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自愿”:一中学要求新生自愿购买校服、牛奶和保险,否则无法办理入学

六欲七情 2024-10-10 13:57:36

这个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相关部门也作出回应了。【工作人员介绍,订购校服、保险和牛奶,都是秉承自愿的原则。学校在宣传的时候,不允许将订购校服、保险和牛奶的规定与学校的管理要求联系在一起。工作人员表示,经查,该校在七年级新生开学办理入学手续时,个别老师宣传存在失误,言语不恰当。目前,已要求该校在订购问题上作出整改。“愿意购买的家长就购买,不愿意购买的,不强制。”针对家长反映“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的问题。襄州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解释,七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组织了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相关信息做登记,可能家长误认为必须登记完购买信息才能办理入学。“实际情况是,入学需要登记学生所有信息,没有购买和购买了校服、牛奶或者保险的学生都需要登记,我们只是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给家长造成了误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会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自愿购买原则进行宣传,及时对家长的疑问作出解释。】点评:这种自愿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强制,阳谋之下,家长们特别憋屈(举个例子:你不买,老师会在家长群里不停地点你名,中国人大多都是好面子的,这种把你架在火上烤的滋味并不好受,尽管心里不舒服,最终往往都会选择交钱)。校服统一购买,我能够理解,但是这个价格会不会有点离谱?这个牛奶有没有好处,家长不知道?家长不会买?非得从学校订购?再说这个保险,家长给孩子买了商业险,学校又要求集体买学平险,岂不是重复了,不买又怕耽误了老师们的提成和业绩。名义上是自愿购买,但实际操作中的“门槛”设置,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的真实意图,莫让教育变了味!我甚至唱了起来:“人怎么可以为了利益变成鬼,以为吃斋念佛就能赎罪......”我突然想起来前些天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让订奶的学生干杯,没有订奶的学生只能眼巴巴的趴在桌子上,这位老师是怕孩子没有羞耻心和攀比心吗?这种故意、恶意的行为会导致同学间的歧视和孤立,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看似在羞辱孩子和家长,实际上也是羞辱自己,这样的老师恐怕也没有什么师德可言!

什么是强制性?比如某组织要交100块钱,你口袋里刚好有100块钱,别人直接从你口袋里拿走,这叫强制性。那若因他人的言语影响,或威胁,或道德绑架,或从众。为了自身不成为集体中的“异类”,为了“集体荣誉感”,为了以后不会有其他的麻烦,你嘴上说着不情愿,却主动掏出并上缴了100元。这算是一个内心斗争的过程,决定权在你,可你选择了屈服。这是不是自愿的一种呢?我觉得也算,说到底懒得惹麻烦,做刺头,花钱消灾。

其实很多时候活动或者组织本身没有问题,而是下面传达和执行的人出了问题,自愿性往往会变成强制性。一个活动纵向涉及到上中下三方:发起者,执行者和承受者。发起者不做,偏偏最有发言权,承受者是要去做的,但偏偏最没有发言权。执行者既是夹气板,也最为考验智慧与能力,最后结果能否皆大欢喜就得看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因为上下都是管骂就行啦,发起者只看结果,做都得做,还不想被承受者不满,自然要求自愿,结果不好就要骂执行者。承受者承受过程和结果,人数多,有愿意也有不愿意,互相之间有沟通亦有变动,所以肯定也是骂执行者的,乱糟糟一片。执行者如果想省心,只有一个方法——强制性自愿。

如果出事了被曝光到了网络上,那也有办法,看我出个通告,个别老师宣传存在失误,言语不恰当,都是执行者的问题,发起者推得干干净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