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还有后人存世吗?这4个姓氏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始皇的子孙

爱喜扬扬 2025-02-25 15:12:51

秦朝建立,秦始皇头一个用“皇帝”称号,还自封始皇帝。他盼着皇位能一代接一代往下传,从二世、三世,一直传到百世、千世,甚至万世,让自家统治长久延续。

他怎么都没料到,大秦帝国才传到第二代就覆灭了,自家的血脉也近乎断绝,往昔那些对王朝延续的期望,彻底落空。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断了他家族血脉之人,竟是他最为宠溺的小儿子胡亥,还有曾是手下败将项燕之孙项羽。

要是他在阴间知晓一切,恐怕会心生疑惑:这胡亥究竟是不是自己亲儿子?说不定他跟项羽才是货真价实的亲兄弟?

【在秦二世和项羽的共同努力下,秦始皇的血脉断绝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路过沙丘时突然病逝。之前秦始皇没确立太子,如此一来,就给某些人创造了谋取私利的机会。

中车府令赵高勾结丞相李斯,他俩瞒着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假造秦始皇的诏书。凭借这份假诏书,逼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自尽,随后扶持秦始皇小儿子胡亥登基称帝。

胡亥登基后,朝廷实权归了赵高和李斯。那段时间,这两人掌控大权,威风得很,权势滔天,在朝中无人能及,把局势都牢牢握在手里。

照理讲,只要胡亥不是糊涂蛋,这时就该警觉,对赵高和李斯多留个心眼。任由这两人势力壮大,无疑是纵虎贻患,早晚会危及皇权。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赵高扳倒李斯,在朝中权势极大、难以制衡后,就把胡亥给除掉了。不过这都是之后发生的事,在当时,赵高在胡亥眼中,还是忠心耿耿的心腹之人。

说来荒唐,胡亥对那两人深信不疑,却对自家兄弟姐妹起了疑心。那时按嫡长子继承制,他排行最末,本不该他登基。哪怕有秦始皇 “遗诏”,他还是怕兄长们心里不服。

胡亥跟赵高关系特好,缘由是赵高曾当过胡亥的老师 。两人的情谊,源于赵高教授胡亥知识的那段经历,使得彼此间极为亲近。

胡亥跟赵高说了自己的担忧。赵高便讲:“陛下,这事我早想提,可您这是自家事,我不好开口。您咋登基的您明白,对其他人来讲,您能坐皇位,他们觉得自己也能。他们谋反只是早晚,得防备着。”

胡亥听到这话,脸色骤变,赶忙追问:“老师,快跟我讲讲,这情况该咋应对?”

赵高满脸笑意,说道:“陛下,您一向精明,咋这会儿犯迷糊啦。之前您咋整治扶苏的,现在就照那样做呗。只要您那些兄长都没了,按规矩,皇位可不就轮到您了嘛,那时谁还能说啥。”

胡亥听了这话,随即笑起来,说道:“讲得在理,老师就是聪慧,就按老师说的做。”

回顾历史,多数皇帝就算提防兄弟,也是逐个处理。可胡亥不一样,上来就把12个兄弟一同赐死。连借口都不想,干脆就说他们谋反,如此行事,实在罕见。

随后,胡亥依样画葫芦,把自己的十个兄长、六个姐姐也都处决了。

在这事儿里,最让人为难的要数将闾三兄弟。他们是一母同胞,人品高尚、名声在外。想从他们身上挑毛病,根本挑不出来,说他们谋反,压根没人信。结果胡亥想赐死他们,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找不到。

胡亥没办法,只好把这三个人关押起来,丢给赵高去处置。

赵高跟胡亥不同,行事毫无道义可言。他不择手段,以强硬方式把那三个人逼到绝境,最终致使他们无奈选择自尽。

到这时,秦始皇在世的儿女只剩胡亥。胡亥本以为能安稳无忧,没想到陈胜吴广带头起义,各地跟着响应,秦军接连吃败仗。

胡亥最终被赵高所害。直至离世,他都难以相信,平日里极为信赖的老师竟会对自己下此狠手。他的死,归咎于自身的贪婪与天真。人要是兼具这两点,结果其实早就定了。

然而赵高的得意没持续多久。胡亥亡故后,赵高拥立胡亥兄长之子子婴即位,废掉帝号改称秦王,有人叫他秦三世。子婴不愿当傀儡,便谋划着除掉了赵高。

没多久,刘邦带兵打进咸阳城。子婴心里明白,秦朝这气数算是到头了,没辙,只能向刘邦低头,乖乖表示愿意归降。

没过多久,项羽赶到。他把刘邦给撵走,还将包括子婴在内的秦国皇族宗室都处死了。在项羽看来,这么一来秦始皇的血脉算是彻底断了。

项羽并不晓得,在一年多以前,就有几个侥幸逃脱的人从咸阳城跑了出去。恰恰是这几个人,让秦始皇的血脉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漏网之鱼公子高,延续了秦始皇的血脉】

谈到那几个逃脱的家伙,就绕不开一个人,便是公子高。这人在相关事件里,和那些漏网之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角色不容忽视。

公子高是秦始皇众多儿子里的一个,也是秦二世胡亥的哥哥。胡亥把兄长当成极大威胁,心一横,肯定不会留公子高在世上。

公子高终究无法避免死亡,不过其赴死方式与众不同。其他人皆遭胡亥下令赐死,可公子高却是主动请求一死。

当初,公子高见胡亥对自家兄弟狠下杀手,心里明白自己也难逃一劫。所以他寻思着,不如舍弃自己的性命,以此来保妻儿平安。

公子高径直进皇宫求见胡亥。碰面后,他扯着胡亥衣裳,满脸悲戚道:“弟啊,咱父皇咋就突然离世了。想起父皇从前对咱的照顾,我心里愧疚极了,都没来得及好好尽孝。我打算给父皇殉葬,你一定得答应。”

胡亥听到这话,内心欢喜不已。那公子高向来贤名远扬,胡亥一直苦恼找不到机会除掉他。如今公子高主动求死,胡亥当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因公子高懂事识大体,胡亥没薄待他。不仅给其家人大量赏赐,单铜钱就给了十万。胡亥还让人到处传扬公子高的事,办了场隆重的欢送仪式,把他送进了秦始皇的陵墓。

胡亥这般大动作,就好似给公子高的妻儿一块保命符。要是往后胡亥再对他们下手,那无疑是自打嘴巴,自己否定自己先前的做法。

公子高的妻儿心里清楚,咸阳城没法再待。朝堂局势不稳,好多大臣都被关进大牢治罪。虽说胡亥或许不会刁难他们,可赵高和李斯没准会动手。几人合计后,便偷偷离开咸阳城,找地儿隐姓埋名过日子。

就因为这个决定,他们躲开了项羽对秦朝皇族的清洗,秦始皇的血脉也因此能延续下去。

【这四个姓氏的人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后人】

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秦始皇的后代不断繁衍发展,从一处扩散至全国各地。长时间演变后,逐渐分化成了四个不同姓氏,在各地落地生根。

头一个姓氏呢,说的就是“秦”姓。在众多姓氏里,它排在头一位,“秦”这个姓氏有着自身独特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项羽把秦朝宗室给灭了,还烧了秦朝皇宫,曾经威风八面的大秦帝国彻底没了。有些秦始皇的后代,因为想念家族以前的荣耀,就拿“秦”当姓,用这方式来缅怀曾经的国家。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姓氏呢,就是“赵”姓。它在姓氏序列里排第二,“赵”姓在历史文化进程中也有着独特的意义与发展脉络。

古时候,姓跟氏可不是一码事。就拿秦始皇来说,他是嬴这个姓,赵氏。那时候姓和氏的区分很明确,有着不同的含义与用途。

有一种观点是,“嬴”姓没法再用后,秦始皇的后代就把氏当作姓来用,进而改成了“赵”姓。

另一种说法讲,“赵”姓源自赵国。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他爹异人早年在赵国当质子,他妈是赵国人,叫赵姬。所以,秦始皇后代就拿跟他关系密切的“赵”做姓,如此就没人会把他们跟秦国扯一块儿。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姓氏是“高”姓 。在众多姓氏之中,“高”姓排行第三,它在姓氏体系里有着独特位置,是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这不难明白,这些人皆是公子高后裔。他们把“高”当作姓氏,一方面是为了强调此渊源,另一方面也是为纪念公子高,借姓氏铭记这层传承关系。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姓氏是“奉”姓,它排在第四位。在众多姓氏里,“奉”姓有其独特之处,虽说不那么常见,却也承载着别样的家族渊源与文化内涵。

姓叶的缘由不难懂,“奉”跟“秦”模样差不多。显然有秦始皇的后裔想藏身份,又不想完全改姓氏,就选了个折中的法子,拿“奉”替换“秦” 。

要知道,古人常有写通假字的情形,通假字说白了就是错别字。有人用“奉”作姓,一是能瞒天过海,不让人察觉自己身份,二是借通假字的说法自我宽慰,在他们看来,“奉”就等同于“秦”,认定自己始终是秦国人、秦始皇后裔。

要是你的姓在这四个里面,那可不得了,你极有可能是秦始皇后裔,体内流着尊贵的血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