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钱宝
编辑|黄毅来了
你见过被救者反过来救恩人的场景吗?
在河南沈丘的泥河岸边,当27岁的房玉翔在冰水里冻到意识模糊、松开救人的手时。
那个本该等着被救的女人突然抓住他手喊道:“要走一起走!”
这场本是一次单向的救援,最终竟然成了两条生命的互相托举。

2022年3月24日下午3点25分,河南周口沈丘县崔大桥下的泥河炸开一声闷响。
刘强的白色轿车以70公里时速冲破护栏,像一枚失控的鱼雷扎进3米深的河心。

车子失控的瞬间,刘强紧握方向盘,冰冷河水瞬间灌进鼻腔。
妻子罗银环的尖叫卡在喉咙里,车窗玻璃被水压封死,两人像被困在透明棺材里的蝼蚁。

此时,27岁的房玉翔正骑着电动车路过。
他刚在镇上电焊铺结完工钱,棉衣口袋里装着给孩子买的作业本。
听到呼救声时,房玉翔来不及想别的事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向河边救人。
厚厚的棉衣砸在地上,房玉翔毫不犹豫地跃入刺骨的河水中。
8℃的气温下,他的四肢瞬间失去知觉。

游到车旁时,车身已下沉大半,只剩后备箱露出水面。
看到车里的人还在不停呼救,房玉翔拼尽全力拿肘部砸破车窗,一瞬间血水混着河水染红了水面。
刘强被拖出车时已呛水休克,175斤的身躯像块巨石。
房玉翔用最后的力气将他推向岸边,根本顾不上休息,转身又扎进浑浊的水底。

第二次的救援堪称地狱,车子已经几乎全部沉入水底。
罗银环的安全带被泡发膨胀,房玉翔的指甲抠出了血。
当他终于拽着女子浮出水面时,双腿已冻得像两根木桩。
离岸还有5米,房玉翔的动作越来越慢,意识开始模糊。

“我家在郜庄村,有两个孩子......”房玉翔松开手,身体开始下沉。
这句遗言像根钢针刺进罗银环的耳膜。
这个被救的女人突然爆发出惊人力量,反手拽住他的手腕:“要走一起走!”

岸边村民递来竹竿,无数双手同时发力。
当三人被拖上岸时,房玉翔的体温骤降,瞳孔开始扩散。
岸边的村民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紧紧裹住房玉翔颤抖的身体。
在村民的帮助下,房玉翔被送回了家里。

郜庄村的破砖房里,房玉翔的母亲正在蒸玉米面馍。
当邻居跑来报信时,她手里的锅盖“哐当”落地,滚烫的蒸汽灼伤了脚背。

这个58岁的农妇至今记得20年前的冬天。
丈夫病逝后,她带着三个孩子住在牛棚里。
邻居王大爷见房玉翔家上不起学,硬生生是从压箱底的存款中,拿出了200块钱,帮助这可怜的一家人。
房玉翔一家人并没有收下这笔钱,但善良的种子却因此埋在了他的心中。
房玉翔的母亲回忆道:“玉祥从小就说,等有钱了要给王爷爷盖新房。”

但命运似乎总在开玩笑。
房玉翔初中毕业后就担负起了挣钱养家的重任,从计算机到电焊工,挣的钱还不够花的。
他与妻子离婚后,常常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发呆到天亮,从此开始了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生活。

救人事件后,刘强夫妇带着礼品找上门。
罗银环跪在地上,额头磕得咚咚响:“您救了我们两条命,却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
她递上 2 万元现金,被房玉翔轻轻推开:“我哪能见死不救啊,这钱不能收。”

他赶忙扶起刘强夫妇,说:“好人不止我一个啊,当时给我披上大衣的那位大爷,还有开车送我回家的司机,都是咱们的恩人。”
事后,房玉翔试图通过媒体寻找这两位好心人,却始终没有找到。

房玉翔的英雄事迹,从沈丘县传到了全国各地,听闻他故事的人,都发自内心地为他竖起大拇指。
沈丘县文明办授予房玉翔“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发放 1 万元慰问金。
周口市人民政府将其事迹列入“周口好人”典型案例,号召全市学习。

这件事也登上了《人民日报》等媒体平台,全国网友都称他为最勇敢的“平民英雄”。
看到他艰难的生活环境,就自发组织为他捐款,善款金额高达12万元。
房玉翔收到这笔钱后,再次回想起了邻居王爷爷的笑容,他说道:“还有更多比我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他决定,把这份温暖转捐给周口市当地的福利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看到房玉翔如此两袖清风,多家企业向房玉翔提供就业岗位,畜牧企业捐赠种羊助其发展养殖业。
2023 年,房玉翔的养殖场初具规模,年收入提升至 8 万元,生活开始逐步改善。

房玉翔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被救者的坚持同样救了我”,这种“救人者被救”的情节被网友称为“善良地双向奔赴”,引发社会对“见义勇为”与“知恩图报”的深度讨论。

房玉翔的事迹打破了“英雄必须完美”的刻板印象。
“救人时也害怕,但不能见死不救。”
房玉翔身上的这股子真实与质朴,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心中最纯真的善意,同时也激励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举。

房玉翔跳河救人的故事,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更是一次对人性光辉的深刻诠释。
他用行动证明,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的“救命稻草”。
这一事件也促使社会重新审视“见义勇为”的定义——它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被救者的感恩、旁观者的援手,以及制度对英雄的保障。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大河网:留下“遗言”救人的房玉翔有个小心愿:送我回家的大哥,好想 ...
小伙跳河救人,体力不支留下遗言…… -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