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是这么写的:“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大概就是红楼未完。”
倒不说是恨的透彻,大抵是遗憾吧,时段的推移,恨便上升至情感,上升到爱而不得。
秋渐凉,爱的人在远方,古时的爱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伤感,无言而成的遗憾,便成了悲秋的主基调。
在秋天,不思念一个人便成了荒唐,落叶缓缓而下。
正如《说木叶》里面所讲的那般,秋色,不过是七分愁绪,三分怀念。
愁的让人“辗转发侧,难以入睡”,怀念让人“感时花溅泪”,仿佛树叶和花朵都随之鼓动,适应着秋天的频率,为人牵挂的心打着节拍。
“人可暖,饭可软,天可凉,心可平”,或许牵挂是润物细无声那般的细致,于是有了单相思,于是就有了擦肩而过。
在爱的人心里,或许可骄傲了。
爱不爱是自己的事,一份悲壮,一份热烈,所以只敢顺着爱的人脚印走,所有的脚印都铺成了路。
这条路谁都走的很心酸,秋天落叶之下,这条路叫作爱而不得,也叫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02
天凉,可有人为你添衣
每每九月,天气转阴凉,最明显的便是单衣变成长袖,裸露的肌肤在秋风的卷动下,早早的褪去了温暖。
内心也跟着凉了一截,一是秋风难捱思念,而是爱而不得。
电影里的男女主角的相遇,往往刻意而又随意,人和人的相遇或许占了很大的天气原因。
比如,周杰伦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男女主角相遇便是在一起避雨的屋檐。
又比如《爱在》系列里,男女主角第三次相遇便是在金黄的秋天,落木萧萧,彼此相视一笑,就十分美好。
可是更多的时候,人和人的不可抗力因素的阻挠之下,爱的人天各一方,维系关系的纽带就变成了简单的电子传讯。
比如,在爱情电影《六弄咖啡馆》里,男主和女主高中相遇,经历高考之后,很遗憾没有在同一个城市上学,双方也只能靠着当时并不发达的电子通讯来互诉心意。
异地恋或许更甚,隔着屏幕入睡,隔着屏幕亲昵,终究是代替不了一个实实在在个体的人。
所以,时间将他们冲散,留下的只有彼此的怀念和爱而不得,远方的人听不到内心的呢喃,身边人又不能时常倾诉。
所以千言万语都凝练成为问候,比如天冷加衣,比如运动注意注意,汽车注意安全。
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秋更甚,思念就变成了弥漫的空气,爱的人和空气,缺一不可。
03
远方,到底能有多遥远
谁都想去远方,见识过西北的秋风呼啸,也想去沿海看看秋叶梧桐,海边城市或许不同,凉而不寒。
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是分季节的,季风气候的轮番攻势,西西伯利亚的寒流侵袭。
或许,都在印证着风都想寻觅对的人,只不过季风等一个夏季,而西北等的却是一个年度。
所以,风和风终将不会重叠,也不会相遇。
就像人一样,彼此归还人海,还能找到那个完完整整的那个他吗,或许都要存疑。
远方到底有多遥远,用脚丈量不太现实,可能是海口的天涯海角,也可能是西北无名河流,甚至高于你所登顶的雪山。
爱的人相遇本来就是巧合,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那样,阻碍越多,越想相爱。
可事实往往有距离,人往往有故事,接受不了的故事,所以归还人海,接受的了的故事,紧紧握在手中。
远方不是不能到达,当一个爱你的人在等你的时候,不用等太久便可到达,一个不爱你的人,你奔赴千里,还是云里雾里。
04
爱而不得,更怕得而不守
人们都说爱而不得,却不知道,其实它的后一句是“得而不守”,说白了,就是不懂珍惜。
感情就是这样,骚动的是心,得不到的时候,就说爱而不得,守不住的时候,就说:“总不可能阻止你奔向更好的人吧。”
或许,便是这样,所以很多时候,爱与不爱都变成了一个选择题。
只不过你有时间反悔,而能够重新作出判断的人,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你选择了放开。
既然放开,就别怪路遥;既然归还,就别怪所谓的爱而不得。
秋风每每带来伤感的气息,在心思重的人心里,好像冥冥之中什么人就要离开一样。
没有预兆的伤感,最终都变成了身陷囹圄,而黯然神伤。
待到秋风凉透的时候,不妨出去走走吧,去偶遇一个爱的人,或者明目张胆的怀念一个人,树叶很轻,却能承载愁绪,秋风很凉,却能抚平人心。
与其爱而不得,不如释然放下,毕竟秋凉,凉不过人心,心结终究是自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