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北约的垂死挣扎,细说三大关键原因

忆生思孰 2024-07-13 03:40:59

北约本周在美国举办75周年峰会,周三(7月10日)共同发表了《华盛顿宣言》,诬蔑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关键纵容者”。中国驻欧盟使团和驻美国使馆第一时间表示坚决反对,并向北约提出严正交涉。

对北约的抹黑虽然十分气愤,坦白讲,却并不感到意外。俄罗斯总统普京2022年访问土库曼斯坦时指出,长期以来北约一直需要某种外部敌人,以图实现内部团结。

北约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气数已尽,要不断寻找新理由、臆造新敌人,才能维系存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借俄罗斯回光返照。但冲突久拖不决,各国政府和民众失去耐心。北约只好另寻靶子,找上了中国。

无论北约怎么四处找茬,都改变不了自己积重难返、大势已去的现实。北约成立70周年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就给北约下了“脑死亡”诊断。75周年的北约,不过是在垂死挣扎。

德国之声评论道,北约表面上庆祝75年来的成功历程,实际却要应对许多关于北约存亡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以下三个:

一是美欧同床异梦。北约是美欧军事同盟。双方表面承诺共同防卫、彼此保护,暗地却各怀心思。

特朗普多次将北约成员国称为“水蛭”,认为美国花太多钱保护欧洲人,是亏本买卖。

欧洲身在同盟,心系自主。欧洲一直怕美国靠不住,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呼吁“欧洲人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布鲁金斯学会2022年夏初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欧洲希望拥有自主,但没有提供足够的防务资源;而美国希望欧洲在防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又不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二是美国的去留。美国的核保护伞一直被视为北约盟友最重要的安全保障,也是军事结盟的基础。但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由欧洲转移到亚洲,其退出北约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德国外长皮斯托利乌斯在北约峰会上表示,美国会将重心转移到印太地区,可能无法像过去几十年那样保持在欧洲的存在。

特朗普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就曾宣称退出北约。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退群”的幽灵再次在北约峰会徘徊。

即使特朗普选择留下,未来也会反复以美国的去留为要挟,将美国的意愿和要求强加于其他国家。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Bolton认为,特朗普不退出北约会给北约带来更严重的灾难。

三是双重标准的指控。美国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执行董事杰山卡接受欧媒采访时表示,北约被指控“双标”“虚伪”,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认为,北约的标准仅适用于北约自身,当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类似事情时,这些“标准”就被搁置一旁。

最新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同样是战争,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乌克兰战争,北约高举“人权”“领土完整”旗帜,不遗余力地支持乌克兰。对于以色列侵占加沙并屠戮平民,北约则视而不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批评了西方的“双标”。他强调,保护平民的国际人道主义法律原则在乌克兰和加沙地区应该是一致的,但西方却阻止了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

北约认为,北约的危机就是世界的危机,世界的危机却不一定是北约的危机。以自我为中心,必然是失道者寡助。

借尸还魂、塑造假想敌、升级改装,任何招数都改变不了北约的命运:寿终正寝。

0 阅读:2

忆生思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