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可以在报培训班时少亏钱且孩子能坚持

元化玩转趣事 2025-04-19 02:30:48

真正的亏钱,不是报班了,机构跑路,而是你付出了金钱,孩子付出了时间,到头来,孩子一无所获。

1️⃣

以前在做少儿编程机构课程顾问的时候,接待过一个孩子妈妈。孩子刚上一年级,女生。

在安排上体验课时,我给妈妈介绍课程,她听得非常认真。因为她提前做过功课,在网上搜过关于少儿编程的普遍教学形式和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作用,所以会针对自己并不了解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很明显想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个课程。

等上完体验课后,孩子带着妈妈进课室分享。孩子可以清晰地说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内容,结构分析,还有机械功能等等。这些内容在少儿编程机构的课程里,老师一般都会在下课前跟孩子做过分享复述的模拟,所以大多数孩子都能陈述清楚。

分享完,老师有意图地问孩子:“宝宝喜欢这个课程吗?我们下周就来跟老师上课好不好……”刚上完课,孩子的热度还未消,一般会很期待上课。所以孩子也跟老师说喜欢上课。

但妈妈很冷静,说:“看得出来,宝宝很喜欢这个课程和某某老师,妈妈也好想宝宝跟着老师学到东西也玩得开心。这样,我们回家考虑3天,如果3天后,你还是很喜欢,也可以告诉妈妈为什么喜欢的,那我们下周就来上课好不好。”

回去后,当天跟家长做了一个电话回访,家长说孩子回家后反馈老师上课时讲完一个内容和模拟一遍后就直接让孩子动手自己操作,没有一步一步教孩子怎么做,孩子做得有点不够好。

这个环节的设计特性给家长重申了一遍,家长也认可。3天后家长真的如约确认报名了。

2️⃣

在体验报班时,很多时候家长说“回家考虑一下”都是借口,回到家后,没有了当面的尴尬,家长就会有各种推脱之词,更容易拒绝销售。所以成熟的销售都会在家长说出这句话时继续确认家长的异议点,直到家长把真实的想法陈述出来才让家长离去。

在销售这里,有什么“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成交黄金法则。随着沟通时间的延长,成交的可能性就会越低。所以现在能够理解教培机构,特别是非学科类教培机构为什么这么着急想让你交钱了吧。因为他们想利用大家的“冲动消费”。一个成熟的销售,一般能够判定一张单没有当下谈成,后续成交的概率。

利用这个心理因素,我觉得家长“回家考虑一下”是正确的。就像那个妈妈对孩子说的那样,如果过了特定的时间周期,你还是想给孩子报名的,那么再报名不迟。

急则生乱。很多跟教培机构产生闹剧的消费者,来自这批着急报名的家长。他们连教培机构具体学习内容都没有搞清楚,连合同条款中跟消费者权益都不清晰,就这么报名了。

家长你要相信,晚一周报名,机构不会跑,优惠也不会跑,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犹豫几天就没兴趣。如果你从冲动消费的情绪下来了,你就可以更加理性地重新分析报班的必要性。

如果机构跑了,你避免了一次风险;如果优惠突然没了,你可以清楚地知道机构定价和优惠更换频繁,对消费者没有价格保护;如果孩子没兴趣了,你可以继续挖掘一下孩子的其他兴趣可能性。

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个妈妈,身边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报学科补习班、少儿编程、画画等等各种兴趣班,也推荐她报各种兴趣班,但她一直没有给孩子确定兴趣班。但某一天,孩子听到邻居的姐姐弹钢琴,特别神往。家长就跟邻居家孩子了解了一下情况,也跟孩子沟通过她的想法,最终选择了钢琴。孩子的钢琴就这么学起来,而且一直没有中断。家长还说,孩子如果在学习上遇到压力的时候,她会用弹钢琴来舒缓压力,形成一种很好的良性循环的结果。

蒙台梭利说:“每个人都只考虑儿童的将来,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

我们一直着急把孩子往前推,其实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自己的脚步,而忘记了孩子的成长节奏,不着急,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呈现出他的优势。也因为不着急所以家长有机会少为“冲动消费”买单却错失发现孩子的稳定性。

3️⃣

我跟前面我接待过的那个妈妈聊天,她告诉我,在家里,所有关于孩子的事情,她都会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所以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我们有的家长却把这种决定权理解偏了,在报班的时候,他们会直接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学啊,如果要学妈妈就给你报名了,报名后一定要坚持哦,如果坚持不了妈妈以后都不给你报班了喔。”其实这种家长,还是自己主导,而且用一种威胁来让孩子坚持,这是最错误的,看似民主,实则专权或宠溺。

“回家考虑一下”这个动作可以让自己不着急消费。

一是因为校外培训课不是一个小额消费,二是校外培训的交付周期长。

考虑一下,可以让自己有一个缓冲时间,可以回家跟孩子做个详细的沟通和分析,可以一起上网了解一下学习内容跟机构销售陈述的区别,再跟孩子一起判断真伪。这个过程其实也在帮孩子梳理他的判断思维以及他对自己未来规划的能力。

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他才能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坚持学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在分享教培的内容时,我一直重复的是,家长不能因自己的焦虑牺牲孩子的未来。对孩子有所期待可以,但不能把这种期待变成一种控制。所以报班的时候,一定是孩子意愿作为前提,才能事半功倍。

不着急,可以让你少吃一些教培机构的套路的亏,也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成长。

“花为什么会开?”

“它,想开了。”

当家长想开了,孩子就想开了。

0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5-04-19 09:08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元化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