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离开后,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这么脏的谣言是对她最大羞辱

君笺雅侃红楼 2025-04-16 10:24:03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不想贾宝玉在科举之后突然离家而去,不知所踪,最后由甄士隐之口,提到了一个“兰桂齐芳”的说法,似乎暗示薛宝钗会生有一子,并母凭子贵。这是通行本八十回后续书的结局。

这个情节很显然偏离了前八十回铺垫的诸多伏笔,很是值得商榷。就以刘姥姥讲述的“雪下抽柴”故事来看,薛宝钗与贾宝玉婚后根本没有圆房,又哪里来的孩子?

其实,关于薛宝钗的结局,早在第一回就借由甄士隐的妻子封氏给出答案。甄家家破人亡后,封氏与丈夫投奔娘家,不想遭到父亲无情算计,生计艰难,丈夫甄士隐备受挫折而行将下世,危急时刻得跛足道人出现度化出家而去,留下封氏在娘家枯守。贾府抄家后,贾宝玉夫妇的遭遇,就由甄士隐夫妇影射,薛宝钗的结局,只看封氏就清楚了。

至于有一些观点认为贾雨村的那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说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薛宝钗的德行如“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会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也不可能再嫁他人。何况就算她想改嫁,也没有办法实现。

贾宝玉的离家出家只是“失踪”,并不是死亡。薛宝钗只是丈夫失踪的“生妻”,并不是夫亡的寡妇,根本就没办法改嫁。古语有云: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表现出对“生妻”的心存忌讳。娶了这种女人,一旦其丈夫回来,就会落得人财两空;至于官员更是不敢娶,若被言官抓住把柄弹劾,官也就不用做了。

第一回,甄士隐解读《好了歌》时提到“因嫌乌纱小,致使枷锁扛”,脂砚斋在此处批语:“贾赦、雨村一干人”,可见贾雨村在贾家抄家后被治罪,能留得性命已属侥幸,更奢谈什么迎娶薛宝钗了。

贾雨村在当时提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将自己比作“玉”与“钗”,希望甄士隐大方拿钱资助他科举。但这副对联也确实是对后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雨村忘恩负义,枉顾恩人甄士隐的资助,将好容易得到消息的甄英莲“拱手”牺牲,被薛蟠抢走作妾,就预示了他日贾雨村会以同样的手段牺牲掉林黛玉和贾探春这两位恩人之女,造成二人被迫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而薛宝钗因为等到贾雨村“出手”相助,才得如愿嫁给贾宝玉,实现金玉良姻。就应该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最合理的解释。

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薛家几年的图谋终于实现,那时的薛家肯定会搬离贾府。只是他们想不到,不久之后贾府竟然被抄家,多年筹谋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当薛宝钗夫妇落难后投奔薛家时,他们也像封肃对待女儿女婿一般,无情对待了贾宝玉和薛宝钗,最终导致贾宝玉离家出家而去,留下薛宝钗在娘家孤苦伶仃。

其实,封氏的“封”就有封闭、埋葬之意,与判词“金簪雪里埋”的“埋”字相呼应,暗示失去丈夫的薛宝钗,余生如同守寡的“未亡人”,根本不可能再嫁人,也没有“第二春”的可能。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5-04-16 23:12

    难道薛家是什么有规矩的人家吗?更何况薛宝钗不是倾慕贾雨村很久了吗?同样是寡妇,贾母也好李纨也罢,都是整日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个薛姨妈不仅仅抛头露面,还赖在姐夫家里不走了,没娶儿媳妇前还能说内宅空虚,孤儿寡母的怕被人欺负了去,帮着儿子管家,娶了夏金桂薛家就该离开贾府,可是薛家不一样在贾家死不挪窝,甚至有了夏金桂薛姨妈也依然抓住手中权利不交接,真不知道薛家这么没规矩的人家,她家女儿又为什么要遵守规矩了不能再嫁。再来说薛宝钗,山中高士明摆着就是反写就是讽刺,毕竟没有哪个山中高士前一秒说自己选秀,后一秒说自己出生起就患疑难杂症的,更没有哪个山中高士在别人家住着挑三唆四背后说人是非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还满院子追男人的。而贾雨村,连平儿这个丫头都不耻其所作所为,史湘云还能说不知道平儿这一席话只以为是个进士老爷劝着宝玉去结交,薛商女可是听得明明白白这不是个东西,结果还能不顾是非奸诈跑去人家公侯府教育人家公子哥儿快去结交这些臭的脏的,商女这么欣赏贾雨村,又不甘心随泼逐流必定要上青云的,在贾家摆落了以后,弃了宝玉另攀雨村高枝简直应当应分。而贾家落败,宝玉不得已学了贾敬 商女空顶个名头再嫁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