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湖北人,1992年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毕业后进入湖北省兴山县燃化局工作。
之后逐步升迁,做到任湖北省宜都市委副书记、宜都市人民政府市长、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等职位,几年后他突然主动辞职,开始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不再涉足政治领域,幕后原因不得不让人猜测万分。
最让他出圈的是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时以铁腕手段进行反腐,几年内拿下87名贪官,随后受到上级以及周围同事的排挤打压,最终被迫辞职。

陈行甲1992年8月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在湖北省兴山县燃化局担任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两年后,他被调到兴山县经协委工作,担任任副科长。
1997年2月,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到兴山县外贸局(公司)担任副局长。七个月之后,他又被调任兴山县团委书记。
担任团委书记时,他努力改变当地人普遍弥漫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通过与孩子父母沟通解决困难,使近千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999年他开始担任地方一把手,担任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党委副书记和镇长职务。
在水月寺镇任职期间,尽管镇财政困难,他也没有拖欠过全镇教师的工资。最困难的时候,镇财政账户和镇长办公室都被宜都市人民法院贴上了封条。
为解决水月镇财政困难,他以身作则,公开拍卖了自己的专车,镇政府领导出行全靠挤公交车,每一分钱都必须记录在账,呈现出一种近乎执拗的斤斤计较。

2003年12月,他任湖北省兴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他被上级从兴山县调到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担任党组成员,之后很快成为发改委副主任,一年后进入市政府办公室担任副秘书长,同时负责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开发项目工作。

2011年被调任宜都,担任市委副书记、宜都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等职,之后很快正式成为宜都市市长,他也再次成为了地方一把手。
在宜都市短短几个月的任职期间,他主推经济发展项目,主导了几个招商引资项目,为宜都市经济迅猛发展注入了活力。
不料当他准备在宜都市大干一场时,上级又将他调到了巴东县任职。

从市长到县长,不仅职位降低了而且巴东县是湖北省有名的贫困县,当地还有黑恶势力盘踞。
面对这一残酷的调职,陈行甲毅然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他表示作为党员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绝无二话。

在巴东县任职期间,他将在之前没有实现的政治理想全部倾注到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中。
面对巴东县原有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他迅速推行“五个严禁”,采取高压反腐措施,使巴东的行政环境焕然一新。

具体在城市治理方面,他对县城里违章违法建筑进行大规模整治,查处了535栋违法违章建筑,罚款总计4000多万元。
他规定,严禁官员中午饮酒和赌博,从县直机关开始推行,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实施。

在公开场合,他也多次痛斥腐败现象,甚至与调查对象隔空喊话,表明自己坚决反腐的决心。
在五年任期内,他一共查处了87名干部和不法商人,其中包括9名局长和4名县级干部。
反腐行动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在推动巴东县经济转型发展方面,他制定了以旅游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
要想富,先修路。他亲自主持修建了两条高速公路,同时对县城进行了旅游适应性改造。为了将巴东县旅游的名片输送出去,他亲自录制风景MV《美丽的神农溪》和《巴东之恋》。
这些创新的宣传方式吸引了大量关注,使巴东的知名度大增。

他利用网络传播吸引外界关注,还直播3000米高空跳伞为巴东的旅游资源做宣传,他自己也成了网上许多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县委书记,同时也使巴东逐渐摆脱了贫困的标签,地方经济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扶贫方面,他制定了领导干部“结穷亲”一对一的帮扶方法,并以身作则亲自与一名艾滋病患儿结成亲戚,帮助他解决学业和医疗问题,还利用自身资源鼓励清华大学教职员工资助巴东的贫困儿童。
他还开放了个人邮箱,与民众直接沟通并解困。每月群众接待日,他都亲自接待上访者,听群众诉求、解忧患。

陈行甲在公共场合以措辞犀利、毫不避讳、接地气的风格著称。
他的言行真诚、坦率,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
并且他一直秉持着的理想主义的情怀,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也感染了很多人。

陈行甲无论在不同的地方任职总能将“重教育、扶贫帮困”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有着超乎常人的严于律己,坚持为民,这或许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他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兴山县的下湾村。父亲是下湾村的普通农户,读到初中后在村里做过会计,后来被招工到离家200里外的水月寺税务所做农税员。母亲是家中的第10个孩子,只上过两年学。

陈行甲的童年生活较为贫困,母亲在家庭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因此母亲只能一个人照顾他和姐姐。
5岁时,陈行甲跟着姐姐去隔壁村的茅草坝小学上学。小学一二年级是复式班,条件不好,老师多数是民办老师。

尽管如此,他在小学毕业时统考成绩是全乡第一名。
母亲对陈行甲影响深远,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的爱抚养着他。
母亲经常借盐给邻居,即使知道可能永远还不回。
母亲对“苦”字的理解和教导,让他学会了勤快和干净。

小学毕业后,陈行甲进入兴山县水月寺中学读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他都能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终于在1988年,陈行甲如愿考入了湖北大学数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002年,工作中的陈行甲深知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他又努力考入清华大学脱产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1月毕业。
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为他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陈行甲被公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这段海外学习经历,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使他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陈行甲从偏远山区的小学开始,一步步走向全国顶尖的高校,再到海外深造,这一路走来,可以说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人生的质的飞跃。

虽然陈行甲在担任湖北巴东县委书记期间,因铁腕反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反腐世界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也动了许多人的蛋糕。例如在任职期间他就曾经遭到上级的打压和羞辱。
在一次州里工作汇报会上,陈行甲讲到巴东正在推行的乡村信息化建设时,被主持会议的时任州委主要领导打断,并被羞辱性地呵斥:“等你到了ZY再用这么大的名字吧!现在你还用不起!”

陈行甲曾尝试多次与时任恩施州州委书记王海涛交流,但王海涛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傲慢地对陈行甲说:“陈行甲,你只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
在陈行甲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之后,大批的举报信开始举报他官报私仇,打击同僚。

这种污蔑甚至在他上任初期就开始了。当时他刚刚任职就遭遇了群众的极端上访,其中有在政府大楼里的干部人员暗中指挥此事。
他们不仅有指挥有预谋,还把陈行甲的手机号码泄露出去,导致他凌晨2点收到骚扰电话,收到无数条骚扰短信。

后来在反腐过程中,陈行甲多次被人威胁,对方曾给他的妻子打电话说:“我们知道你在哪里上班,你儿子在哪个高中上学,能不能麻烦你请陈书记遇事留一线呢?”
那段时间,陈行甲晚上都不单独出门,巴东县公安局还给他的车安装了简易排爆装置。

这些打压和羞辱,使陈行甲在巴东任职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屈辱,但他始终坚守初心,秉持着母亲临终前跟他说的话:“要干干净净、光明磊落地做人做事!”,以一身正气在艰难中求生存、求发展。
无奈长期的高压工作和精神压力,使陈行甲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终于在2016年9月,陈行甲向湖北省委提出了辞职申请。
当时他已被确定为州厅级领导干部人选考察对象,前途可谓一片大好。

面对陈行甲的辞职申请,上级部门和巴东县民众都表示了惋惜,并尽力挽留。
省委组织部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升职和调任其他岗位,不知道是否对仕途已经心灰意冷,这些挽留都被陈行甲婉拒了。
2016年12月2日,陈行甲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文,正式宣布离任。
他在告别信中表示,“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拼尽全力”。

辞职后,陈行甲南下深圳,创立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担任基金会理事长。
致力于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的农村儿童公益事业。
他表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可能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他从未离职,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而已。
信息来源:
[1]网红书记陈行甲离职:敢说自己是不收钱的县委书记.凤凰网.
[2] "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人民政协网.
[3]专访陈行甲: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幼稚、更不可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