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不能使人成熟,经历可以。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历尽千山万水后,明白了命运的无常。
那些已然过去的事情不得不承认命运使然,但是,又能怎样呢,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面对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未来过得更好。
生命从没圆满过,如果相信你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就会释然很多。

人生有得有失,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而我们要做的是胜不骄,败不馁,在低谷中自愈向上,有尊严,有良知,使得生命更具韧力。
跋涉的路上,我们常常被执念左右,面对无常世事,只有接纳与释然,才能求得内心的祥和与安宁。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无处不道场。春夏秋冬是轮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疾病,意外便是无常。
我们在人世的修行中,选择善良,无他,是求得心安。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来源是因为一份执拗而不得,我们没有在得到的时候痛苦,其实,人活得就是一个心态,生活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我们只有遵从它的规律。
小时候,不知道生与死的距离,长大后,身边的朋友因为一次意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任凭亲人再痛也于事无补了,这就是生命的无常。
细细想来,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点不假,遇到事情就求解决,无论结果怎样总是要过去。

我们从无知,到明了,从年轻到衰老,从健康到疾病,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避无可避。正如月盈月缺,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生命脆弱得像是一次轻轻的叹息。
我们唯有接受,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所有出现的明天,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人生就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的过程,无论得到和失去,都需要淡然的释怀所有焦虑,静心修行,把自己的灵魂跳出执念和束缚,正如那句说了很多遍的话: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而已。”

人生的修行,是修的一颗平常心,释怀所有的执着与纠结。那些所有的苦难,只是前行路上的小插曲而已。
有些你曾经以为翻不过去的高山,在你努力中,就这样翻过去了。
当我们真的学会释然,放下,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尊重缘分,释怀,珍惜,相安,明媚,静守......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者,未识自本心,未见自本性也。即未明心见性也。通俗讲就是未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未成佛的境界时!识神(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感官)共同作用,幻化出美轮美奂的三千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他(它)们是那么的直观,栩栩如生,分明就是“真实”般的存在。 觉后空空无大千:觉者,已识自本心,已见自本性也。即已明见心性也。通俗讲就是已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已成佛的境界!元神(我们的佛性或自性或本性或灵魂)出窍彰显,可见一团黑色的有完全自主意识的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纯粹无杂的“意识体”从肉身出离出来(分离出来),它虽无手无脚,却能见能飞,别有一番景象,那才是“真正的自我”(即真我)。那时候灵性与肉体分离,肉体犹如死寂一般,眼耳鼻舌身意或肉身的感官完全不起作用了,当然它们所幻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空空如也的了或不存在的了。这就跟我们平常做梦一样!在梦里时,梦境虽然是那么的“真实”。但等醒来后,才知道梦里的一切“空空如也”,并不存在。 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有灵魂!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