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本是自驾出游的黄金季节,对于一些SU7车主来说,这个夏天却格外难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或许是对SU7用户体验最真实的写照。
从令人心碎的续航缩水,到酷似“烤箱”的全景天幕,再到频频“叛乱”的车机系统,SU7的首批用户们,似乎集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备受争议的800公里续航,在实际驾驶中却大幅缩水。
用户实测数据显示,开启运动模式并打开空调后,实际续航里程仅为标称值的68%,与宣传的800公里相去甚远。
一位杭州的数码博主在直播挑战“满电跨省”时,更是尴尬地“趴窝”在南京收费站前两公里,推车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270万次围观,成为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SU7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似乎存在逻辑混乱,当电量低于15%时,系统会强制关闭座椅通风和氛围灯等低功耗功能,却依然保留着功率更高的车载香氛系统。
一位车主无奈地吐槽:“我的车宁愿让我闻着高级香味中暑,也不肯多给座椅吹两分钟凉风。”
炎炎夏日,本应带来舒适驾乘体验的全景天幕,却成了SU7用户的“心头痛”。
实测显示,SU7天幕的紫外线隔绝率仅为83%,比主流车型低12个百分点。
在暴晒的环境下,驾驶舱内温度计显示高达46℃,方向盘烫得像铁板烧。
一位首批提车的用户在社交平台控诉:“所谓的全景天幕,根本是工业设计的傲慢。”
更有甚者,当阳光以45度角射入时,空调出风口会在前挡风玻璃上投射出扭曲的光斑,这种光学现象甚至导致三位车主在高速行驶时出现眩晕感。
工程师拆解后发现,天幕夹层中的调光膜存在0.3毫米的装配间隙,这个看似微小的误差,却在夏日正午引发了“热透镜效应”,导致车内温度比竞品高出5-8℃。
车主群里流传着这样的黑色幽默:“买SU7送桑拿体验,只是汗流进眼睛时,别忘记开雨刷。”
被雷军称为“车轮上的智能手机”的中控大屏,在实际使用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用户反馈,在隧道中导航会突然退出,语音助手却依然坚称“网络信号良好”。
更危险的是,有七位车主在夜间高速行驶时遭遇了自动大灯突然熄灭的故障,车机日志显示这是“光线传感器与地图定位数据冲突”导致的bug。
此外,车机应用生态也问题重重。
一次OTA升级后,车载KTV功能竟然在用户载着客户去签约的路上自动点播《凉凉》。
当事人李先生在投诉信中写道:“副驾屏幕突然开始滚动歌词,我想关都关不掉,客户脸上的表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当问题真正爆发时,米粉们引以为傲的互联网服务也未能发挥作用。
一些售后中心贴出告示:“电池检测需排队15个工作日,期间不提供代步车。”
配件供应也存在严重问题,一位车主剐蹭后,等了42天才收到后视镜总成,期间只能用双面胶粘着GoPro充当临时后视装置。
维权群里流传着黑色生存指南:夏天随身携带遮阳伞防止天幕烫头,后备箱常备物理地图应对车机罢工,充电时记得带本书消磨时间。
一位早期支持者黯然写道:“我们以为在参与科技革命,实际上成了付费测试员。”
面对用户们的强烈不满,小米汽车紧急推出了“盛夏关怀计划”,承诺为天幕加装遮阳帘、延长三电质保。
在投诉平台上,关于SU7的纠纷仍以每天300多条的速度增长。
这场造车豪赌正在经历最残酷的压力测试,米粉们的忍耐值,似乎快要触达那个危险的临界点。
小米该如何挽回用户信任,又该如何在这场竞争激烈的造车浪潮中突围?
这不仅是对小米汽车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