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年轻时总觉来日方长,待到双鬓染霜才懂,人生下半场早有伏笔。

同事老周常年在办公室加班,家里妻子抱怨孩子叛逆,去年儿子高考落榜后离家出走。而小区修车铺的老郑师傅,每天五点准时收工陪老伴买菜,女儿虽只考上普通师范,周末总带着外孙回来包饺子。
《朱子家训》有言:"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饭桌上的说笑声,阳台上并排晾晒的衣裳,这些细碎光景才是真正的养命之源。

二、看处世之道,留白见智慧
亲戚王伯退休后忙着炒股、带孙子、上老年大学,去年突发心梗住院。隔壁单元的张老师退了休就在社区教孩子写毛笔字,闲时侍弄花草,七十岁还能登黄山看日出。
明代《菜根谭》说得好:"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人生如作画,懂得留白才能容得下清风明月。退休金不必追着通货膨胀跑,儿孙事不必样样操心,留三分余地,日子才能透得过气。

三、看待人接物,厚道积福田
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婶,二十年来总给孤寡老人留热豆浆,去年摔伤腿,整条街的摊贩轮流帮她出摊。对面新开的网红店主讥笑她傻,结果因缺斤短两被投诉关门。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给迷路的人指个道,替收废品的老人按个电梯,这些不经意的善意,终会在某个转角温暖自己。
正如老辈人说的,你递给世界的温度,迟早会焐热自己的余生。
有人问: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巷口修了四十年自行车的陈师傅说得妙:"种棵桂树最好的时候,一个是二十年前,一个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