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清朝的有名的权臣,大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多尔衮、隆科多、年羹尧、和珅等人,但是却往往忽视了一位并不是那么有名的重臣阿桂。
阿桂是少有出将入相且仍能善终的权臣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期阿桂长时间担任宰相,其权势不在和珅之下,甚至和珅都得对其忌惮三分。
而与和珅所不同的是,阿桂是名副其实的国之栋梁,其权势所得皆仰赖于其卓著功勋与治世之才。
作为名副其实的肱骨之臣,阿桂一生历经清代康、雍、乾、嘉四朝,亲自历经盛世,又亲自望其衰败。
阿桂字广庭,姓章佳氏,出生于一个满族贵族家庭,其祖父阿思哈曾任三等侍卫,他的父亲阿克敦更是官至刑部侍郎、尚书、大学士,深得皇帝器重。
按道理来说,阿桂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仰赖于贵族血脉丰足一生毫无问题,但是阿桂却自小与众不同,众所周知,清代八旗子弟多好骑马射箭,对于文教不屑一顾,但是阿桂深受父亲影响,自小经过了极为系统的教育。
阿克敦是八旗子弟当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在其余八旗子弟因祖上福荫而获得权势的同时,阿克敦却硬是经过科举名正言顺地赢得功名而后获得了皇帝的器重,他深刻地认识在太平之世,文官的地位更为稳固。
阿桂也深受父亲的影响,在书卷气十足的家庭影响下,阿桂六岁读家塾,十五岁入学,阿克敦曾特地邀请了著名的经学家沈彤作为他的老师,十九岁时阿桂又成为了国子监的大学生,阿桂在青年时期所受的经学教育为其日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身才学出众,身后还有个老爹铺路,尽管家学背景皆十分深厚,但是阿桂的仕途却并不是一帆风顺,青年时期的阿桂由于书卷气十足却略显稚气,成熟不足,使得他吃了大亏并险些丢掉了性命。
乾隆十三年的冬季,金川发生动乱,清军征讨金川,阿桂作为幕僚从参军事。
由于在前方打仗的清军大将川陕总督张广泗久攻不下金川,身在皇宫的乾隆又派了大学士讷亲前往经略军务,讷亲刚上任便下令三日之内拿下金川匪徒,然而事与愿违,三日的时间非但没攻克敌巢,反而己方损兵折将,士气大减。
仗没打赢,清军内部又发生矛盾。
前方大将张广泗与讷亲二人矛盾愈演愈烈,二人互相欲置对方于死地,乾隆得知此事,深谙将相不和乃是大忌,于是以雷霆手段下旨,立刻将二人召回京城,并且以贻误军机的罪名将二人分别处决。
在这错综复杂的内斗中,负责从参军事的阿桂也被牵扯其中,被人戴上了“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的罪名而遭到逮捕,被押回京城收监。
如不出意外,阿桂也将在这场官场混斗当中丢却性命。
但好在此时阿桂的父亲阿克敦还尚在人世,他数十年的勤勤恳恳深得乾隆器重,因而第二年的六月,乾隆为了让这个老臣感到安慰,特地下达诏书免去阿桂一死,将其释放回家,并且叮嘱阿克敦严加约束。
要知道,阿桂可是阿克敦的独子,是其家族血脉的唯一延续,这条赦免一下,把阿克敦激动的那是感激涕零。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的赦免诏书中其多次强调阿克敦年老,勤勤恳恳多年,对朝廷有功,并且只有阿桂这么一个儿子,惹得乾隆垂怜,因而才赦免其一死。
阿桂也算是受其父亲的庇护方能捡回这么一条性命,总的来说,第一次的随军出征非但没有让阿桂飞黄腾达,反而深受打击,差点失去性命。
乾隆二十年,这是阿桂的仕宦生涯重燃希望的一年,自从第一次随军征讨归来以后,阿桂虽历任一些朝廷或是地方的职务,但总是带有见习的性质,未曾受到重用。
清代新疆地区天山横亘,水草肥美,地域辽阔,然而准噶尔部的叛乱分子一再挑起分裂事端,长久无法成为一块安定绿洲。
但乾隆二十年开始,时运来到,先是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皇帝决心对其用兵,以平西陲祸乱,阿桂自此受到真正的启用。
阿桂以内阁学士的身份赶到了乌里雅苏台督台站,参与西征平定准噶尔部,他与蒙古亲王成衮扎布一同征讨阿逆,决心大干一场的他身体力行,英勇无比。
战事过后,蒙古亲王上书乾隆称赞阿桂“遇事奋勉”,,对阿桂赞赏有加。
值得一提的是,战事上的表现出众并未让乾隆对阿桂有太多的关注,阿桂更让乾隆赏识的是其治理新疆的能力。
在平定西陲过后,乾隆为维持新疆的稳定,决心在新疆继续驻兵。
要知道刚刚平定战乱,驻兵新疆需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光是边陲之地的粮食问题就让驻军有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眼光独到的阿桂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在平定准部的过程中就十分关注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
乾隆二十四年,战事一结束,阿桂就向清政府提出从南疆各地抽调维吾尔族农民与部分士兵来到伊犁回复农业生产的建议。
但于此同时很多的大臣都认为伊犁兵马不足,难以驻守,还是从伊犁撤退比较好,但是阿桂却坚持主张要在此进行屯田事宜。
阿桂的上奏恰恰使得乾隆在此驻军的想法不谋而合,乾隆对此奏加以肯定,直接指派阿桂在伊犁进行屯田事务。
自此,阿桂开创了在伊犁屯田的显赫,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曾经游牧的天下,而今终于换了人间。
学识出众的阿桂在屯田事宜当中表现成熟老道,使得屯田效益极为可观,更关键的是自此以后长途跋涉地将军粮运往新疆的弊病得到了解决,驻军在新疆的稳定程度大大提高。
等到了乾隆二十六年的时候,阿桂在伊犁的屯田已然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上奏朝廷进一步要求招揽周边的农民到伊犁开垦农田,扩大农田规模并且派兵屯田,管辖当地区域,这些举措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
阿桂在伊犁屯田治理的十分出色,乾隆皇帝自然大为满意,直接将阿桂授任为内大臣、工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仍然驻守伊犁。
对于阿桂,乾隆此时是更为信任了,完全将其视为与阿克敦一般的栋梁之臣看待。
这也理所当然,要知道治理新疆是康熙、雍正二朝都没有能够完成的使命,而在乾隆这一时期,不但剿灭叛乱,驻军于此,而且治理的有声有色,在乾隆看来,这不就是让自己名留千古的大功绩吗。
而阿桂,就是那个自己少不了的左膀右臂,实际上从康熙晚年为自己总结的“十全武功”来看,其中不少皆是阿桂所立下的战功,也难怪乾隆对其如此爱惜了。
乾隆二十八年,治理伊犁多年的阿桂功成名就,奉召回京,授军机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第二年,乾隆皇帝更是将其一族从正蓝旗抬至上三旗之中的正白旗,可见乾隆帝对阿桂的看重。
此后阿桂的仕途步步高升,在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清军设在木果木的大营失守,前线危急,深受乾隆信任的阿桂再次受命于败军之际,承接缴贼重任。
初至前线的阿桂审时度势,趁着叛贼倦怠,秘密前往要道墨陇沟,半夜天降大雾,趁着叛贼不备发动进攻,取得初到任的小捷。
其后历经数年苦战,在乾隆四十年带兵彻底平定了金川地区,这使得阿桂受到了乾隆帝“统办进缴之事,实堪依任”的评价。
当阿桂扫平大小金川,班师回京之前,已经得到消息的乾隆兴奋不已,直接将自己使用的黑狐腿黄马褂解下,下令赏赐予阿桂,并且称赞道:“此次平定金川实属阿桂一人功绩,深堪盛尚。”
在阿桂正式回京后,乾隆皇帝更是直接亲自携众前往北京城南迎接,赏赐美酒并且下令在紫光阁画像留念,此次绘像于紫光阁,意味着阿桂历经数年已然成为清廷“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大臣了。
和珅是乾隆年间权倾朝野的大臣,与阿桂不同的是,其凭借自己的手段同样深得乾隆帝的欢心,因此也是风光无比,得意至极。
但是阿桂的存在,让和珅不得不有所忌惮。
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甘肃境内发生严重的叛乱,乾隆下令让阿桂前往督师,和珅担任钦差大臣二人共同前往平乱。
出发前,阿桂推脱身体不适,让和珅先行,和珅到达甘肃后却发现军中战将无论如何都不听从他的调令,于是便想着给阿桂告状。
待到阿桂到达甘肃后,知道此事,没多说,便立刻升帐派兵,诸将听从号令,并未见一人有不敬之处,阿桂立刻转头问和珅:“钦差大人,我怎么看不出来谁不听调遣啊?您说要诛的是谁啊?”
乾隆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立刻命令和珅先回京城,并且严厉谴责了和珅一番,此次过后,和珅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铁将军”的厉害。
在朝堂之上,除了被乾隆皇帝共同召见议政,其余时刻从未见过阿桂与和珅有任何的交往,即便共同议政,阿桂也是站在和珅远远的位置保持距离,倘若是和珅主动找上前,阿桂的言语也只是敷衍,绝不靠近,也正是这种态度,让和珅深感不安。
乾隆四十九年时,和珅也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内阁的大学士,此时内阁大学士共五位,阿桂排名第一,和珅排名最后,而军机大臣共有七位,同样是阿桂排名第一,而和珅排名第三,从此来看,在内阁中的地位中,阿桂的确是稳稳地压了和珅一头。
阿桂深受乾隆信任,既是内阁首辅亦是首席军机大臣,是名副其实的朝堂之上的权力中枢,尽管此时的和珅深受乾隆宠爱,但是对阿桂之位是嫉妒但是又无可奈何。
但是另外一方面,和珅明面上胜不过阿桂,只能暗地里使些手段寻找阿桂的把柄,和珅仗着朝臣们对自己的忌惮,在内阁与军机处当中大搞朋党关系,意图独揽大权。
同时,阿桂作为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在十余年间经常受命外出视察江浙海塘工程、湖北荆州堤工程等,也让和珅有了可乘之机。
但尽管已经把握朝纲,阿桂的存在依然让和珅感觉到如芒在背。
和珅找不到阿桂的把柄,便试图从阿桂曾经提拔上来的人身上找问题。
乾隆五十年四月,军机处行走司员海昇杀妻案发生,和珅立刻敏锐地察觉到这是扳倒阿桂的一次机会。
海昇是阿桂亲自提拔的,在一次争吵当中其失手将妻子吴雅氏殴踢致死,事后又伪装成妻子自缢身亡,但此事很快引起了妻弟的怀疑,于是状告海昇。
和珅得知此事后,立刻将这一纸状告呈交与乾隆察看,并且从中添油加醋,让乾隆从上至下彻查此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和珅自然不是关注这杀妻案件始末,而是要给阿桂泼上些脏水。
乾隆下令彻查此事,负责调查此案的是户部侍郎曹文埴,详查过后,曹文埴也明白了其中原委,也证实了海昇杀妻但实属无心之失。
这样一来,虽能坐实海昇杀妻,但是这脏水又如何能够泼到阿桂的身上。
正当和珅一筹莫展之时,阿桂却自己跳了出来为海昇求情。
大殿之上,阿桂上书道:“海昇杀妻罪孽深重,但是海昇性情忠厚,其妻子却彪悍不贤,此次无心之失酿下大祸,请陛下宽大处理。”
这一下,和珅就找到机会趁机弹劾阿桂了,他向乾隆谗言道,因为海昇是阿桂亲自提拔上来的门生,因此才对其进行求情偏袒,上行下效,如果不严惩,难免落得下面官员的口舌。
和珅这番话下来其实就已经为阿桂扣上了个结党营私的帽子,应当按理说重罚才是。
但和珅本以为乾隆此番必将重重处罚阿桂,不曾想乾隆仅仅是扣除了阿桂一些俸禄便草草了结。
此事过后,和珅与阿桂之矛盾也就摆在了台面上,但和珅也就此打消了通过谗言整下阿桂的想法,乾隆对阿桂如此信任,这也让其实在难下手。
当然,在政治上,阿桂也始终采取放任和珅的态度,不过多牵扯其中,也是由于在阿桂担任首辅的十多年时间内多不在京城,和珅也因而能够稍稍安稳些。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禅位后自称太上皇,新皇登基改元嘉庆,此时的阿桂已经年过八旬,身患重病,却还有一事放心不下。
阿桂在外多年,虽眼见和珅为祸朝野,但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他也无可奈何。
他有想过将和珅所为的种种不法之事上奏乾隆,又恐如今的乾隆年事已高不堪此刺激,也就只能将这些忧虑藏于心中了,只能寄希望于嘉庆帝亲政的那一天,严惩和珅他才能安心……
嘉庆二年,阿桂重病在床,太上皇乾隆亲自前往看望,二人年纪相仿,惺惺相惜,乾隆甚至将自己的织金陀罗经被赐给了阿桂,但阿桂依然在不久后病逝。
阿桂之离世对乾隆打击甚大,但是作为宠臣的和珅却极为兴奋,他在朝堂上终于没有什么可以忌惮之人了。
但是他的黄粱美梦也并未持续太久,到了嘉庆四年,八十九岁的太上皇乾隆帝病重不甘地闭上了眼,嘉庆帝正式掌握大权。
乾隆帝驾崩当日,嘉庆帝指定和珅总管丧事,第二天就命令大臣们检举揭发奸佞之臣,第五天,和珅便被抄了家。
阿桂死后被赠为太保,谥号“文成”,纵观满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有“文武重臣”之称的不过阿桂一人,以“文成”为谥号更是稀缺罕见,可见乾隆皇帝对阿桂的看重,正是阿桂是真正干实事的作风,才使得其深受信任,也正因此,位极人臣的阿桂也总算没被和珅之流暗害,获得善终。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屠杀人数甚至比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死亡总数多出数倍!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亡国的四个时期之一,洗满清和洗日寇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