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了近30年的我,终于明白,我们这一代人真是陷入了一个圈套。在外拼命打工,抛妻弃子,四处奔波,即使透支身体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挣俩钱,为了遇事不求人,为了生活能体面点。
结果挣来的血汗钱,还房贷,还车贷,进医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即使以后有了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又何尝不是走上了我们的老路。如此这般循环往复,整日忙忙碌碌,心力交瘁。没有时间考虑为什么?有了学区房,在旁边的学校上学,就能跨越阶层了吗?醒醒吧!社会是已经即得利者的!

我们是时候该考虑一下了,我们拼命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养家糊口,还房贷,还车贷,把身体累垮了再去医院,治好了继续干,好不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条就值一个赞!
我发现有些人就是愿意去憋大招,卧薪尝胆,年轻时候,吃吃苦老了就享福了!
你不觉的这句话很熟悉吗?
初三努努力考上高中就轻松了,高三再努努力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工作时努努力,升职加薪就轻松了!
买房买车一开始压力很大,还完房贷就轻松了!孩子结婚需要家里出钱,咱省吃俭用几年以后孩子挣的多,咱就轻松了。孙子出生,咱帮忙带带啊,等孙子上幼儿园咱就轻松了。我现在70岁了,再给孩子帮衬点,再过几年上天堂我就轻松了,
我现在问问你,你看了以后咋办呀!你年轻的时候忍辱负重老了以后就能负负得正荣华富贵了?老板天天给你画大饼你觉得不过瘾,非得自己给自己在画一个老年大饼?你现在过的是有多不幸福才能让你觉得风烛残年的时候能补回来。
有人说,每个时代的老百姓都是盛世如牛马,乱世如炮灰,有人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有人却觉得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前两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觉得自己上一代人混的好多了,比如坐办公室的人会认为自己比父母混的好,其实这些只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幻觉而已。
从本质上讲,那些在写字楼格字间里写材料、做PPT的白领,其实跟当年在工厂里采缝纫机的女工并无本质的区别。
同样的,现在每天坐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看微博的那些人,也跟当年在村口晒太阳嗑瓜子的那群人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那些为了电商平台整点打折促销活动熬夜不睡觉的年轻人,其实跟那些在菜市场里为了两毛钱讨价还价的人没有区别。
同理,那些买了新手机第一时间就贴膜买保护,孩的年轻人,跟当年那些在电视遥控器上套个塑料袋的人也没有区别,这些不过都是经济结构转型给大家造成的误会,变的只是时代,你并没有变
通过这些误会,我们唯一能发现的真理就是,你除了跟着时代的洪流喝到了一口汤,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享受到了一点红利之外,你其实还是无法跳出那个人生目标的怪圈,你还是向上跨越不了阶层,向下没有稳定的生活,只得被迫在那个指定的计划苟延残喘。
我在这里没有传递所谓不良的价值观。无论你选择朝九晚五还是浪迹天涯切记,别把希望和焦虑全放在未来。我老了以后可能会孤苦伶仃,所以我现在要做点什么!我老了以后可能会荣华富贵,所以说我现在应该做点什么。
千万别这样,你对未来所有的焦虑跟希望请全部放在今天,你的过去全部都是假的!你的未来也不一定会到来。你就摸摸你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你今天过得咋样啊,就到此为止,你再多想一点就是蠢。
千万别信西方那一套什么多做好事了S了以后能上天堂。你只要活在今天这24小时里,你现在就在天堂!
2、99%你学到的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永远没用的东西。
所以,别听那些坏透了的老头子瞎扯,学习如何赚钱。
什么是财富?财富就是你占有了社会必要的资源,并以此为筹码与社会做交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例如你持有了几套房放租、或是持有了某个公司的股权每年收分红,你跟你的后代都肯定不会为温饱问题发愁。 问下你自己,纸币属于这个范畴吗?国家说印就印,你去持有这个?这算筹码吗?学历证书呢?别开玩笑了。 改变命运不只是靠读书,而是靠读书去改变你的思考方式。说白了就是给你的大脑升级系统。我看看我写的东西,也有同样功效。 致富靠的是“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执行能力”,从来不是勤劳和节俭。
3、人的动物性越强,越容易获得世俗的成功。 所以,在30岁之前,戒掉情绪。开启冷冰冰的理性模式,如果你的理智不能战胜情绪,你不会取得成功,因为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和过去的经验行为绑定在一起的,情绪主导意味着你会做你以前习惯做的事,这些事被写在了潜意识里,意味着今天和过去的不会有什么不同。积极成功的会保持,消极失败的也会保持。
性子直的人,一般比较善良,道德比较好,但在博弈的世界中,一定容易被身边人伤害。你想通过人情、通过道德获得优势,占到便宜。结果是什么?
你有做人的底线,但流氓扎你一刀,不带眨眼的。你珍惜彼此的缘分,对方把你当傻A。
这是一个博弈的世界,善良的人最会变成当年他最瞧不起的模样。只能怪我们之前的教育是错的,或者说我们没有接收到真正的教育。而是听了太多狼给羊讲的童话故事。 仁不当政,善不为官;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心软是病,情深致命!不要轻易和别人交心,因为你一定会后悔。
4、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人生意义是一句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用,人生就有意义。没用,就没有意义。这是一种被强行定义出来的意义,我现在对这种价值观很存疑。
我和朋友的拼命工作,满足了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价值观,但是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
除了生老病死,别的事情都是可有无的,比如无穷无尽的工作,做的越多,时间越长,愈发觉得“有用”这种价值观本身是“没用”的,人生的意义就越来越虚无。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人生观教育和社会深度绑定,却和个人的充分发展严重脱节。我成了社会发展的砖瓦,而社会并没有给我相应的意义作为支撑。
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的原因,工业社会,每个人都是维系社会发展的一个零件而已,从这之中寻求意义何其困难。
在以前的原始和农业社会,我们想的是填饱肚子,无暇照顾人生意义。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物质刚刚比较富足,而又面临着分配的严重不均。
如此一来,掌握了话语权的人,告诉我们做好一个社会的零件就是人生意义,真实的目的是让既得利益者坐收渔利。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话,是作者当年明月写这本书的结尾。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因为我就这辈子,我没有下辈子,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这辈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我的意愿活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喜欢写作,我这辈子就与此为伴。从现在开始去学,一生与之相伴。
我喜欢音乐,那从现在就开始去学,从现在开始去学,让音乐陪我长大。
我不再在乎别人的想法,我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我这辈子能不能按照我的想法活着。
真正的人生意义是大哲学家都难以解答的问题,我的建议是:
如果不能找到巨大的人生意义,那就让自己开开心心的活着,至少让自己有着想活下去的念头,能阅读和健身固然好,做不到就打游戏和看剧,也没关系,有个快乐的人生,等你老了,也总比困苦一生也找不到意义要好太多。
当你把买房结婚生子等任务放下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原来看手机也没事
原来睡到大中午也没事
原来懒惰不想上班也没事
原来不对讨厌的人笑也没事
原来躺平也没事
原来除了父母我只爱自己也没事
原来……生命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
可当你把有车有房当做理所当然去追求,便是自我奴役。
所以现在,虽然我的生命在历程中时日消逝,却从未有像现在般充满力量,如同一台沉寂许久的钢铁巨兽,等待着重新运作起来的那刻,齿轮已在转动,一切尽在时间中。
我不敢说我这辈子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伟业,我的性格决定了我这辈子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是,我的生活我想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过,这就够了。
5、强者用道德约束弱者,弱者用道德约束自己。
所谓牛人就是靠讲大道理画大饼来忽悠人,所谓牛人就是靠道德来驾驭人,而弱者以遵守道德为荣,自己为自己画牢笼。
在利益面前,人性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丑态百出,很多人内心最深处的丑陋都会-一呈现:自私贪婪,卑贱,无耻,顽固,刻薄,虚伪,狭隘等等。
所以,永远不要相信道德。在利益面前,它永远只是个笑话,如果道德真有这么大的作用,那国家还要制定这么多法律制定刑法干嘛。
我不是让你不讲道德,只是想让你不要期望别人主动来对你讲道德。
就算是佛门圣地,都有很多的清规戒律,比如不准杀生,不准吃肉,不准碰女色等等,每个国家也有专门的法律来限制人的行为。
如果人性真的本善,我们为什么要把,「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三字经」「弟子规只」来奉为经典,天天来让孩子读,给孩子洗脑呢?
而明代就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增广贤文|,其中包含人际关系、个人命运、人情世故等内容现在反而不提倡了呢,大家可否想象一下其中的缘由?
人性本自私,所以我们才需要那些道德的经典书籍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