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马组合”被送上《将门毒后》主演提名榜热搜第一时,很多人都在说,看不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内娱演员“扮嫩”。
但事实上,内娱观众的双标病,才是中老年演员扮嫩的最大帮凶。
当全网群嘲中年演员“扮嫩”时,我偏要为这些“丫头教”“少爷教”正名——与其说是演员不服老,不如说是观众既想要满汉全席的好看,又要路边摊口味的贪婪嘴脸在作祟。
那些高举“让少年演少年”大旗的卫道士们,可曾算过经济账?
启用新人就意味着,制作方要承担收视扑街的风险。
而沈腾、马丽这类国民级演员,本身就自带百亿票房护体。
随便用新演员,怎么滴,亏的钱你出吗?
而且,现在的少年演员有几个演技在线的?
除了易烊千玺、赵今麦、张子枫等极少数演员演技在线之外,绝大部分少年“演员”那演技简直惨不忍睹。
与其让观众忍受新人的面瘫式演技,不如让老戏骨用眼角的鱼尾纹演绎另类青春,至少还能给我们贡献表情包素材。
在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扮嫩”的沈腾,某些网友一边在《六姊妹》里给梅婷陆毅刷差评,一边又为《夏洛特烦恼》里40岁沈腾装高中生鼓掌叫好,这不是大型双标现场?
刘晓庆扎麻花辫演学生或许滑稽,但总比那些流量小鲜肉,用AI换脸式演技侮辱观众智商要好吧。
在这个流量即王道的时代,中年演员愿意放下身段扮嫩,恰恰证明他们对市场的敬畏!
更可笑的是,那些叫嚣着“把青春还给少年”的正义使者,转头就为资本强捧的星二代资源咖开绿灯。
与其让毫无阅历的小年轻,用塑料演技糟蹋角色,不如让张鲁一们,用40岁的人生厚度重新解构少年帝王。
当你们嘲笑林峯版张无忌像中年侠客时,可曾想过金庸笔下的张无忌本就历经了沧桑?
别再用“行业造血不足”当遮羞布!
观众用脚投票的《东八区的先生们》创造26亿的播放量,证明市场根本不care演员年龄,而这些播放量正是一边看一边骂的人看的。
那些一边骂着“教导主任查寝”,一边却贡献完播率的观众,才是“扮嫩”风潮的真正推手。
当你们在弹幕刷“辣眼睛”时,制作方看到的可是实打实的流量,那是真金白银啊!
你们要真觉得辣眼睛,就一眼都不要看,你不看我不看,那投资方最后就会亏得裤衩都不剩,以后也就不敢有人再投资“扮嫩”演员了,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那些青春演员演得好,既能“把青春还给少年”,又能帮制作人投资人赚着钱,你以为他们会不这么做吗?
所以归根结底,是观众选择了“扮嫩”的演员,而不是投资方撬开你们的眼睛,逼着你们看的。
与其假清高要求年龄匹配,不如承认我们爱的就是这种荒诞美学。
在这个审丑经济当道的年代,观众既要道德制高点又要猎奇快感,才是内娱“扮嫩”乱象的终极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