾任辽宁省委书记,老丈人曾官至正国级

绿海看历史 2024-12-30 11:22:44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历数代领导人的努力与改革后,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力量,这一切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是他们用青春与热血缔造出强盛的中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革命光荣传统也在代代相传,李铁映同志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智慧与信念都来自于父亲的传承。

1936年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李铁映同志在陕西省志丹县的一户农家中出生,父亲李维汉时任陕甘省委书记,负责组织研究陕甘宁边区的统战工作,母亲金维映在中央组织部任职。当时革命环境非常艰险,金维映分娩后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夫妻二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儿子,他们做出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决定,在李铁映出生后的第七天,将他送到当地的村民家中抚养。

抗战时期李铁映在延安保育院长大,他在那里接受了启蒙教育,他在晚年回忆时说“我是延安娃,是延安母亲的孩子”。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正在苏联学习、治病的金维映同志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乱中,当时李铁映才五岁,母亲离世给他的童年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悲伤,同时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李维汉是中共元老,革命时期一直担任要职,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然给予李铁映最大的关爱,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李铁映谨记父亲的教诲,他以母亲为目标,发奋图强用功读书。李铁映在延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李铁映早早就懂得了责任和担当,当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李铁映同志不但学习优秀,同时还拥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他在父亲的熏陶下,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在学校读书时加入共产党,之后到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学习先进技术。回国之后他从一名技术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的专业技能和对国家建设的热情,让他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李铁映的青年时期,是在国家建设的浪潮中度过的,他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然而在特殊年代来临时,李铁映也受到了冲击,但他始终坚持信念,不屈不挠, 恢复工作后他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特殊年代过去后,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努力,迅速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1981年,李铁映的政治生涯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出任辽宁省沈阳市委书记,他在职期间积极推动沈阳的城市基础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1983年他被升任为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面对各种新政策和工作内容,他始终坚持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为百姓办好事、做实事,充分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风范。

技术出身的李铁映还非常注重科技创新,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1985年李铁映被调回北京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有着业务专长的他,在这里工作得心应手,很快迎来新的晋升。1987年,李铁映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进入文教部门工作,1998年改任社科院院长,2003年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

值得一提的是,李铁映的妻子秦新华,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曾担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等职,为中国的卫生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秦新华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秦邦宪,世人更熟悉他的“博古”一名,正国级干部为这个红色家庭增加了深厚的革命底蕴。

李铁映同志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法深受父辈影响,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能看到党员干部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如今李铁映同志已经88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担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总顾问,继续为城市的改革开放、建设和管理服务发光发热,他的奋斗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