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座索尼公园,为城市“停”3年

建日筑闻 2025-02-11 14:10:00

2025 年 1 月 26 日,位于银座的索尼公园盛大开业。新建的银座索尼公园是对原有索尼大楼的一次全面重塑。索尼大楼由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于 1966 年创建,并由芦原义信主持设计。盛田昭夫将大楼一角的一块约 33 平方米的公共空间称为提供公共空间理念的缩影 —— “银座花园”。为了延续创始人对未来 50 年的愿景,SONY 设计团队开启了银座索尼公园项目。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索尼没有急于把建筑建成,而是放慢进度,将这个场地作为城市公园向公众开放了 3 年。重建工作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实验,即在拆除过程中(2018 年 8 月至 2021 年 9 月)将场地转变为公园,而不是立即开始建造新建筑。这一策略使得这个公园在过去大约 3 年里(包括 COVID-19 疫情期间)共接待了 8540000 名访客,各种激发探险精神的活动在这个公园里举办。

三个阶段的剖面分析图 © SONY

© SONY

第二阶段是新大楼的建造。银座索尼公园——该项目的最终形态 —— 于 2024 年 8 月 15 日完工,并于 2025 年 1 月 26 日盛大开业。

© SONY

© SONY

01

从电子产品展厅到城市公园

1966 年,正值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做出了当时被认为非凡的决定 —— 他将大楼一角大约 33 平方米的银座黄金地段用于公共用途,举办郁金香展览、相扑比赛和季节性活动。在一个企业鲜少参与公共生活的时代,盛田昭夫将这一空间称为“银座的花园”。然而,随着随着索尼向音乐、电影、游戏和金融领域多元化发展,该建筑与公司的发展日益脱节。

索尼大楼(1966-2017 )© SONY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项目负责人长野将盛田昭夫的“花园”概念扩展为更宏大的概念——“公园”。2017 年老索尼大楼关闭后,他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实验:将该场地转变为一个纯粹的“公园”,持续约三年时间。在追求打造真正公共空间的过程中,银座索尼公园特意避免在其楼层中安排长期租户,这座建筑通过“活动” —— 临时且不断变化的事件来保持活力;与此同时,管理层谨慎地确保这些计划中的活动从不会超过可用空间的 60%,剩余的 40% 被保留为空旷的公园区域,使这座建筑能够保持其作为公共花园的基本特征,让访客可以在此休憩和游玩。

银座索尼公园(重建第一阶段:2018-2021)© SONY

银座索尼公园(重建第二阶段:2025-)© SONY

02

严格的高度控制

根据旨在保护城市景观风貌的银座规则,银座地区的建筑高度限制为 56 米。新的银座索尼公园采用钢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上五层,地下四层,高度为 33.863 m,约为银座规则所设限制的一半。其高度被故意设置得较低,以便在这个高密度的城区中创造一种开放感和一种新的景观。

剖面图 © SONY

© SONY

© SONY

03

立面网格框架

该建筑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公园”理念。一个网格框架环绕着建筑,既作为边界,又允许多种解读——它可以承载灯光、横幅或艺术装置。2025 年 1 月,银座索尼公园盛大开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外墙的网格框架上出现了“ただいま”(“我回来了”)的字样,这是对邻近的爱马仕银座店庆祝索尼在这一历史地址复兴而发出的欢迎信息的深情回应,深刻反映了东京独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互动将十字路口变成了一个企业友谊的舞台,这在全球零售区并不多见。

© SONY

© SONY

© SONY

© SONY

04垂直漫步长廊

内部结构特色在于一条被称为“垂直长廊”的螺旋楼梯,它将自然光引入三楼和四楼。“垂直长廊”一直延伸至地面层,游客抬头仰望时,可以看到一个框架内的天空美景。中庭空间自然地容纳了从寿司桥十字路口涌入的人流,地下楼层直接连接到地铁站大厅和该地区最大的地下停车场之一,没有门和墙将内外分隔开,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地下人流尽可能顺畅,让所有到访银座的人都能尽可能便捷地通过该空间进出。

© SONY

© SONY

© SONY

© SONY

© SONY

© Nobuyuki Hayashi

05索尼公园展览 2025: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2025 年 1 月 26 日,银座索尼公园重新开放,并以“索尼公园 2025 展览”作为其开幕活动。“索尼公园 2025 展览”探索了索尼所涉足的六大领域:“音乐”、“半导体”、“金融”、“游戏”、“娱乐技术”以及“电影”。这六大领域分别被转化为“旅程”、“科幻”、“诗歌”、“社交场所”、“街头文化”和“森林”主题。

索尼公园展览 2025 现场(视频片段)© Nobuyuki Hayashi

此次展览是对 2021 年旧建筑拆除前夕开始的一系列实验的集大成之作。它巧妙地将主题、技术和艺术家相结合,以抽象的空间体验重新诠释了索尼的六大业务领域。

© SONY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