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到底是谁说俄军战斗力不行的?这两天俄军突击队,钻进1.4米宽的天然管道,爬行了15公里后,从库尔斯克的后方,成功突袭驻守在库尔斯克的乌军屁股,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跟库尔斯克正面的俄军一起,包了乌军一个大饺子。

俄军这次打出的十分漂亮的地下突袭战,可以被记录在任何一个国家军事学院的特种作战教科书里。这件事不由得让我想起同样带有突袭性质的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要是当初那批俄罗斯士兵能够像库尔斯克爬天然气管道的俄突击队这般,能够及时得到俄军大部队的响应,或许俄乌冲突打不到现在,早早地都可以结束掉。

但想象总是与事实存在天差地别,安东诺夫机场里的俄突击小队没有一个是懦夫,同样的库尔斯克天然气管道里的俄突击队也没有懦夫。他们只是一群为了国家大业,不惜牺牲一切,也要重创敌人的铁血战士。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俄军为何突然改变正面缓慢推进的战术,开始搞奇袭战,大幅加快库尔斯克战役又是为了什么?

二、俄突击队的奇袭地道战
二月底俄军从各部抽调了多名精锐战士,其中包括曾在阿夫杰耶夫卡利用废弃排水渠朝乌军发动进攻的俄志愿兵“老兵”支队,车臣“阿赫玛特”东支队,以及俄空降军106空降师,第11空突旅等等部队。

这些从各部调来的精锐战士,组成了一百人左右的地下突击分队,纷纷进入已经被乌克兰关停的途经苏贾的天然气管道。

这些管道直径只有1.4米宽,都放不下一辆小米苏7,甚至连五菱MINI都塞不进去,成人壮汉都要侧着身子一点一点蹭进去。就是这么狭窄的管道,俄军突击队愣是携带着氧气瓶、小推车、食物以及水,冒着中毒死亡的巨大风险,在漆黑的天然气管道里爬行数日,于3月3日抵达指定位置。

然后又在漆黑的地下,足足待了4天时间。直至3月7号晚上,俄指挥部向突击队下达进攻命令,这支奇袭小队才快速从天然气管道里爬出,开始朝着库尔斯克乌军的屁股猛烈进攻。

这里额外插点内容,我在查找俄军天然气管道突袭战的资料时,发现俄军的突击小分队,似乎并不是只有100人,而是800人,最先出发的100人属于是自愿参加的敢死队。

俄军指挥部提前三周筹备天然气管道突袭战,毕竟经历过安东诺夫突袭失败的战役,所以这次谨慎点也是正常。俄军动用工兵以及天然气工程师,利用工具抽出管道内残存的甲烷气体,并向内部注入氧气,还在管道合适的位置打开进出口。

然后自愿打头阵的100名敢死队成员,进入天然气管道内部,确认可以通行后。后续两百人也陆陆续续的进入管道,在第一进攻中,苏贾工业区大约出现了300名的俄军,第二天陆陆续续又有500名士兵抵达。这800人的破土而出,直接打乱了库尔斯克地区乌军的防御。

三、库尔斯克打响反攻号角
话说回来,在俄军突击队朝着乌军屁股猛烈进攻的同时,俄军围绕在库尔斯克的多个方向地面部队,也齐刷刷的朝着库尔斯克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

这其中以俄军部署在北线的第6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68摩步师第1427动员兵团,第11军第18摩步师第9团,第44军第72摩步师第22团等多个单位组成的攻击队伍最为庞大,库尔斯克战斗的主攻看来就是由他们担任。

而侧翼 向哥萨克洛克尼亚发动进攻的是俄军空降军第76空降师第234团、第106空降师的51团,109团,137团等作战单位。

向苏贾南侧以及东侧施压的是俄军第11空突旅,黑海舰队第22军海军步兵810师,里海舰队第177海军步兵团等单位。同时俄军还动用多个战斗单位,对库尔斯克乌军从苏贾后撤的唯一公路,进行火力覆盖,削弱乌军给前线运送补给,后撤伤员的线路。

被包了饺子的乌军毫无还手之力,呈溃败之势,多个战斗单位跟乌军大本营失去联系。这些人的下场要么是被俘虏,要么是被俄军分割包围歼灭。

从一些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来看,似乎乌军指挥官已经失去了对库尔斯克乌军的掌控,乌军士兵开始出现抛弃重装备,徒步向后方撤离的情况。这无疑说明了库尔斯克的乌军,已经不成气候。

至于乌军这两天说,俄军突袭小队已经被第80空突旅挫败的消息以及视频。我看了下时间,跟俄军突击队发动奇袭的时间对不上。被乌军袭击到的俄军,可能是第一轮攻击后余留下的几个小组。

所以即便乌军第80空突旅,击毙了多数俄军余留小组的战士,但是在乌军第80空突旅的四周,已经有大约200人左右的俄军,掌控了乌军防御地点。

至此可以说俄军突击小队的奇袭战大获成功,库尔斯克乌军败局已定。残余在库尔斯克的乌军,俄军会一点一点消灭干净,过不了多久库尔斯克就重新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

四、库尔斯克反攻为何突然加快了?
但是我记得俄罗斯从乌克兰攻入库尔斯克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呈现出不怎么重视的感觉,就放两三万人的力量在库尔斯克周围跟乌军缠斗,俄军用装备优势一点一点消耗着乌军投入进库尔斯克的有生力量。

等于说俄军原本打的算盘是,让库尔斯克成为俄军牵制乌军有生力量的地方,这样可以减轻俄军在乌克兰境内战线的压力。但是到了三月份俄军突然性情大变,发动大规模进攻,试图将库尔斯克乌军全部歼灭。

这种转变的原因,我觉得不能单纯的用战场角度去阐释,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国际政治角度。自打懂王上台以后,自诩可以快速解放乌克兰人的救世主。

懂王主张的是让泽连斯基与普京坐到一起和平谈判,那么库尔斯克此时会成为泽连斯基拿来谈判的筹码,这不利于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谋求更多利益。

再加上俄军从1月份就发现了乌军将3个突击团撤离库尔斯克,他们觉得乌军放弃了在库尔斯克的机动进攻能力,转为防守,这样一来俄军利用库尔斯克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的战术起不到作用了。

倒不如拔掉库尔斯克乌军这颗钉子,对俄罗斯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有意思的是,3月初库尔斯克乌军大面积爆料星联不好用了,甚至俄军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乌军跟大本营之间的联系都是断开的。

五、美国助力库尔斯克反攻
这只可能是美国单方面终止了库尔斯克乌军使用星链,要是俄军有能力干扰星链,何至于在乌克兰的战线打的那么痛苦呢?并且星链用的是高指向天线,要对其实施干扰,非常的困难。

此外2月28日泽连斯基跟懂王大吵一架,气的懂王在三月初停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包括乌军的战场侦察与监视等能力。美国搞这么一出的原因,在于那个商人出身的懂王,想逼一逼泽连斯基,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谁都懂,但是懂王想让泽连斯基签的矿产协议,究竟是不是甜枣就要两说了。

这两天懂王又给泽连斯基开通了VIP援助权限,说明小泽硬了没几天还是跪下了,同意签署那份卖国的矿产协议。懂王的目的达到,自然要恢复对乌的援助,不然肉都被俄罗斯吃去了,他懂王吃什么呢,老喝可乐吃汉堡包也不是个事啊。

现在来看俄乌战场的问题,聊来聊去,只有俄罗斯跟美国才是谈判桌上的主要角色。他们吃肉喝汤,一点残渣都不给小泽留。
这场闹剧里唯一受伤的就是无辜的乌克兰人民,自己亲手选的总统,将他们的一切,悉数摆在粘板上,供两个超级大国瓜分,但愿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