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广州一男子胸闷心悸,连查几次都没结果?主任一句话揭开真相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4-07 19:02:35

资料来源:

1.崔白.心悸、胸闷却检查不出病变,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J].人人健康,2022,(06):38-39.

2.权欣,孙妍,李慧,等.掌上超声诊断仪对胸闷、胸痛急诊患者的针对性检查[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13(06):471-475.

3.施巍.以胸闷为主诉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照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02):93-94

2021年,36岁的王景军,是某网络平台的一名全职游戏主播,他每天直播时间从晚上8点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有时候打赏礼物多了,下播时间甚至会更晚。久而久之,王景军的作息彻底颠倒,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起床后直接吃晚餐,而饮食也偏爱油炸、重口味的外卖。慢慢地,最近王景军总感觉白天精神恍惚,晚上却辗转难眠...

5月12日凌晨三点,王景军刚结束了一场八小时的直播,正靠在电脑椅上刷手机放松。屋里没开空调,空气有些闷热,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声好像比平时快了一些。王景军连忙抬手揉了揉,却发现胸口隐隐有种被压住的感觉,不痛,但有些莫名的憋闷。他以为是上班太累了导致的,起身倒了杯水,喝下去后缓了一会儿,症状也就慢慢缓解了。

直到5月27日,又是一个高强度的直播夜,屏幕上的数据狂飙,弹幕刷个不停。王景军刚拿了个“五连绝世”,正兴奋时却突然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慌——心跳声像脱缰的野马,一下一下重重地撞击胸腔,就连耳边也开始轰鸣作响。很快,他开始喘不上气,胸口紧得像被绳索勒住,就连话都有些不利索了。一旁的助理很快注意到了王景军的脸色不对,连忙中断直播就带他去了最近的医院。

到急诊后,医生详细询问了王景军的发作经过,接着安排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十几分钟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分,PR间期0.16秒,QRS波群时限0.08秒,ST段未见异常,T波正常,未见早搏或传导阻滞;而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63%,室壁厚度、心腔大小均正常。

看着手里的检查报告单,王景军感到有些疑惑,他不懂,这种快要喘不过气、心跳快到发慌的感觉,怎么可能会查不出问题?医生自然明白他的疑惑,于是又详细询问了有关他平时的生活习惯,接着医生做出了解释:“目前我分析,你这个不是器质性心脏病,更像是功能性问题——长期熬夜、过度兴奋、精神紧绷,加上饮食紊乱,很容易引起自主神经紊乱,表现出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出院时,医生叮嘱王景军:“尽量调整作息,晚上12点前要入睡,平时减少咖啡和功能饮料的摄入,饮食清淡,三餐规律,保持适度运动,别再让身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你现在还年轻,及时调整心脏功能是可以恢复的。”王景军连连点头,并表示自己会试着做出改变!

回到家后,王景军向工会申请了更改直播时间,虽然流量少点,但总好比把身体折腾坏了强!除此之外,王景军还开始学着自己做饭,饮食尽量清淡、少油少盐,下班后还会出门散散步。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正在慢慢回到正轨。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一个月后,这些症状却再次复发...

意外发生在7月19日,这天晚上王景军正在小区里散步,可刚走到人工湖边上,一阵突如其来的压迫感却猛地袭上胸口,好像被人从正前方猛推了一把。他有些呆愣的站在原地,只感觉自己胸骨正中的一块区域越来越沉重,呼吸也越来越困难,仿佛吸进去的空气只到喉咙就被卡住了一样。王景军不敢再继续往前走了,扶着旁边的几棵树,艰难地挪到了边上的长椅准备坐下缓缓。

可刚刚坐下,胸口处又忽然传来一阵撕裂般的剧痛,就像有人从里面拽住心脏狠狠一扯。王景军顿时坐立不稳,这股疼痛感还迅速蔓延至左肩和手臂,让他的整条左臂都像被火烧一样灼热麻木,疼得他额头的汗珠瞬间滑落,手心冰冷,嘴唇发白,整个人都止不住地开始打哆嗦。一旁路过的大姐注意到了他的不对劲,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到达急诊时,王景军面色苍白,额头还残留着细密的冷汗。护士迅速安排吸氧、补液,监测生命体征等等,随后医生又开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然而结果出来后,依然和上次一样:心电图节律正常,彩超未见结构异常,心脏功能指标在参考范围内,查不出任何明显问题。

医生皱了皱眉,看到这个检查报告单后也没有贸然下结论,而是建议他进一步做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冠心病或心肌供血不足的可能。冠状动脉CT造影是一种无创性的心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心脏供血动脉——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再结合高分辨率CT扫描,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冠脉是否存在狭窄、斑块或钙化,常用于筛查冠心病、胸痛原因不明或有心血管家族史的人群。

可造影结果出来后,就连医生也有些意外了:王景军的冠状动脉未见狭窄,血管通畅,没有斑块沉积,也没有任何供血异常的迹象。报告上的结论是——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至此,所有检查的正常结果仿佛把病情困在了迷雾中。王景军的胸闷、心悸、刺痛到底从何而来?

然而,医生并不死心。他翻着前几次的检查结果,沉思片刻后,抬头看向王景军,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你这类症状反复出现,但常规心脏检查都正常,有可能问题不在心脏本身,而是在控制心脏的系统,比如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或者其他系统性疾病。”

接着,医生再次详细询问了王景军的生活习惯、近期压力情况、是否经常焦虑失眠、是否伴有手脚发麻、情绪波动,以及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甲亢、焦虑障碍等病史。王景军一一作答,医生接着开出了一系列新的检查:胸部CT、甲状腺功能、血液电解质等,意在排除肺部疾病、甲状腺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常见诱因。

两个小时后,报告陆续出来——胸部CT显示肺部结构清晰,未见炎症或结节;甲状腺功能检查中,TSH、FT3、FT4等指标全部在正常范围;电解质检测结果也显示钾钠钙氯水平平稳,无异常波动。医生眉头紧锁,反复翻看几张报告,叹了口气说道:“从目前这些结果来看,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问题。”

尽管连番检查均无异常,但医生并未轻言放弃,继续分析道:“你的症状并不是想象出来的,我们不能忽略它的严重性。既然静态检查找不到问题,我建议你住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只有在你真实的生活状态下,才能更准确地捕捉心率变化的异常,找到问题的根源。”

但是,让人失望的是,24小时过去了,第二天上午医生拆下动态心电图仪器时,结果却显示他的心率波动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也没有异常心跳。至此,王景军的耐心也终于耗尽了,他咬了咬牙,强压着情绪问道:“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又是没问题?难道我这些症状,全都是我想出来的?”

医生张了张嘴,似乎想解释什么,却又迟疑着没有说出口。看着医生那副闪烁的眼神,王景军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猛地一拍病床扶手,声音拔高,语气激动地质问道:“你们到底能不能给我个准话?一个检查接着一个检查,全是没问题!那我到底怎么了?是不是你们根本就不打算治,只想赚点我的检查费?你们必须给我个交代!”

话音刚落,病房里瞬间安静下来,连隔壁床的病人和正在整理输液架的护士都停住了动作。医生脸色一沉,却一时语塞,有点不知如何回应。而就在气氛陷入僵局时,神经内科的主任恰巧查房路过,听到病房内的争执声,推门走了进来。

主任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并没有立刻质问,而是先让王景军坐下,语气平缓地安抚他,接着又问道:“你胸闷发作时,有没有感觉这个部位也同时不舒服?”说着,主任指了指他前胸的某一处位置。王景军愣了一下,回忆了几秒,回答道:“有时候这里是有点闷疼...”主任听完,神情一顿,迅速写下了几个检查项目,并交代王景军立刻完善检查等待结果。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看着检查报告,主任的表情顿时变得沉重而严肃,他径直走向王景军的病床前,直接伸手按在了他身上的某个部位。果不其然,王景军瞬间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就连身子也疼得蜷缩了起来。至此,罪魁祸首总算是被抓住了,没想到居然是这个病!

原来,王景军是患上了室上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听起来名字很“专业”,其实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突然心跳加快、胸口发紧、感到慌张,几分钟后又自行缓解。虽然多数情况下它是良性的,但如果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也需要引起适当重视。了解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慌张、懂应对。

“室上性”是指心律异常起源于心脏的心房或房室结部位,也就是“心室以上”的区域;而“心动过速”则是指心率异常加快,一般每分钟超过100次,常见于150~250次之间。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突发性、发作性、可自行终止的快速心跳,它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些人在情绪激动、熬夜、饮酒、咖啡摄入过多或运动后就可能诱发。

从临床角度看,室上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后两种比较常见,尤其在年轻人中,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心跳狂飙”。由于它的起点在心室以上,因此不会像某些室性心律失常那样具有较高危险性,但反复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隐藏其他心脏疾病风险。

那它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多数患者在发作时会感到心跳突然加快、胸口发慌、呼吸急促、甚至头晕、乏力或轻微出汗,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后自行缓解。少数人发作时间较长,甚至出现血压下降、胸痛、黑蒙、晕厥等情况。对于健康人来说偶尔出现一次室上速,多数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若发作频繁或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那么,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怎么产生的呢?简单来说,心脏跳动是由一套电传导系统控制的,就像电路一样,从“起搏点”开始传导信号,让心房和心室有节奏地收缩。如果在心房或房室交界部位出现了“额外电路”或者“信号绕圈”的情况,就可能触发快速而异常的跳动,这就是所谓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这些异常的电活动,一旦启动,就像电流在回路里来回打转,心跳也就变得又快又不稳定。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对于一过性的室上速发作,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自主神经刺激方法来终止发作,比如“屏气用力法”“冷水刺激法”(脸部冷敷)、“深呼吸+咳嗽”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有助于打断异常传导回路,让心率恢复正常。如果这些方法无效,或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生理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发生室上速,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与必要治疗外,保持规律生活和情绪稳定也很重要。尽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情绪剧烈波动,少喝浓茶、咖啡、酒精饮料,注意补水和饮食清淡。运动可以进行,但建议选择强度适中的方式,如快走、慢跑、瑜伽等,避免突发剧烈运动带来的诱发风险。

(《2021年,广州一男子胸闷心悸,连查几次都没结果?主任揭开真相令人意外》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