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声,体育总局出手!直接点名亚洲杯,现场球迷透露更多细节

绍辉说过去 2025-02-28 09:02:32
编辑丨H

樊振东的那句“赢球也不对,输球也不对”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第34届亚洲杯乒乓球赛在深圳落下帷幕,中国队包揽了乒乓球亚洲杯奖牌。

男单以王楚钦以压倒性优势战胜队友梁靖崑,首次获得亚洲杯男单冠军,而女单则以王曼昱压倒性优势战胜队友孙颖莎,首次获得亚洲杯女单冠军。

本应是庆祝胜利的时刻,赛后的舆论却炸开了锅,原来,在比赛之后,网络上对孙颖莎和她的粉丝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有人说他们在王曼昱接受采访的时候,制造噪音干扰,甚至有人说孙颖莎“输不起”。

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当时王曼昱正准备分享自己夺冠的心情,现场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影响了采访。

一些媒体也跟着报道,加剧了这种争议,觉得王曼昱赛后采访时说的“多多保护好嗓子”其实是在暗示对方的行为。

这些报道将孙颖莎塑造成了类似“粉丝追星”的代表人物,激起了更多网络用户的批评和指责,一下子,孙颖莎变成了大家攻击的目标,承受着非常大的舆论压力。

不过,越来越多在场的观众说了当时的情况,他们回忆说,比赛结束时,王曼昱是准备要接受采访,而孙颖莎则先行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当时的欢呼声其实是送给要走的孙颖莎,并不是故意打断王曼昱。

还有观众贴出了现场拍摄的照片作为证据,说明网上流传的视频是故意剪辑过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对孙颖莎不利的舆论,让人误以为是孙颖莎引起的争议。

就算没有这些人的澄清,我们也能从孙颖莎个人社交平台上发现,她本人更是多次号召粉丝理性观赛、文明互动。

那么,究竟是谁剪辑了那些视频?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个别观众的欢呼也许是无心的,但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有没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呢?这就不得不说到饭圈文化。

什么是体育饭圈文化,就是一部分粉丝的行为已经过于极端,完全背离了体育竞技的精神,把比赛当成娱乐节目,搞得像饭圈文化一样,甚至还会攻击运动员、教练和其他体育界人士。

而体育饭圈文化其实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24年,新京报发布了这样一则文章,标题为《畸变的8年,2016—2024体育饭圈乱象调查》。

内容中我们就能看出,饭圈文化已然成为了运动员最难跨过的槛,尤其是乒乓球项目更是成了体育界的“重灾区”。

运动员多次被极端粉丝骚扰、跟拍,一些运动员更是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委婉指出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隐私,但这仍无法堵住极端粉丝的嘴。

如果回看2016年以前,粉丝和运动员之间都会保持有距离,且互动的程度也都保持的很好,顶多就是粉丝们自发创建群聊,自掏腰包制作球迷服等周边物品。

而2016年之后,粉丝和运动员之间的性质就变了,在线下,粉丝基数、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现场控制管理更难。

这还没完,在线上,一些极端粉丝更是大搞应援会,组CP粉,甚至为了某些话题吵得面红耳赤,除此之外,当自己喜欢的运动员遇到“挫折”的时候,一些本就是大V的粉丝会带头攻击。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就曾公开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多家互联网平台更是开展了“体育饭圈生态治理”等活动,虽然有所反响,但仍没有彻底消灭这种体育饭圈文化。

回到前文的亚洲杯后续,在这件事后,央视、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发文抵制体育饭圈文化。

央视新闻发布集中整治体育饭圈等乱象,更指出已经有十万多个网络账号被关闭,而体育总局发了《关于“治理‘饭圈’乱象是不容懈怠的持久战”》的文件。

我们都希望,未来的体育能更简单,运动员们能在公正、友善的环境下专心比赛,粉丝们能理智地支持喜欢的运动员,一起创造一个阳光、健康的体育氛围。

这次的风波,能不能成为一个新开始,让体育不再受“饭圈文化”的影响,让真正的体育精神再次闪耀光芒?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参考资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