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来的来信,看到信中的内容和提到的名字后,主席大发雷霆:“这件事一定彻查,当年为什么不让他回延安。”
信中究竟写了什么?提到的人名又是谁?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毛主席如此震惊和愤怒?

1939年6月24日,一位新四军的司令员高敬亭在安徽的青龙场被处决,而关于他的错误,一直到75年都还有人意难平,因为这分明就是一出冤假错案。
高敬亭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他十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他只好跟着父亲相依为命。

他的父亲平常靠种地为生,有的时候也给人杀猪,高敬亭也在父亲那里学了点杀猪的手艺。
十几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去学校读书,高敬亭是个聪明的人,记性很好,基本上老师讲过他就能记住,再加上他用功,回回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四书”“五经”也能倒背如流。
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所以他只上了六年学就被迫辍学,跟父亲一起在家务农了。

高敬亭以为他可能这辈子也就做个农民了,但是大革命到了后期,共产党员方进贤以走亲访友的名义,来到了高敬亭的家乡,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高敬亭也在这些革命活动中受到了启发,决定加入其中。1928年,高敬亭参加了农民革命军,第二年又加入了共产党,至此,他的革命生涯正式开始了。

凭借着他的聪明和努力,很快就成为乡苏维埃主席,1930年又成为了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便一直与敌人英勇抗争,再加上他学过文化,工作能力强,所以也累积很大的威望,使他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2年,高敬亭被调往赤城,担任豫东南道委书记。不过因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反第四次“围剿”失利,所以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脱离了鄂豫皖。

而高敬亭在当时率领部分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保护一大批群众撤到皖西。后来鄂豫皖省委重建红25军,高敬亭则担任75师的政治委员。
从担任这个职务的那一刻起,高敬亭就一直带领将士们与敌人奋勇抗争,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也扭转了根据地的严峻形势。

在长征时期,高敬亭并未跟随组织转移,而是根据组织的命令,重建红28军,并坚守鄂豫皖边区,进行游击战斗。
红28军成立后,高敬亭担任政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28军始终和敌人顽强抗争,即使有损失和伤亡,但是始终保持了1000多人的主力部队。

在这个过程中,28军打了不少的胜仗,这让蒋介石彻底坐不住了,下令让梁冠英担任“剿共”总指挥,要求他用三个月的时间,肃清大别山上红军。
可惜在一次次的进攻之下,梁冠英还是失败了。气急败坏之下,蒋介石又将总指挥换成了卫立煌,然而就算有卫立煌出马,也没能对高敬亭带领的28军造成威胁。
高敬亭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在无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坚持与国军对抗了三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高敬亭也致函卫立煌,建议停战。因为当时卫立煌坚持了很久,都无法剿灭高敬亭的队伍,再加上七七事变之后,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卫立煌一心抗日,也不想再继续针对自己人了。
所以卫立煌接受了停战倡议,并于28日正式宣告游击战争结束。

1937年10,高敬亭的队伍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担任司令员,在之后的战争中,第四支队屡立奇功,而在棋牌岭伏击战的时候,第四支队更是创下了奇迹。
1938年9月3日上午,敌人的车队已经来到了棋盘岭隘口,这次战役,敌人派出了80多辆汽车,一辆车上大概有200多名日本兵。

然而就算他们人数再多,可是我军早就在此完成了埋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军的手榴弹炸毁了敌人20多辆车,汽油烧毁了20多辆车,战场战斗持续了半个小时,最后实现了彻底的胜利。
而战役最后,我军伤亡各一人,击毙敌人70多人,击毁军车50余辆,还缴获了大量的枪弹物资。
随着战役的进行,第四支队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充,很快就发展到了8000多人,也成为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

也许是树大招风,而高敬亭有竣工再审,也少不了一点傲气,所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人。
其实高敬亭的军队没有完成改编的时候,他先是将队伍的番号改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成立了新兵营,之后又派出武装,与河南桐柏山区的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对于这只红军队伍,党中央非常的关心,因此在1937年7月,中央从延安拍了郑位三、肖望东等人到鄂豫皖传达当的抗日方针和政策。

对于中央从延安派去的干部,高敬亭其实是非常抵制的,甚至郑位三后来还被排挤出了四支队。
除此之外,四支队在继续东进的过程中,高敬亭总是以巩固为由,不愿意前进,也不愿意让主力部队开出去作战,甚至限制部队增加新兵,阻碍了部队的发展。

他的这些问题,党中央都比较重视,但这不是不能改的问题,可问题就在于后来,高敬亭还是一味固执己见,这才酿成了悲剧。
1934年4月,也挺从皖南到达江北,5月在庐江东汤池成立了新四军指挥部,张云逸担任指挥。
指挥指挥部命令高敬亭率部队进入合肥、定远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可高敬亭却不听指挥,一直按兵不动。

见高敬亭不按指挥做事,叶挺就亲自来到四支队,主持召开干部会议,重审中央东进的命令,当时四支部的全体干部,都举手表示按中央指使执行,高敬亭也举手了,可在会后,他依旧公然违抗上级的命令。
更致命的是,七团长杨克志和副团长曹玉福,也在在这时候公开投靠桂顽,虽然这不是高敬亭指挥的,但这二人是高敬亭提拔起来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把责任加在了高敬亭身上。

再加上高敬亭近日来的种种表现,项英觉醒向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军事当局,发出枪决高敬亭的电报。
中共中央肯定是不同意的,他们决定对高采取一些过渡的办法,让他到延安学习,可是军部才不管这些,他们终究和共产党不是一条线,枪毙一个共产党干部,还是曾经给过他们沉重打击的干部,他们肯定举双手赞同。

因此军队给的回复就是照准,项英并没有理会中共中央的回复,而是按照军部的回复给党中央致电。
1939年6月24日,高敬亭被执行枪决,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的生气,立马致电叶挺:“为什么不让高敬亭来延安?为什么要处决高敬亭。”

而当毛主席知道项英的做法时,也直呼项英糊涂。这件事成为了毛主席心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而在1975年,距离当时的事件已经过了36年了。
毛主席又收到了高敬亭女儿的来信,请求中央彻查当年的事情,看到这封信,毛主席心情沉重,亲自批示,要求解放军总政治部对这件事进行彻查,终于澄清了高敬亭的问题。
1977年4月,高敬亭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

高敬亭同志确实有错,可他终究是功大于过,而这也只是革命队伍内部的问题,却交给国民党军部做判决,这才酿成了悲剧。
但高敬亭同志为革命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忘,如果当时他没有被枪决,而是给了他改正的时间和机会,我想他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