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不聊别的,就聊聊这艘让无数军事迷牵肠挂肚的俄罗斯23900型两栖攻击舰“伊万·罗戈夫”号。说它牵肠挂肚,一点都不夸张。这船,建造进度跟坐过山车似的,忽快忽慢,看得人心惊肉跳。你想啊,一艘号称排水量三万吨的大家伙,搁在别家,那进度不得跟坐火箭似的?可这俄罗斯的造船厂,偏偏就喜欢给你来点不一样的。
咱们先来捋捋这艘船的“履历”。官方说法是2027年海试,舰长220米,宽40米,满载排水量约三万吨。这数字看着挺唬人,但要是跟咱中国的075型两栖攻击舰一比,那速度……一言难尽啊。075下水速度,那可是快的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伊万·罗戈夫”号,嗯,咱就委婉点说,它比较……“稳扎稳打”。
> 卫星图可是个好东西,它默默地记录了“伊万·罗戈夫”号的“成长轨迹”。2023年11月,它还是个半成品;到了2024年7月,船体总算是成型了;现在,它已经进入飞行甲板安装阶段。
这建造速度,跟美国肯尼迪号航母、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比起来,怎么样呢?怎么说呢,各有千秋吧。肯尼迪号那建造速度,跟坐火箭似的,嗖的一下就上天了;库兹涅佐夫号嘛,那经历,咱们就不用多说了,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的最佳案例;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的维修进度,更是让人忍不住想叹气…… 所以说,跟这些“前辈”们一比,“伊万·罗戈夫”号的速度,其实还算……可以接受吧?
> 但这速度,真的能让人满意吗? 这艘船的建造,可是受到了俄乌战争的直接影响,原定2026年交付,硬生生拖到了2027年。
当然,从卫星图上,咱们还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它的升降机位置,就能推测出它的建造方案;再比如,它那“外飘”的飞行甲板,两侧的侧舷平台,上面放着救生筏和交通艇,右侧平台上,好像还有一个补给站…… 细节见真章啊,朋友们!
动力系统方面,估计是跟22350护卫舰同款的柴燃联合动力系统,航速嘛,大概在20-22节。武器系统就比较“朴实”了,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干扰弹发射器/近防导弹发射器,这些都有,但垂发单元和大型相控阵雷达? 没有。
说完了硬件,咱们再聊聊这艘船的设计。整体风格比较常规,跟以往苏联/俄罗斯海军舰艇的设计风格差异蛮大的。有意思的是,它采用的是舷内升降机,而不是舷侧升降机。这……难道跟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有关?
> 这艘船能装多少东西?那可是相当可观!装甲车、坦克、登陆艇,都能装不少。但它的升降机数量和尺寸都比较小,而且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
这设计,是不是有点保守? 也许吧。这可能跟俄罗斯造船工业的现状有关。咱也不好一棒子打死,毕竟,这艘船的设计,可能也受到了其他国家舰艇的影响,比如法国的西北风级,意大利和日本的舰艇等等。未来改进型出现,未尝不可。
> 只是,这艘船服役的时间,未免也太晚了一点吧?2027年,2030年代…… 它要是放在20世纪80年代,那估计得是海军里的“明星”;放在2000年代,那也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可现在,它的设计水平,怎么说呢,感觉有点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这让我不禁想到俄罗斯另一个两栖攻击舰方案,11780。如果说23900是“稳扎稳打”的代表,那么11780,或许是俄罗斯海军对未来的另一种期待。
最后,朋友们,你们觉得“伊万·罗戈夫”号这艘船,值不值得期待?它在现代海军中,到底有没有竞争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垃圾🔨
选了个奇葩
千万别让造船工人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