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中德军为什么花费近3年没能攻下列宁格勒?萨沙问答第225集

在苏德战争中,列宁格勒保卫战非常特殊。
这个战役持续了长达900天,也就是接近3年时间,在战争中算是绝无仅有的。
为什么列宁格勒保卫战会持续这么久?为什么德军始终无法占领这座城市?

简单说说,原因如下:
第一,列宁格勒的苏军实力强劲。
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大约70万人。
不过,该集团军群并没有一直强力围攻列宁格勒,在战役中期就大量抽调到南方其他战场。
相反,苏军在列宁格勒有90万兵力,还有近百万民兵武装。
就兵力来说,苏军其实是大大占据优势的。

而苏军本来就是防御一方,不需要太多兵力,这100多万军人对付德军几十万人足够了。
列宁格勒是苏联第二大城市,也是有名的重工业城市。在战争开始之前,这里不但驻扎大量军队,还囤积了惊人的武器弹药,就是为了未来可能的持续战斗。
就战力来说,苏军并没有太大的劣势,具有坚守的条件。

第二,列宁格勒的地形易守难攻。
这里和莫斯科、基辅等地的平坦地形不同,易守难攻。
列宁格勒附近水网纵横,河流众多,还有大量的树林、沼泽、山地。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当年沙皇彼得大帝为了从瑞典手中夺取这个地区,打了整整21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地形作战,德军的战力尤其是装甲军团的优势难以发挥。
德军装甲军团大范围的迂回包抄,经常被复杂地形所阻碍,重武器也寸步难行。

德军虎式坦克最早就是在列宁格勒地区参战,然而很快就被地形狠狠教训了一通。
德军第502重型坦克营刚到列宁格勒附近,就损失了两辆坦克。其中一辆陷入沼泽中,根本拉不上来;另一辆因为不断从泥泞的公路中挣扎前行,导致变速器损坏。这两辆坦克都被德军炸毁。
随后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虎式坦克轻松摧毁了5辆苏军坦克,击退了苏联装甲部队一次反攻。
夸张的是,这次战斗又让德军损失了两辆虎式坦克。一辆还是陷入了道路傍边的泥潭中,另外一辆的发动机和散热器因为可怕的行军出现严重故障。
这次有一辆坦克没有来得及破坏,就被苏军缴获,送到后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第三,列宁格勒的防御非常坚固。
谁都知道,列宁格勒本来叫做圣彼得堡,是沙俄200年的首都。
圣彼得堡距离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波兰都不算远,还在波罗的海边上,很容易遭到敌人进攻。
早在沙俄时期,就在城市附近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包括众多要塞,部署了重炮。
苏联时期,虽然将首都搬迁到莫斯科,列宁格勒仍然是第二大城市,也是北方的防御中心。早在战前,苏军就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在这里修建了复杂的防御工事。
列宁格勒的防御阵地纵深高达数百公里,由数道极为坚固的防御阵地组成。
任何敌人想要攻破这些阵地,都是非常困难的。

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尚且没有杀到的2个多月时间,苏军不惜代价的增加了列宁格勒的防御阵地。
有超过100万名列宁格勒市民,被政府动员起来,赶赴野外修筑新的防御工事。
于是,苏军在沿城区域,又增添了数条防线。
整个列宁格勒地区方圆几百公里,成为一个巨大的防御阵地,部署了一百多万苏军武装力量。
面对这种庞大的防御阵地,德军引以为自豪的闪电战,根本无从发挥威力。

第四,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失去和外界的联络。
德军虽然宣称包围了列宁格勒,实际上没有彻底封锁该城的对外补给线。
自始至终,苏军都维持着拉多加湖上的一条狭长的运输走廊,冬季可以利用冰冻的湖面进行卡车运输,其他季节也可以使用船只运输。
即便有了补给线,哪怕运输量有限,对守军也是极为重要的。

从1941年11月23日开始截止到1942年4月24日冰上公路因湖面开化而停止通行,苏军向列宁格勒输送了足足36.1万吨的物资,其中包括27.1万吨粮食、3.2万吨武器弹药、3.5万吨油料和2.3万吨煤炭,并且还从城市里抢救出了合计约3700节火车车厢的工业设备,转移了55.5万老弱妇孺离开城市。
这些物资有力保证了列宁格勒军民的生存,至1942年2月中旬开始,列宁格勒军民的基本粮食供应已经可以保证,前线官兵也基本能够恢复热食供应。而在运输结束的4月末,列宁格勒已经拥有了可供两个月之用的紧急储备粮和12天的转移储备粮。
1943年4月后苏军重新开启水上运输,至1944年1月列宁格勒解围时,前后共输送物资55.6万吨。

第五,希特勒很快就改变了作战重点。
早在1941年9月16日以后,希特勒就放弃吃掉列宁格勒的计划。北方集团军群之所以攻打列宁格勒,主要是为了消除德军主力攻打莫斯科时的侧面威胁。
目前列宁格勒苏军已经被合围,对莫斯科方向无法增援,也就实现了希特勒的战略目的。
希特勒将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南调,去参加规模空前的莫斯科会战。
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和原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之第57装甲军均被调往莫斯科方向,不久,第18航空军也转给第2航空队。 德军剩余兵力有限,只能进行围困战,无力全面强攻了。而苏军有一条补给线是通畅的,围困的作用有限。
在列宁格勒解围之前的1943年12月,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中,德军只有39万人,另外还有轴心国部队3万,一共凑齐了42万人。
比起北方集团军群鼎盛时期的70多万,几乎少了一半。
话虽如此,苏联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付出巨大的代价。

军人伤亡尚且不谈,仅仅平民就有64万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死于饥饿。当时普京还没有出生,他的母亲在城内饿到晕死过去,差点断气,年幼哥哥维克多则死于非命,一说被人吃掉了。
普京的父亲是个军人,在列宁格勒包围战中负重伤,稍微好一点就带伤从医院回家探视。因为父亲知道,当时军人的供给最好,每天也只有125克黑面包,也就是两个煮熟鸡蛋的重量。工人提供90克黑面包,普通市民为75克。
对于黑面包来说,75克也就是一片而已。
这些黑面包中可不单单是黑面粉和麦麸,还添加了木屑和一些矿石粉,目的是增加重量。

在列宁格勒寒冷的冬季,依靠每天一片黑面包,肯定是会被饿死的。
普京父亲住着拐杖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独子维克多不见了,妻子也因为长期饥饿奄奄一息。几个民兵抬着普京的母亲,说她已经死了,要抬到公墓埋葬。普京父亲挥舞着拐杖,将几个民兵赶走。随后,他将自己带着的一块面包用热水化开,灌入妻子嘴里,这才就活了她。
由于极度缺乏粮食,吃人现象并不稀奇。 一些人甚至直接袭击邻居、朋友、亲戚,将他们杀死后吃掉。

另外还有40万平民,死于撤退的路上,死亡平民死亡总数超过100万。
而苏军虽守军90万,但不断增援,不断伤亡,在3年时间一共损失了高达343万人。
就在列宁格勒一座城市附近,苏联军民死亡超过440万人,这是极为惊人的数字。

相比起来,在持久战中德军只损失了57万人。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伟大的卫国战争里面有介绍,当时有一个钟,如果没有战斗是缓慢的滴答滴答,情况越紧急,滴答越快,陪伴了列宁格勒3年。情况最危机的时候,战斗士兵跟重体力生产人员一天的口粮是一百多克加了锯沫的面包,其他人只有一半,多数人是饿死的。为了保证补充,湖面结冰的时候用卡车运输,为了不被轰炸,晚上不开灯开车,驾驶员人一半在驾驶室外,万一遇到兵窟窿立马跳车。为了陆上交通线发生数次战役,极其惨烈。严寒的时候,士兵的体力只能在野外走几百米
没有切断外援是没打下来的主要原因,列宁格勒是这样,斯大林格勒也是这样。
列宁格勒保卫战初期,伏罗希洛夫率领苏军快速后撤是明智之举,避免了苏军有生力量被德军在野战中歼灭,最后退入城区的苏军比进攻的德军要多出不少,并且这些苏军都是战前训练出的合格步兵,战斗力一直在线。。伏罗希洛夫被斯大林嘲笑是“撤退专家”,但如果不撤退,被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在野战里全部给吃了,后面列宁格勒就不要想了
因为犹太人从中作梗
能围困解决的为何要打?
第一幅图是德国的82型桶车,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呲牙笑]
是苏联付出了损失一代人的惨重代价拯救了欧洲!
有浮冰的时候最难,船过不去,汽车又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