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中超球队,或者说中甲、中乙球队除了等待联赛开启外,还有就是吃吃瓜,谁谁又将解散了。只能说如今的中超、中甲、中乙球队不是在搞解散就是在解散的路上。
三年时间,大大小小的球队解散无数,表面上看是疫情导致母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但是更多的还是足协一刀切的中性名所致。
当初足协召集一群牛逼非凡的专家,高呼为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为了中国足球的活力,为了从满身铜臭气转向信仰之光,提出了学习欧洲先进理念,足球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先把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提升至世界级。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为足球、促发展改革运动开启了。限薪、限投资、中性名就此拉开序幕。
其实限薪、限投资是不错,至少对投资人来说减少了压力,并将球员虚高的身价变为更透明真实。但是中性名一出,则彻底搞乱了投资人的步骤。毕竟说实话,中国搞足球没几个是真正热爱足球的,更多的还是靠着足球来提升自己企业的知名度,把用来打广告的钱用来投资足球,然后在球衣、球队名上打出企业的名称、logo,这甚至比纯粹打广告来的效果好。
所以足协觉得这样不行,这样建立不起百年俱乐部,万一你投资人不玩了转手了那么球队名称就变了,历史基础历史底蕴都没了。所以就整出中性名,让球队无论怎么易主都是一个名,这样哪怕你球队几次转手,反正都是原来的名,这样一百年后,球队名还是原来的名,百年俱乐部不就来了。
但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则很骨感。你整中性名,那我花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还不如直接打广告,还省心省力。看看,苏宁解散、天海解散、重庆解散,都是因为没人愿意接手才导致不得不解散。这也着实让足协脸红,看看就算投资人要退出,也没有人愿意接手,到头来不得不退出解散。
所以,你整中性名没错,但是整的有点急,有点过。你完全可以过渡过渡或者可以搞个折中的法子,比如整个“中性名+投资人名称”或者“投资人+中性名”,同时规定简称不能出现投资人名称不就好了吗,另外,中性名不能出现身份或城市名,不然就像现在的重庆队,政府或者市内企业无人接受,但受制于中性名异地转让限制,市外企业不愿或者没有兴趣来接手。
同时,现在的球队连自我造血能力都没有,广告收入、门票收入、球迷文化都还在萌芽期,你直接把输血的给劝退了,这岂有不死之理。
就像原来的浙江绿城,完全可以变为“钱塘绿城”或“绿城钱塘”,简称就用钱塘,总之就是固定一个中性名,然后带上投资人名称,而一旦绿城不搞了,要股改转手了,那就称为“钱塘XX”,或“XX钱塘”,简称依旧是钱塘。
所以总之,足协的限薪、限投资、中性名出发点不错,但奈何操之过急,没有在球队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直接把输血的来源给掐断了,这球队不死翘翘才怪。
小白说球,不懂装懂。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性化名称,允许冠名参赛,发行足彩,再不增加俱乐部收入,光靠老板一味地投钱,都会整不下去的
为什么足球世界里 能花19.5去建一个可能只踢5场亚洲杯后续几乎没价值的专业足球场,却没有钱去保证俱乐部运营呢?
别再一天天的发足球的消息了,让足协自个玩去吧。看他们还能玩出花儿
金元足球才是最大的锅,球员身价虚高,2000万的身价,50万的实力,赢球还要各种奖金,再有钱也顶不住这样造。
知错就改!非得撞到头破血流还不知悔意!
中国每年都是降低成长,陈戊源应该承担所有责任,下课吧!换足球行业人才才可以……
要改善中超的生存,必须反体总和足协的腐败!
如果中性名真像文章说的那样,全国俱乐部应该都解散才对。可是实际上呢,现在俱乐部没人接手,到底是中性名问题,还是俱乐部的外债和实际资产的坑太多。
陈戌源是体总任命的人,你否定陈戌源不就是否定体总,谁敢这么干?[得瑟]
上海海港
全国分八个赛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西北东南,每个赛区组建20支地级市球队,预赛前四共32支参加全国总决赛,
恰恰相反,这时候不打倒金元足球等待何时?
猪协只有一只鸡,老程三年前就立断了
从小就学习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帮足协高官不从国情出发,而是盲目学习西方模式,推出中性名这种昏招,无企业愿意投资,联赛崩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