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说到跳台跳水不得不提的就是咱们"跳水女皇"陈若琳。
但凡关注体育的,谁不知道她拿下了22个世界冠军的傲人成绩?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在世界跳水界呼风唤雨的大满贯选手,3岁时就被父母抛弃了。
外公外婆一手把她拉扯大,从南通走向世界舞台。
她用无数个日夜的坚持,诠释了什么叫"人生不如意,但终将璀璨"。

而当她站上最高领奖台时,人生迎来最意想不到的转折——等等,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故事还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说起。
当时的陈若琳已经是跳水界的天花板级选手了。
站在熟悉的10米跳台上,她的心情却格外忐忑。
不为别的就因为看台上坐着一个特殊的观众——她阔别13年的母亲。

这一跳不仅关乎她的第五枚奥运金牌,更是她职业生涯的完美句点。
整个跳水馆的目光都集中在她和搭档刘蕙瑕身上。
几秒钟的腾空却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姑娘们的动作行云流水,连水花都不曾惊起一朵。
裁判打出的分数点亮全场,闪耀得像极了陈若琳眼中的泪光。

她和刘蕙瑕紧紧相拥,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这个站在世界之巅的时刻,她却忍不住频频望向观众席。
母亲就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愧疚和骄傲。
赛后采访时这位曾经坚强得像块磐石的运动员,终于红了眼眶。
十几年的委屈和思念在这一刻全都化作了泪水。

看着母亲颤抖着伸手抚摸自己的头发,陈若琳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
那个从小就渴望母爱的小女孩,终于等来了最特别的领奖观众。
有人说这是老天最好的安排,让她在最辉煌的时刻完成了亲情的救赎。
让时光倒退到1995年,命运给了年仅3岁的陈若琳当头一棒。
父母因为感情破裂选择离婚,妈妈带着哥哥远走他乡,爸爸身体欠佳无力照料。

小小的她就这样开启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说是寄人篱下但外公外婆对她的疼爱那是没话说。
每当夜深人静这个总是笑嘻嘻的小丫头,却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啜泣,想念远在加拿大的妈妈。
外婆看她整天闷闷不乐,就想带她出去散散心。
谁知道这一散心,就给她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南通的街道成了她的运动场,外公骑着自行车,小若琳就在后面撒欢儿地追着跑。
看她这么爱动外婆就想着把她送去学体操。
结果这丫头刚到南通市幼儿业余体校,就被以"年龄太小"婉拒了。
转身要走的时候,却偶遇了跳水教练高峰。
这个看起来很严肃的教练,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虽小但眼神坚定的小姑娘。

第一次下水教练系了根绳子让她试试。
没想到这丫头愣是几分钟就自己游回了岸边。
站在泳池边的高峰惊呆了:这孩子水性也太好了吧!
就这样命运的齿轮开始悄悄转动。
被父母抛弃的小女孩,在跳水池边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看着别人在空中优美的翻转腾挪,小若琳的眼睛里闪烁着星星: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厉害!
小若琳的跳水天赋就像是开了挂,进步速度简直飞快。
从市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短短5年就完成了这个"天王级"跳跃。
2006年这个14岁的小姑娘就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和贾童搭档参加女子10米跳台双人赛,一举夺得世界冠军!

当时她可是国家队年龄最小的选手,这波操作直接惊呆了一众前辈。
可谁又知道在这些闪亮的金牌背后,藏着多少咬牙坚持的时刻。
为了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教练给她定下了魔鬼指标:体重必须控制在48公斤以内。
这可把爱吃的小姑娘给愁坏了。
看着队友们吃香喝辣,她只能默默啃着清淡的蔬菜。

就连外婆特地包的香喷喷的肉粽子,她也只能闻闻香味。
有时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偷偷喝水充饥,这一喝就是好几年。
训练强度更是大得吓人,每天清晨六点就要起床训练。
从十米高台一次次跃入水中,全身的淤青就没消退过。
长期高强度训练,她的颈椎病也犯得厉害,手指经常发麻。

但这个倔强的姑娘从不喊苦,电疗、按摩、贴膏药,默默扛着。
教练都说她是个"拼命三娘",练习时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这份坚持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开花结果。
16岁的陈若琳和搭档王鑫一起,为中国队夺得了女子双人十米台的金牌。
这一跳不仅是她个人的首枚奥运金牌,更是一个天才少女的完美蜕变。

从此她在跳水界就像开了无双,拿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
到最后这个曾经瘦得像根豆芽的姑娘,居然成了跳水界独一无二的"大满贯"选手。
在捧回最后一枚奥运金牌后,陈若琳选择了功成身退。
但对于这个"折腾"了大半辈子的姑娘来说,安稳的生活可不是她的风格。
她毫不犹豫地杀进了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啃起了公共管理的专业课本。

平日里追追星、弹弹吉他,生活过得不要太惬意。
还记得她第一次玩单板滑雪的糗事吗?
整整摔了一下午,屁股都肿得老高,却还是嘿嘿直乐。
2018年她又给大家带来一个重磅消息。
只见她穿上国际泳联的裁判制服,直接华丽转身成了跳水界的"判官"。

这个曾经在跳台上叱咤风云的姑娘,摇身一变成了给别人发金牌的人。
但显然她对跳水的热爱还远远不够。
2021年她又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这一次她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队教练,带起了自己的"陈家军"。
全红婵这些新生代选手们,都成了她的得意门生。

说起来也是神奇,那个曾经被父母抛弃的小女孩,如今也当起了别人的引路人。
她把所有的奖金都交给了养育自己的舅舅舅妈,用实际行动回报着养育之恩。
而当年那个远走他乡的母亲,此时也早已得到了女儿的原谅。
这或许就是生活最大的魔力:当你足够强大,就有勇气正视过往的伤痛。
那个在跳水池边努力的小姑娘,终于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最好的样子。

从南通到世界从选手到教练,她用二十多年的时光,写就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