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古以来,人们就善于总结经验道理,在生产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诞下了不少颇有哲理的俗语,当然我们也知道由于环境与时代的不同,这些俗语有着许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此要取之精华弃其糟粕,辩证地看俗语是应当的。
有道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因此在古代的名声也并不大好,当然寡妇并非由于道德伦理上的“背叛”所导致的,所以并不被过分苛责。古代社会中,有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征战,这也是造成寡妇问题的一大缘由,另外则是由于生活的艰辛导致了男子奔波劳累而疾病缠身早早撒手人寰。
总得来说,寡妇只是由于无奈导致的,而“是非多”也无非是有些无良之人骚扰所致的。
但另一方面,生妻就不被人理解,尤其是古代有着尊卑等级的环境下,名节既是为人看重的,也成了当时女人的一种束缚。应当说,这是不合情理的规矩,不过生妻放在当时确实大多也非“良人”,因此还是有些道理的。生妻事实上是指代年轻的妻子,然而后来则逐渐演变为被丈夫休掉的女子,典故则出自李陵《答苏武书》。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世代汉将,然而一次的征途中被匈奴所俘,这使得汉武帝勃然大怒,也导致了李家三族的罹难。一系列的不幸使得李陵失去了对汉廷的希冀,虽说未效力于匈奴,但也在此地成了亲有了家。
时间流转,到了昭帝时期汉廷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自然这些被俘人员就得以归汉,而其中有名的便是李陵与苏武。李陵曾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与苏武又曾同为侍中,因此二人虽选择各有不同,但彼此间还是有着联络。苏武牧羊的时光结束了,而李陵却不愿归汉,毕竟人事已非心思自然也就淡了下去。
苏武字号子卿,唐朝著名学者李善在《汉书》中注引:“子卿妇年少,闻以更嫁”,这也正是李陵反过来劝慰苏武的回答。苏武由于被匈奴扣押了下来,十九年的久留使得物是人非,不仅仅家中老母亲已然亡故,就连年轻的妻子也已经改嫁了。
年轻的妻子即生妻,而苏武妻子的改嫁在当时并不被人认同,毕竟丈夫虽说被扣押但却并非身亡,如此改嫁就算现如今也不是个理。后来,生妻逐渐被引申为被休去的妻子,当然我们知道的是被休的实际上是苏武,但古人的某些观念还是比较隐晦的。
汉代时期,虽说男尊女卑的观念不如此后的宋明,但是古人对于这一方面的忌讳依旧讳莫如深。改嫁或被夫家休去,受时人的唾弃,这是与从一而终理念所不符的,因此生妻比之于寡妇还要不受人待见,“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的俗语也正是如此。
结语:
男尊女卑的古代观念自然并非合理事,这是我们所要摈弃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还是有着一定道理的。要知道,在当时环境下,并非无故就会休妻,虽说是维护男方,但实际上也非好听事,因此休妻也有着某些方面的缘由,当然这并非绝对。
生妻在古代是受到道德谴责的,名声并不好听,这在当时看来便是天大的事了,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合理的,因此现如今并不存在这样的道理。“宁娶寡妇,不娶生妻”,是当时道德伦理方面的一种契约,但也是一种不合理的束缚。当然,类似的还有,“好男不娶生妻,好女不嫁六郎”、“男怕五配头,女怕嫁六郎”,其中的道理应当辩证看待。
[呲牙笑][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