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唱着歌,用300万和一双器官温暖了183个孩子。
她守着家,用命续写丈夫的遗愿。
他们是丛飞和邢丹,一对把人生献给大爱的夫妻。
可胃癌和车祸无情夺走他们,只留5岁幼女孤身前行。
有人感恩,有人却变“白眼狼”,拿着恩情换冷漠。
如今,19岁的女儿在爱中长大,那些忘恩者风生水起。
这些听起来像针,直刺心窝:掏心掏肺换来背叛,值吗?
丛飞的歌声停了,邢丹的脚步断了,可他们的光还在女孩眼里闪耀,也在我们心头烧得滚烫。
让我们走进这传奇,看看爱与痛如何交织出人性的模样。
一个女孩的现在与父母的曾经
2021年,一个消息温暖了无数人:丛飞和邢丹的小女儿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她5岁丧父丧母,没听过父亲的歌声,没握过母亲的手,却在全社会的关爱中长成模样。
深圳慈善机构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教育医疗保障,铺就了她的路。
她说,想把父母的爱传下去。
这份希望,是丛飞和邢丹用命换来的。
可这一切的起点,却满是苦涩与光芒。
1969年,丛飞出生在辽宁盘锦的穷窝里。
八口人挤一间屋,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可他小小年纪就爱帮人,捡来的馒头渣都舍得分给别人。
后来,他凭天生好嗓子,拜在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门下,成了舞台上的明星。
1994年,一场义演,他把2400元演出费全捐了出去。
那一刻,他红着眼说:“我没读大学,他们得读。”从此,他把慈善当成了命。
大爱无私,人性有别
丛飞的善心,像一团火,烧了11年。
他捐了300多万,资助183个孩子重返课堂,帮150多位残疾人找回生活。
少数民族孩子,他一样疼,没半点偏见。
2005年,胃癌找上门,他躺在病床上还从医药费里挤出2万给孩子们,走前捐了器官。
2006年,丛飞走了。
妻子邢丹接过接力棒,带着两个女孩,省吃俭用守着公益。
2011年,一场车祸带走了邢丹,5岁的小女儿成了孤儿。
可这大爱里,也有刺眼的阴影。
183个受助者里,有人感恩,有人却变“白眼狼”。
这些事,像刀子,割在人心上。
邢丹从没抱怨,她说:“丛飞帮人,不求回报。”
这让我想起白方礼,那个蹬三轮车的老人,90岁还在为学生攒学费,捐了35万。
还有林秀贞,台湾的“阿嬷”,收养残障孩子,倾尽所有。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妈妈”,资助上百个孤儿,自己却住破屋。
他们和丛飞一样,用命点灯,可总有人拿了光转身就忘。
家庭的裂缝与爱的重塑
丛飞的善举感动了天下,却苦了家人。
第一任妻子受不了他“散财”,带着怨气离了婚。
他没拦,签了字,独自带两岁女儿过日子。
本就拮据,他还收养了个去世病友的女孩。
别人劝他送孤儿院,他说:“我多扛点,她就有家。”
生活像山压着他,直到邢丹出现。
邢丹,长相出众,气质温柔,被丛飞的善良打动,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他。
她接手照顾两个孩子,支持他的公益梦。
丛飞常说:“娶你是我最大的福。”
可这福太短。
胃癌后,邢丹卖家产救他,他走后,她扛起一切。
政府给了些资助,可她把钱留给公益,自己过得紧巴巴。
车祸那天,她才39岁。
社会的回音与爱的延续
丛飞和邢丹走了,他们的爱没散。
去世后,丛飞获“感动中国人物”,邢丹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慈善机构保障两个女孩的生活。
如今,大女儿考上大学,想把父母的火种传下去。
那些受助者里,有人成了老师,有人做了公益,把丛飞的爱接力。
可那些“白眼狼”呢?
有的混得风生水起,却从没回头。
这对比,太刺眼。
白方礼的35万,换来学生们的毕业,却没换来他的晚年安稳。
林秀贞的付出,让孩子们有了家,自己却孤身一人。
高淑珍的爱心,温暖了孤儿,却没温暖她自己的冬天。
他们和丛飞一样,用命换了别人的路,可总有人拿了恩情当空气。
丛飞和邢丹的人生,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光与暗。
他们用300多万、两双器官、一条公益路,证明爱可以有多深。
可那些冷眼和背叛,又让人怀疑人性有多薄。
我常想,如果丛飞少捐点,会不会多活几年?
如果邢丹没接手,会不会躲过车祸?
可他们没选退路,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
他们的女儿,是这传奇的延续。
她带着父母的爱,走上了自己的路。
我希望她走得更远,也希望这社会别辜负这份大爱。
白方礼、林秀贞、高淑珍、丛飞、邢丹,这些“傻子”用命告诉我们:爱不是交易,是火种。
可我更希望,少些“白眼狼”,多些接火的人。
丛飞的歌停了,邢丹的脚步断了,可他们的光还在,照着女孩,也照着我们。
值不值?我说值,因为这世上,总得有人傻乎乎地信爱。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10-29
环球网2011-4-18
人民资讯2022-4-2
中国日报网20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