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天价闪婚"轰动上海滩——富二代小刘婚前收下父亲2400万全款买房,结婚不到仨月两人火速离婚,离婚时小刘自愿签订了《离婚协议书》,约定上海这所房产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离婚后房子归小刘,而妻子张某能得到1500万补偿款,前妻凭一纸协议拿走1500万补偿。谁料离婚三年后剧情惊天反转!老父亲一纸诉状将儿子前妻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让全网炸锅!
法院经审理,上海的房产虽然购买于婚前,但购买时间与小刘、张某二人的结婚时间非常接近。并且小刘与张某婚姻存续时间不到3个月,但离婚协议中要求小刘向张某所负的义务明显高于一般离婚协议,不能排除其二人存在借助离婚协议损害刘某利益的情形。张某应承担共同还款责任,以1500万元为限。
某知名律所律师发声:夫妻离婚要共担债务,离婚时夫妻可以分割共同财产,但也需要承担共同的债务。这2400万属于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那么张某与丈夫应当承担一半的债务。
01【深度攻略:父母给子女买房防坑指南】
这场价值2400万的“婚姻闪电战”,撕开了中国式父母购房最痛的伤——掏空积蓄买的房,可能一夜变成“前儿媳/女婿的提款机”。当亲情与风险博弈,父母必须学会用法律武器构建“防火墙”。
法律底牌1:婚前协议不是冷血,是清醒
• 签署《购房借款协议》:转账时注明“借款”而非赠与,保留银行流水、聊天记录等债务凭证(参考《民法典》第667条)。
• 设置“婚姻触发条款”:如“若购房后三年内离婚,需按比例返还购房款”,用时间过滤短期婚姻套利者。
法律底牌2:产权登记暗藏生死棋
• “代持+居住权”双保险:房产登记在父母名下,通过《居住权协议》赋予子女永久居住权(《民法典》第366条)。
• 阶梯式产权过渡:首付父母占比80%并登记为按份共有,每过五年递减10%产权,用时间验证婚姻稳定性。
人性底牌3:用分期赠予对抗人性贪婪
• 设立附条件赠与:将购房款拆分为“结婚礼金”“生育奖励”“赡养基金”等分期支付,每阶段设置核查机制。
• 家族信托架构:委托机构代持房产,子女仅享有收益权而无处分权,从根源杜绝婚变分割风险。
02【终极悖论:防住了财产,防不住离心】
上海案例中最讽刺的,恰是父亲给儿子埋下的巨额欠条——这看似精明的“后手”,最终让儿子在法庭上沦为“工具人”。当购房变成一场家族防御战,我们不得不直面中国式亲情的困局:
• 金钱可以公证,亲情如何公证?
• 防住了外来的“狼”,是否也囚禁了自家的“羊”?
• 当买房后手变成亲子关系的裂缝,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03【灵魂叩问】
父母给子女买房,究竟该像特工布设机关,还是像园丁培育幼苗?
这场2400万的惨烈教训告诉我们:
比留法律后手更重要的,是教会子女经营人生的智慧;
比守住房产更紧迫的,是守住家人间破碎的信任。
你支持父母给子女买房留后手吗?
✅ 支持!人性经不起考验,法律防线必须筑牢
❌ 反对!算计毁亲情,买房应纯粹
第三选择:用家族信托等中性工具平衡
评论区分享你的家族房产故事
这是儿子伙同外人骗父母的钱的,跟男女对立关系没那么大。
现结婚风险高,成本太大,怪不得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后手就是证明是婚前财产或一方全额出资买的就行,哪那么复杂
又一成功案例[呲牙笑]三个月离婚,目的明确。
不结婚就行了,3年前我还是很憧憬婚姻的,现在我完全不想结婚[笑着哭]
炒房客总是喜欢说房价下跌就代表房地产不行了,就影响经济了什么的,简直就是谬论,房价低是投资炒房赚钱不行了,而不是房地产不行了,你贷款买个车跌价了,是不是汽车行业就不行了?房价低反而对房地产是利好,只是对炒房客不利。房价低会有更多人买得起房,房子只会卖的更多,很多人买房后就会装修购置家私家电等,对于房地产产业链反而是大大的利好。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现在房价还是非常虚高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销售价应该在3000元左右一平为合理,大城市5000元左右一平,利润已经很大。
只能说那个儿子是个舔狗!
这儿子说不好听,就是傻逼
无脑被骗正常
炸骗成功!
[静静吃瓜]买不起别碰。 🤪
老刘和小刘父子真有意思,儿子找的对象,结婚前不要了解一下女方的人品和过往史?关于房子,在购买房子前,老刘和小刘可以写一个借条(内容关于购买房子的首付款),老刘借首付款给儿子,以儿子的名义购买。婚后让儿子儿媳共同还贷。如果儿媳离婚,没问题,损失就不会这么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