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海飞
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前面提到,鱼的食物结构中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的划分,从这一点来说,鱼对于食物是存在选择性的。
在自然水域当中,食物的总量是有限的,可供鱼摄食的食物的分布是不均的,这就意味着,鱼不可能所有的食物都摄食,也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到。在这种条件下,鱼摄食对象的确定和摄食习惯的养成,遵循的是鱼的天性,依赖的是环境的供给。靠天吃饭,就地取材,适者生存,是自然水域鱼摄食的特点,也是我们在作钓的时候要遵循的用饵法则。
在饲养条件下,人为因素对于鱼食谱的确定和摄食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可供鱼选择的食物品种有限,摄食的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偏口现象的出现。这个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作钓的是新投放的养殖鱼种,采用原塘饲料的效果,有可能比其他精品饵料更为明显。
黑坑的情况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
由于黑坑中食物的种类,来源与供给不稳定,饵料的味型和状态千差万别,因此,要摸清鱼喜欢摄食何种饵料,难度是很大的。要解决黑坑作钓的食物偏好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1、 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
食物的喜好性,是鱼在长期摄食某种食物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属性,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所索食的食物对于鱼本身的生长或者代谢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富含利于鱼生长的营养成分;二是食物的形态特征或者生化特征,也就是俗称的味型和状态符合鱼的喜好。
食物的易得性,是指鱼和摄食对象之间的关系,即食物是否容易为鱼的感觉器官所捕获且在摄食过程中不会发生生物逃逸现象,也就是食物不会逃走或者消失。食物的易得性和鱼的感觉器官关系密切,这意味着,我们用于作钓的饵料,必须符合鱼类主要感觉器官的作用特点,要么是在视觉,要么是在嗅觉,亦或是在味觉等其他方面表现出最容易被鱼所感知、定位、摄食的特点。
2、 索饵效率
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摄食也是需要付出体能的代价的。和陆生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大部分的鱼类是没有胃的,而且消化道很短,为了补充能量,鱼类的摄食基本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进食的状态,也就是随时随刻都处于能量消耗的状态,如果能量(即食物)补充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鱼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概念是鱼的摄食效率问题。这里所说的摄食效率或者索饵效率,用形象一点的话说就是摄食的投入产出比问题,即消耗最小的能量,获取最多的食物。这,是大多数鱼在摄食的时候会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在作钓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鱼的索饵效率,和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索食的地点和距离。
在饵料的味型和状态,也就是说鱼对于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不是太敏感的情况下,就近摄食是最大限度提高索饵效率的方法。因此,食物的投放地点即食物与鱼之间的距离长短,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快速聚鱼的首要考量,引申到作钓方面,就是钓位的选择比饵料更为重要。
二是食物的大小和适口性
体积过小或者过大的食物,对于索饵效率的提高均有不利的一面。颗粒过小的食物,鱼每次摄食的量少,为了获取等量的食物,鱼只能增加摄食的次数,这自然会延长摄食的时间,从而降低索饵的效率;个体过大的食物,特别是当食物的大小接近或者超过鱼的嘴裂大小时,鱼无法快速吞下,同样也会降低索饵的效率。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当食物的大小和鱼嘴裂的大小达到一个特定比例的时候(鲤科鱼种通常认定的参考值为1:3),索饵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根据这个结论,我们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大鱼、小鱼混养的塘里边作钓,用小的饵团只能上小鱼,改用大一点的饵团之后就会上大鱼了。
另外就是适口性的问题,比如饵料的形状,硬度,对于索饵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认为,松软、富含细颗粒、比重适中的饵球,更易获得大鱼的青睐。
3、 饱度
在鱼类学的概念中,饱度对于食物选择性的影响微乎其微,只和进食量有关。但是,在黑坑作钓当中,饱度,或者说肠道的充塞程度,对于食物的选择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肠道的充塞程度,可以很直观地说明水体当中食物的充沛程度。在食物充沛的条件下,食物的易得性和索饵效率都不存在问题,影响到鱼在食物的选择方面,主要就是饵料的味型和适口性,也就是鱼对于饵料的喜好程度。
引申到实战当中,尤其是在黑坑作钓时,因为塘的大小,鱼量是定数,作钓人数和窝量是变数,这就意味着钓手越多,窝量就越大,食物的易得性,鱼的摄食效率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饵料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说饵料的味型和状态都不突出,要想将其他人窝里的鱼抢过来,是非常困难的。
总结,以上三点,如果换成钓鱼的术语,所谓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和位置,窝量,饵料味型,大小和状态密切相关!
四、改口和养窝
鱼的食性养成,食谱变化,对食物存在选择性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作钓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认识和用好饵料的基础。我曾经说过,钓鱼钓到最后,比拼的永远是饵料,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规律,在窝料和饵料上面做好文章,就有可能在我们经常作钓的水域实施“改口”工程,让自己在与别人的同场比拼中占得先机。
所谓的改口,指的是通过长时间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某种特定味型和状态的饵料,从而改变对象鱼的摄食习惯和摄食对象,最终达到让塘里的鱼只吃你的鱼饵,对其他饵料毫无兴趣的目的。改口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就是我们熟知的“渡塘!”这种操作,和养殖塘定期投喂商品饲料从而让鱼对饲料形成投喂的条件反射的做法有点类似,但是,在黑坑或者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要做到养殖塘那样的投喂规模和强度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一是成本过高,二是投入产出比太低,三是个人作战很难坚持下去。
有鉴于此,改口或者渡塘,就成为了“塘边鹤”们的专利,团队作战成为必然。我们有很多钓友抱着一个配方打天下的信念,对所谓的通杀饵推崇备至,殊不知,如果是在出现严重偏口现象的鱼塘,你的配方有可能会湮灭在无数的通杀配方之中,彻底沦为炮灰。
虽然说让水体当中的目标鱼种彻底改口困难重重,但是,如果我们将目标降低,只是想让在某些特定区域活动的鱼种习惯吃你的窝料和饵料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养窝。养窝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黑坑作钓当中,依靠团队作战,长期霸占一个或者数个钓位,轮流作钓,久而久之,这几个钓位就会成为你的专属皇帝位。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即便接到了你的窝,由于窝料、饵料味型和状态不对,想要有好的收获也是比较困难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自然水域当中,找一个偏僻的位置,连续打一个星期窝,一个星期之后再去钓,往往都能收获大鱼,这个就是自然水域下的养窝。
版权文章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