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关注】“体重管理年”引热议科学减重如何守护国民健康?

人文研究君阿熊 2025-04-06 16:10:4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也导致了肥胖症的出现。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尤其是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词。为啥国家都在喊你管理体重?目前,各地不少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多学科联合减重等门诊,它们是如何帮患者减重的?适合哪些人就诊?除了到医院就诊,体重管理还有哪些有效方式?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营养科的诊室外,前来咨询减重的市民比往年更多一些。随着体重管理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追求吃得健康、活得健康的新风尚。

33岁的陈女士便是其中一员,她定期来到诊室复诊,医生根据最新的动态监测体脂率、腰围等指标,调整她的体重管理方案。

“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我是根据医生的推荐方案来做的,自然而然就瘦下来了。算下来有两三个月吧,我现在已经减了18斤了,感觉成效还是比较理想的。”陈女士说道。

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贵花告诉记者,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科室注重数据化与精准化,通过多种科学干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可持续的健康模式。

“对于一些超重,还没有达到肥胖标准的群体,我们一般都会通过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在家里进行干预减重。但针对一些因肥胖而出现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群体,我们要求他们控制血糖,并进行减重。如果出现一些高尿酸、痛风、高血脂或者出现肝功能不好等情况,我们则会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减重处理。”许贵花说道。

不仅如此,该院还整合营养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方案。同时,定期安排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测血压、测血糖等方式进行肥胖、慢性病等问题早筛,及时干预治疗。

“体重管理年”不仅是减重行动,更是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公共卫生转型。在这方面,中医在体重管理方面也有一套减重方法。

在博罗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钟卓宁正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穴位埋线、针灸、艾灸等中医特色服务,并结合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方案。据了解,目前诊疗患者当中,多以腹型肥胖为主,而在中医看来,肥胖多与脾虚、痰湿有关,通过中医调理可以达到减重和改善体质的效果。

不少市民表示青睐于中医疗法,不仅能帮助减重,还能让身体趋于健康的理想状态。市民张女士坚持埋线减肥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我每个月坚持一到两次做中医埋线,配合一些针灸疗法,应该减了有10斤左右。通过埋线调理,脾胃、肠胃等都比之前要有明显的改善,以前我体内的湿气会比较重,现在已经没有明显的腹胀感了。”张女士说道。

据了解,接下来,该院还将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制作相关中药代茶饮辅助患者减重。“我们打算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体质,用一些荷叶、山楂、薏仁、茯苓等代茶配方,辅助他们减重。另外,提醒他们养成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运动、作息、饮食方面要有节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体重管理。”钟卓宁介绍。

中西医的体重管理各有千秋,但都离不开长期的饮食和运动管理。那么,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市民们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呢?

记者走访县城多家健身房后了解到,目前健身的群体以中青年人群为主,通常在工作日的下午五点至八点期间,客流量会达到最高峰。不少市民表示,健身不仅能释放压力、塑形美体,还能提升精气神和活力。长期健身的市民蒋先生发现近年来的健身氛围越来越浓厚,对此他表示十分开心,“我主要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其实对身体非常好,不仅可以提升精气神,还能让整个人显得更有活力,更加年轻,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健身的好处,这是非常好的。”

健身房教练表示,健身需要坚持,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控制饮食,每个人都能达到健康减重的目标。县城某健身房负责人刘先生说道:“健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能陪伴你一生的锻炼项目,只有坚持运动,坚持力量锻炼,才能走得更长远。”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国民健康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幸福,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已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但也要警惕“体重管理”异化为“体重焦虑”的风险。“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本质是一场全民健康行动,应始终坚守“健康第一”的导向,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0 阅读:0

人文研究君阿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