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常看到有人说“学霸是天生的,不是父母管出来的”。也的确看到有学霸父母在被采访时说,“孩子很自律,不用管。”
不排除有些孩子的确自律,但要说所有学霸都不是父母培养的结果,那就太绝对了。
实际上,很多父母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学霸方面使劲,最终成不成才要看自己,多看几个学霸家长的分享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各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到了,神奇的是北大、清华居多。看到很多官方媒体采访,表达的多是兴高采烈、激动落泪的场面,当看到一位妈妈安静晒出喜悦的时候,倒觉得很是特别,于是多看了几眼,无意中发现了契合的教育理念。
北京男孩鲍睿熙,高考690分,生物满分,已经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很淡定,并没有急于在社交媒体宣布这个好消息,家长比他还激动。
鲍睿熙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上的公立学校,妈妈称:他小学学习也还行,但主要是玩,没有学奥数,小升初没有上名校,就上了普通初中,中考成绩还可以,北京所有高中任选,但为了继续打球,选择留在本校。
很多家长在为他们感到开心时,都希望妈妈分享一下孩子小时候是如何教育的。妈妈大方分享说:小时候主打一个快乐,最重要的要把学习习惯养好。
学习之余快乐玩耍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出去玩,在城区玩完就到郊区去玩。和李玫瑾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不谋而合:“会玩”的小孩往往更优秀,学习成绩更好。
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玩对孩子的重要性,但有时候又很纠结,担心玩得太多影响学习,担心孩子玩野了难以收心。
其实,也不必多虑,只要是有意义的玩,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
学霸妈妈赵旭峰,在3年时间里带3个孩子,游遍国内147个城市和国外4个国家11个城市,孩子们成绩优异,其中女儿是全校第一名。
看上去是在玩,实际上整个玩的过程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学霸打下关键基础。
「游玩小贴士」:
带孩子进入不同领域,学习不同知识点,像历史人文、科普地理、冒险探索等等。
带孩子接触不同玩法,每次都有新鲜感,像爬山、海边、游乐园轮换等等。
让孩子多参与运动量大的玩法,增加大脑活跃度,像跑步、打球、游泳等等。
让孩子玩之前做计划,了解目的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内容,丰富知识储备,为未来学习做好准备。
放学后要把当天的作业高质量完成。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孩子做不到。
很多学霸孩子也不是从小就听话懂事,回家乖乖做出百分好的作业,鸡飞狗跳也是常态,就看如何引导孩子一步步坚持做好。
像山东694分学霸吴亚泽,他的妈妈在小学时对他的作业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写不好字,就会让他撕掉重写。在小学阶段养成书写认真的习惯,初高中就做到了自律。
孩子在12岁前,父母的话就是黄金,抓住这个时间段,让孩子养成好的作业习惯至关重要。
「写作业小贴士」:
跟孩子说明作业的重要性!是任务,写不完、写不好会被老师惩罚。是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学过的知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及时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跟孩子制定计划,在几点几分开始写作业,预估每个科目的完成时间,确定先写哪一门作业,每完成一个科目都进行休息,自由安排想做的事情。
教会孩子写作业的方法,先复习,写作业过程中遇到难题多读题目,实在理解不了再回看课本,完成后进行预习。
在正确率和速度之间,先要保证作业正确率,再考虑速度。可以采取一些小措施,比如将草稿纸分成不同的格子,保证算式清晰不混乱,正确率就会高很多。
在正确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书写工整度,不一定写得像书法,至少要横平竖直。
鲍睿熙是典型的学习很专注,玩也很专注的孩子。他不仅成绩好,棒球也打得好,曾获得过过北京市青少年棒球锦标赛第二名,取得了二级运动员证书。
妈妈认为,棒球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对他的学习帮助很大。
无独有偶,武汉新洲一中学霸屈安琪也有类似经历。她高考693分,乒乓球比赛拿过区冠军。
班主任评价说:“她最大的特点是专注,学习的时候好好学,打球的时候好好打。正是这种专注,让她的效率比一般孩子高。”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哪有那么多天才,只不过是专注力强罢了。所以,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小贴士」:
运动可以提升专注力,因为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运动、进行团队配合、取得更好成绩。运动也能让大脑保持清晰,从而拥有更好的专注力。这种有意注意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迁移到学习中去,让孩子进行一项运动意义非凡。
除了上面提到的棒球、乒乓球外,其他运动也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像跳绳可以锻炼躲避中的注意力,舞蹈可以提升连贯中的注意力,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可以提升跟踪中的注意力。跑步、游泳、轮滑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专注力。只要孩子选择其中一项运动,坚持下去就好。
小学成绩具有一定欺骗性,但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可以帮助孩子打下很好的语文基础,受益无穷。
大家都知道,现在语文考试非常综合,不仅仅是考书本上的那些基础知识点,是考孩子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唯有多读书,才能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轻松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知名教育家李希贵,曾让初一的儿子和初四的侄女参加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那年,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而儿子考了82分、侄女考了85分。分析原因发现,是他们在小时候就读了大量适龄图书所致,他们在阅读中进行了吸收、积累和感悟,提高了语文成绩。
可见,阅读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小学阶段,孩子时间多,好奇心足,正是抓阅读的最佳时机,一定利用起来
「阅读小贴士」:
选择适合孩子读的图书,选择孩子喜欢读的图书,不要跟风让孩子看推荐书单的书、看别的孩子看的书,只有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书,才能读进去,才有阅读效果。
要让孩子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文学、历史、地理、科普等等,均衡发展,避免偏食。
如果孩子喜欢听家长读书,那就耐心给孩子读书。因为孩子在12岁前听力理解能力大于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对书的理解,会很好地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教会孩子一些读书方法,比如圈画重点、贴标签、写下自己的思考,保证有输入也有输出,让读到的文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写在最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父母能抓住机会,尽心尽力地去培养孩子,孩子一定不会差。不一定考上清华北大才意味着成功,只要一方面很出色,就很值得了。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