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虾,学名樱桃虾(Neocaridina davidi),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是一种体色艳丽、体型小巧的淡水观赏虾,因全身通透的粉红色或深红色如同樱花绽放而得名。成虾体长仅 2-3 厘米,雌虾腹部较宽大,雄虾体型略细长,半透明的甲壳下能清晰看到体内橙红色的卵巢或白色的精巢,尾部和步足带有淡淡的粉色斑纹,在水草缸中穿梭时宛如流动的花瓣,极具观赏性。
作为典型的淡水米虾,樱花虾对水质要求较温和,适宜水温 22-26℃,偏好 pH6.5-7.5 的弱酸性至中性软水,硬度(GH)保持在 5-10 为宜。它们喜栖息于水草茂密、底质多沉木或岩石的环境,白天常躲在莫斯水草、水榕叶片间觅食,利用螯足捕捉藻类、浮游生物、鱼虾尸体碎屑及沉底的饲料残渣,是草缸中天然的 “清洁工”。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煮熟的菠菜、螺旋藻贴片或专用虾粮,注意避免使用含铜的药剂,铜离子对虾类有致命毒性。
樱花虾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虾成熟后会在腹部下方的泳足间抱卵(每次约 20-50 颗),卵粒呈深黄色,经 25-30 天孵化成幼虾。幼虾体型微小但形态完整,出生后即可自主觅食,无需与成虾分缸。它们的繁殖周期短(约 4-6 周),在水质稳定、食物充足的环境中,成年雌虾可连续抱卵,逐渐形成小规模族群。值得注意的是,樱花虾与同属的极火虾、黄金米虾可自然杂交,若想保持纯种体色,需避免混养不同品系。
混养方面,樱花虾适合与小型温和鱼类共处,如孔雀鱼、灯鱼、鳉鱼等,这些鱼类不会攻击虾体,且活动水层不同(虾类多栖息底层,鱼类中层游动),形成和谐的生态搭配。但需严格避免与肉食性鱼类(如丽丽鱼、曼龙鱼)或性情暴躁的鱼(如虎皮鱼、红十字鱼)混养,它们会将樱花虾视为猎物。此外,螺类(如苹果螺)和樱花虾也能和平共存,共同清理缸内残饵。
饲养樱花虾的关键在于稳定水质,频繁换水或水温骤变易导致蜕壳失败或死亡,建议每周换 1/3 的困水(静置 24 小时去除氯气),并在缸中放置沉木或珊瑚骨调节水质。当发现虾体出现白斑、行动迟缓时,可能是感染真菌或细菌,需及时隔离并少量使用甲基蓝药浴。这种虾寿命约 1-1.5 年,虽短暂却以极强的适应力和繁殖力,成为新手入门观赏虾的首选,既能点缀水草景观,又能通过生物防治控制藻类过度生长,是小型生态缸中兼具实用与美感的 “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