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明宪宗朱见深,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一生的挚爱:万贞儿万贵妃(皇贵妃)。值得一提的是万贞儿虽然大宪宗17岁,但却是宪宗的初恋,也是宪宗爱了一辈子的妃嫔。除了皇后之位宪宗能给她的都给了,甚至在万贞儿病逝后,宪宗说到:
贞儿已经去世了,我也活不久了!
果然在仅仅七个月后,宪宗追随万贞儿而去。
宪宗在成化十一年,将第三子(庶子)朱佑樘封为太子,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病逝后,朱佑樘遵从遗诏登基,史称明孝宗。
宪宗前三子明孝宗创造了“弘治中兴”,人称贤君,并且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可能有人会问:朱佑樘非嫡非长,为何要将他封为皇太子呢?
朱佑樘的生母是孝穆皇后纪氏,成化二年的时候纪氏被俘虏入掖庭,因满腹才华而成为女史
宪宗在登基之前便已经爱上了万贞儿,登基后更是为了万贞儿而废掉原配皇后。万贞儿为宪宗生下皇长子,但是皇长子早早便夭折了,之后万贞儿再没有怀孕。不能再生儿育女的万贞儿善妒,若是后宫中有妃嫔怀孕的话都会遭到万贞儿的毒手。宪宗在去内藏库的时候见到了纪女史,二人交谈一番,宪宗便被满腹才华的纪女史吸引,宠幸了她,没想到纪氏被宠幸一次便怀孕了。
万贞儿得知纪氏怀孕后,按照她一贯的作为自然是要除掉纪氏肚子里的孩子,万幸有一位宫女帮了纪氏一把,对万贞儿说:纪女史史生病了,并没有怀孕。
十个月后纪氏生下皇三子朱佑樘,万贵妃知道自己被骗非常生气,便让宦官张敏前去除掉朱佑樘,幸好张敏心生怜悯偷偷地将朱佑樘藏了起来,偷偷地养着。
一直到成化十一年,皇三子朱佑樘五六岁的时候,张敏才将自己偷偷养着皇三子的事情告诉了宪宗,宪宗很高兴,将朱佑樘封为太子。
可能有人会问:宪宗次子呢?为何要将三子立为皇太子?
宪宗次子朱佑极是柏贤妃所生,万贵妃妒忌柏贤妃生下皇子,直接将皇子除掉了。
就这样柏贤妃之后,除了一直不被人知的皇三子外,宪宗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生下皇子。不仅宪宗着急,满朝文武更是着急。
成化十一年,在宪宗正在为自己没有子嗣着急时,宦官张敏将皇三子的存在告诉了宪宗。
如此一来,皇三子朱佑樘便成为实际上的长子,被封为皇太子。
虽然宪宗曾有废掉朱佑樘太子之位的想法,但因遭到群臣反对而作罢。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病逝,皇太子朱佑樘登基称帝,史称明孝宗。
除了万贞儿所生皇长子、柏贤妃所生皇次子朱佑极、孝宗朱佑樘外,宪宗还有11位皇子,这11位皇子的结局如何呢?
其中有一位皇子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帝,而且得以配享太庙。
02孝惠邵皇后所生三子孝惠皇后邵氏之所以能够安稳生下皇子,其实还要感谢孝穆皇后纪氏,若非纪氏偷偷生下皇三子朱佑樘,并且偷偷将其养大,被宪宗封为太子的话,邵氏即便是怀孕也很难顺利生下。自孝穆皇后纪氏去世后,朱佑樘便由太后亲自抚养,万贞儿自然不敢肆意妄为。
而之后再有妃嫔怀孕生下,便容易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宪宗自成化十二年开始,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病逝,11年的时间生下11位皇子。而邵氏先后为宪宗生下三位皇子,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邵氏在成化一朝的宠爱仅次于万贞儿。宪宗甚至因为宠爱邵氏,想要废掉皇三子朱佑樘的太子之位,立爱为太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邵氏是在天顺四年(1460年)入宫,入宫年龄并不清楚,至于邵氏如何成为宪宗的妃嫔也无史料记载,据说是因为邵氏在红叶下吟诗被宪宗遇到,宪宗对其一见钟情,便宠幸了邵氏。
邵氏得宠后,于成化十二年生下皇四子朱佑杬,邵氏母凭子贵被封为宸妃。
两年后,又生下皇五子朱祐棆;
成化十七年,又生下皇八子朱祐枟
宪宗宠爱邵氏,而此时皇太子朱佑樘的生母纪氏早已去世,宪宗便打算将自己宠爱的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佑杬封为太子。但皇三子朱佑樘是实际上的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便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子,遵从了皇明祖训。
所以宪宗一提出废太子,便得到群臣反对。
宪宗虽不情愿,也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
然而邵氏所生的儿子虽然没有被宪宗封为皇太子,也没有做过一天的皇帝,但是邵氏的孙儿朱厚熜却继承了皇位。
邵氏一直活到了孙儿继位,此时的邵氏虽然因年迈已经眼睛看不到,但是看到亲孙登基十分高兴,被嘉靖帝先是尊为寿安皇太后,死后尊为孝惠太皇太后。
嘉靖帝为何能坐到皇位上呢?
这其实还要从孝宗朱佑樘开始说起,孝宗的发妻是孝康敬皇后张氏,而且整个后宫除了张皇后再无其他的妃嫔,孝宗奉行一夫一妻制。张氏先后为孝宗生下两子一女,但真正长大成人跟的只有皇长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
毋庸置疑,孝宗病逝后,朱厚照登基。
然而明武宗是一位十分荒淫无度的皇帝,在位十六年,并未生下一儿半女。
所以武宗病逝后,皇位由谁来继承成为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宗没有亲兄弟,只能从近支堂兄弟中选一位继承皇位。
明宪宗的皇子中,除了孝宗朱佑樘外,便是被封为兴王的朱祐杬最为年长,而朱祐杬的最年长的儿子便是朱厚熜。在得到张太后(孝宗的孝康敬皇后张氏)的肯定后,便派人前往安陆州将朱厚熜接入京城继位。
其实这一年朱祐杬已经病逝2年,被追谥为“兴献王”。
朱祐杬因为是邵氏的第一个孩子,所以生母对其极为重视,亲自教授其读书识字。
而朱祐杬也十分努力,从小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善于思考问题。
成化二十三年,被封为兴王。
弘治五年,孝宗为朱佑杬亲自主持了大婚。
两年后前往封地湖广安陆州就藩,弘治十三年(1500年),朱祐杬长子出生,但是长子夭折。之后朱佑杬连生四女,一直到了正德二年(1507年)次子才出生,朱祐杬为其取名为朱厚熜,十分宠爱。
而朱厚熜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喜欢读书,善于思考,而且在父亲的指导教育下,早早地便学习诗书礼仪。正德十六年,武宗病逝后,朱厚熜继位,史称明世宗,年号嘉靖。
嘉靖帝登基后,将自己的父亲朱祐杬追封为明睿宗,并且将父亲按照顺位继承的皇帝一样,配享太庙。
除了皇四子朱祐杬外,邵氏另外两个儿子如何呢?
皇五子朱祐棆被封为岐王,弘治六年大婚,迎娶中兵马指挥王洵的女儿王氏为王妃;弘治八年前往封地德安就藩,弘治十四年病逝,年仅24岁而已;岐王妃王氏也在这一年去世,夫妻二人被安葬在京城西北。
因为岐王无子,所以国除。
不过岐王有两个女儿,皇太后很是心疼这两位早早便失去父母的孤女,所以便将其接入宫中亲自抚养。其中岐王次女是岐王王妃所生的嫡女,很是聪慧,但是年仅4岁夭折,安葬在岐王墓侧。
皇八子朱祐枟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年仅7岁时被封为雍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前往封地衡州就藩。到达衡州以后,雍王看中了金鳌山一带的风水,所以便在此处修建雍王府。正因为雍正修建雍王府的缘故,金鳌山一带形成了一条非常繁华的街巷。
正德二年(1507年)衡州发生了地震,雍王府倒塌,雍王被砸伤,因为伤势过重,没多久便病逝了。而雍正在生前并未生下儿子,所以无子国除,他的雍王妃也回到了京城居住。
至于雍王府,在一百多年后,被张献忠一把火给烧了。
张氏是江西临江府人,父亲张敬在南京府军右卫任职,兄长张俊则是任锦衣卫千户。天顺四年(1460年)张氏13岁时进入内庭,因为张氏从小便接受严格的教育,所以在宫中侍奉宪宗也是谨小慎微,十分尽心。
宪宗还是比较宠爱张氏的,所以张氏先后为宪宗生下三位皇子。
而其中有两位皇子是在一年出生,不过这两位皇子并非双胞胎,而是一先一后出生的。
1479年(成化十五年)正月皇六子朱祐槟出生,朱祐槟出生后不久张氏便再次身怀有孕,于这年年底生下皇七子朱祐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病逝前,皇六子朱祐槟被封为益王,封地在江西建昌府。弘治八年(1495年)前往封地就藩,朱祐槟虽为皇子,但是他生性节俭,经常是一整天都吃素食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朱祐槟颇通医术,能够辨别药方,在自己的封地建良医所,修建医学学校,特地聘请良医正以及良医教授,来培养品行端正的大夫。并且设置“惠民和剂局”来统一征收药材,制作成药丸,让药材的加工进入手工作坊生产的模式。
朱祐槟此举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让药材的集散生意非常的好,如此一来,益王封地从事医药方面的人是越来越多。不仅如此朱祐槟还喜好读史书,爱民如子,从不侵扰百姓。
建昌府能有一位如此有作为藩王,也是建昌府百姓的福气。
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祐槟病逝,终年61岁。
皇七子朱祐楎于成化二十三年被封为衡王,封地在山东青州。弘治八年(1495年)前往封地就藩,嘉奖十七年病逝,衡王爵位在青州传了六世七王,一直到顺治元年最后一位衡王朱由棷归降了大清。
除了衡王爵位外,朱祐楎的庶支封地则是在山东平度、商河、常乐、新乐等诸地。
在生下皇六子与皇七子五年后(1484年),张氏再次生下一子,也就是宪宗第十一子朱祐梈,此时的张氏已经38岁。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册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时,朱祐梈因为尚且年幼的缘故并未得到册封。一直到兄长朱佑樘继位后,弘治四年(1491年)朱祐梈被封为汝安王,朱祐梈还是比较长寿的,一直活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75岁高寿而终。
但是因为汝安王无子承袭王爵,所以国除。
潘端妃所生一子潘端妃生于天顺八年,比宪宗小18岁,成化六年(1470年)年仅7岁时进入内廷。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16岁时生下皇十三子朱祐枢,两年后被封为端妃。被封端妃这一年,宪宗病逝,也就是说潘端妃年仅18岁便开始守寡。
弘治四年朱祐枢被封为荣王,封地为常德府。
一直到武宗朱厚照登基,荣王朱祐枢还未前往封地就藩,正德三年前往常德就藩。在封地朱祐枢极为放纵,嘉靖十八年病逝。
杨恭妃所生两子杨氏的恭妃之位是在成化二十三年所封,在此之前杨氏为宪宗生下两位皇子:
皇十二子朱祐橓,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所生,弘治四年(1491年)被孝宗朱佑樘封为泾王,封地在山东沂州(山东临沂)。弘治十三年迎娶东城兵马指挥使曹铉的女儿曹氏为王妃,两年后正式带着王妃前往封地就藩。
泾王府便在如今的临沂考棚街,嘉靖九年泾王妃病逝,被安葬在了蒙山;
嘉靖十六年,泾王朱祐橓病逝,被带回京城安葬。
他唯一的儿子还未承袭王爵便去世了,泾国国除。
皇十四子朱祐楷,在宪宗病逝这一年出生,弘治四年被封为申王,封地在叙州。然而弘治十六年,朱祐楷便病逝了,年仅17岁。此时的朱佑楷还未娶妻,自然无子,申国国除。
姚安妃所生一子姚氏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封为安妃,弘治四年病逝。
姚安妃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生下宪宗第九子朱祐榰,不过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分封藩王时,朱祐榰并未被封为藩王。一直到弘治四年才被孝宗封为寿王,弘治十年(1497年)迎娶徐氏为王妃。
嘉靖三十年病逝,71岁高寿而终。
虽然寿王朱祐榰高寿而终,但是并没有生下儿子,所以无子国除。
结语除此之外,王敬妃还为宪宗生下皇十子,但是皇十子出生不满两个月便夭折,连名字都未来得及取。之后王敬妃再没有怀孕,正德五年病逝。
宪宗的一生可以以成化十一年为分界线:
成化十一年之前,宪宗的后宫妃嫔想要怀孕生下皇子难如登天,因为万贵妃善妒,绝不允许有妃嫔生下皇子或者公主。而万贵妃有宪宗宠爱着,其他的妃嫔自然不敢同万贵妃作对。只有一直被偷偷养着的皇三子朱佑樘得以活了下来,成化十一年才被承认,封为太子。
成化十一年后,不管是何种缘故,宪宗接连生下皇子公主,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一共生下11位皇子六位公主。
参考资料:
《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六》
《明史》卷15《孝宗纪》
《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五》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明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六》
《明孝宗实录》
孝宗皇帝的专情,误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呜呼哀哉,一代不如一代
看你的名字,就知道写的东西是按满清人的说法写的!
你如果按照史书复制过来,那看个毛线,都没有一点自己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