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严重碰撞,车辆起火燃烧,导致驾驶员罗某、副驾驶李某当场死亡,后排乘客霍某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领航辅助驾驶)状态,初始车速为116km/h。因路段施工改道至逆向车道,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警报并开始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仍以约97km/h的时速碰撞隔离带水泥桩。
事故现场
撞击后车辆电池爆燃,火势迅猛,前排两人遗体“烧没”,车门疑似锁死阻碍逃生。
母亲张洁(化名)称女儿罗某过度依赖智驾功能,曾在深圳至武汉的长途驾驶中多次展示其“安全可靠”,但张洁警告其技术尚未成熟需保持警惕。事故数据显示,罗某在碰撞前仅数秒才接管车辆,家属认为系统未能有效避免碰撞,存在技术缺陷。
用户手册明确说明智驾为辅助功能,驾驶员需全程控制车辆,责任由驾驶员承担。公司强调已配合警方提交数据,但未直接承认系统责任。
家属质疑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导致乘客被困。小米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断电后仍可手动解锁,但家属未获相关指引。
小米su7概念图
张洁称小米未主动联系家属,仅通过男友转达信息,与小米官方声明“已与家属联系”矛盾。家属要求小米正面沟通,并质疑调查透明度。
当前智驾系统多为L2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持续监控。然而,车企宣传中常模糊“辅助”与“自动”的界限,消费者易产生过度依赖。人类驾驶员平均需2.3秒接管车辆,但此次事故中系统仅预留0.4秒反应时间,暴露“人机共驾”的认知差风险。
现铜陵市交警部门已成立专案组,初步定性为单方责任事故,具体原因待警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