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华夏代替中华的搞笑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4-08 04:12:35

用华夏代替中华的搞笑

到底是用华夏呢?还是想用中华呢?实质是不是想用华夏代替中华呢!

中华就是中华,就不要再扯别的了,从黄帝时代开始,历来就是,都说是炎黄子孙,有说是华夏子孙的吗?那就是中华和炎黄,还扯别的干什么!

事实证明,几千年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毛泽东和鲁迅都指出几千年的问题,那恰恰就是内地。

人类是因为母系社会才能成为人类的。黄种人都是华胥后代,中华的华是体现在华胥,绝对不是什么华夏。以后也不宜炎黄了。就是说是华胥人种,中华也就是代表着炎黄曾经的范围。

附:《“华夏”与“中华”:不可片面理解》

在当今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与表述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用“华夏”代表中华文明,理由是夏的历史时间不长且地域范围不大,将用“华夏”代替“中华”视为愚不可及之举。这种观点看似有理,但实则是对这两个概念的片面解读。

从表层来看,“夏”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存在的时间和占据的地域相对有限。如果仅仅从这种量化的角度去考量,似乎确实难以用“华夏”来涵盖整个庞大而悠久的中华文明。例如,与后来的汉、唐等朝代相比,夏朝的版图主要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而且其存续的时间在整个历史坐标轴上只是一小段。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华夏”不足以代表“中华”似乎有一定的依据。

然而,从深层意义上讲,“华夏”所蕴含的意义远非简单的历史时长和地域范围所能限定。“华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根源的重要标识。华夏文化诞生于古老的中原地区,从夏朝开始,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融合与传承。华夏文化包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如礼义仁智信等,这些价值观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虽然夏朝的时间和地域有限,但它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海一样,华夏文化从夏朝开始不断吸收周边文化的养分,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容、多元且极具生命力的文化体系。

“中华”这个概念则是在华夏文化不断发展、民族融合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既包含了华夏文化的内核,又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中华”是一个现代意义上对整个中国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统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华夏”就失去了其代表意义。“华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我们民族文化记忆中最古老、最深刻的部分。

用“华夏”代表中华文明并非愚不可及,而是对民族文化根源的尊重与铭记。我们应该以一种全面、深入的眼光去看待这两个概念,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无论是“华夏”还是“中华”,都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标识,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