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于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1936年,14岁的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临走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这支手枪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主动要求到基层,并决心要在基层连续不断地工作十年。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毛主席将毛岸英从基层叫了回来,决定让毛岸英入朝。临行前,毛主席只送一件大衣给毛岸英,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人都暖和。不幸的是,在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入朝第40天,在朝鲜战争上牺牲了,年仅28岁。
毛岸英牺牲后,就如何安葬毛岸英烈士的事情,志愿军总部给组织发了一份请示。组织要求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北京,要在北京安葬毛岸英。在当时,很多民族战斗英雄,如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在牺牲后尸体都被运回了国内安葬。而且还朝鲜战争上牺牲的团级以上的干部遗体,也都运回了国内安葬。
所以组织决定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彭德怀一生光明磊落,原则性非常强,对于原则性问题,彭德怀就会据理力争。彭德怀在得知组织的决定后,他觉得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恐被人说成搞特殊。毕竟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所以这件事他向周恩来请教。
彭德怀连夜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很多革命烈士,他们都安葬在异国的朝鲜。毛主席亲口说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岸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军战士。所以毛岸英葬在朝鲜,有利于中朝友谊,更有利于教育和激烈中国人民。最后彭德怀写了九个字: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
周恩来收到彭德怀的来信。思考了很久,决定将彭德怀的这封信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完批阅了,说道:“彭老总说的对,不能因为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就搞特殊。”毛主席在文件上批阅到: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