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三河:燕都禁色惊鬼市,商幡易彩避王旗

安小姐县域鬼故事 2025-04-17 21:56:04

本篇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近期社会现象为背景虚构创作。

燕易王十二年春,蓟城突然颁下古怪法令:凡市肆招牌,禁用玄、赤、靛三色。

传令官敲着铜锣沿街叫喊时,檐角蹲着的乌鸦都惊得扑棱棱飞起——这正是燕国王旗上的三种颜色。

绸缎商白圭愁眉不展地望着自家靛蓝染坊的招牌。

这"四海通"三字用的是祖传的蓼蓝汁,如今却要改成土气的赭石色。更麻烦的是库房里积压的赤霞锦,那鲜艳的朱砂红,向来是赵国客商的最爱。

"东家不妨去问问'那位'。"老伙计神秘地指向城西乱葬岗。传说那里埋着个周天子时的老商贾,生前最擅"易色通神"之术。

三更时分,白圭提着灯笼摸到荒冢前。

月光下,一块无字碑突然渗出墨汁般的液体,渐渐凝成行篆书:"市井藏龙虎,颜色即祸福"。

他正惊疑,背后传来沙哑的声音:"用柿子染吧,那黄中带红的颜色,燕国将军看着像'赤',小吏瞧着却是'褐'。"

转身时,白圭看见个戴陶制面具的老者,身上粗麻衣竟会随月光变色:左袖呈鸦青,右襟现赭红,而衣摆的暗纹分明是禁用的玄色!

老者从袖中抖出把古怪的梭子:"这是用太子丹头发编的'混色梭',织出的布匹会随观者身份变色——赵人见赤,齐人见青,燕国官差只能瞧见灰扑扑的麻布。"

白圭将信将疑地接过梭子。

回城时经过将军府,发现守门士卒的甲胄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光——这分明是靛蓝染料混了朱砂后的色泽,可巡逻的市吏却视若无睹。

五日后,"四海通"挂出新招牌。

远看是土黄的粗麻布,可当赵国商队经过时,布面突然浮现出鲜艳的赤霞纹;而燕国市吏来查检时,整块布却变得灰白如丧幡。

更奇的是,白圭库房里的禁色绸缎,经"混色梭"重织后,竟会在箱中自动变色:平日如素绢,遇客商则流光溢彩。

仲夏夜,白圭梦见老者站在蓟城最高处,手中展开幅巨大的《列国易色图》。

图上燕国的玄、赤、靛三色正化作无数细流,渗入周边各国的市井——齐国的纁黄藏着燕赤,黛青含着燕玄,而秦国的皂黑里,竟游动着燕国禁用的所有颜色!

秋分那天,法令突然废止。

传令官解释说是太子丹的谏言,可白圭分明看见,那卷废止诏书的绢帛,在阳光下会闪出三色交织的暗纹。

而当初指点的老伙计醉酒后说漏了嘴:乱葬岗根本没有什么无字碑,只有块刻着"周室贩帛人"的残碑,碑前常摆着三色丝线编织的祭品......

如今蓟城旧址出土的燕国陶器上,那些看似单调的灰褐色图案,若用特定角度的强光照射,会显现出绚丽的禁色纹样。

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唯有三河市的老染匠们还传唱着:"易王法令如秋风,颜色自在匠心中"。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