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关羽的襄樊之战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在这场战役中,关羽先胜后败,结局让人惋惜。有人认为,关羽取得了襄樊之战的胜利,就可以席卷北方,完成北伐大业。也有人认为关羽即便取得胜利,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当年的形势,我们进行一下分析。
对于关羽的襄樊之战,很多人都是把它与刘备的其他战役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是不恰当的。因为关羽对襄樊地区发动进攻,时间跨度如此之大,这样带有战略性质的军事行动,没有刘备的指示是不可能的,这个战役与刘备的整个战略部署是息息相关的。
刘备指示关羽发动向襄樊地区的进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牵制曹操在汉中地区的攻势,为蜀中减轻压力。在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后,阵斩夏侯渊,将曹军残部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为此,曹操不得不带着重病,对关东进行紧急动员,率领绝对优势的兵力去救援汉中。
虽然刘备对曹操援军的到来有过评价,那就是曹操就算是到了汉中也会无所作为,自己肯定会得到汉中了。可是当时蜀中的动员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境地。因此,为了减轻蜀中的压力,刘备只得把眼光放到了荆州关羽这支兵力身上。
与此同时,在襄樊地区确实存在着难得的战机。当时曹操将关东的曹军主力带往汉中,襄樊地区的曹军兵力空虚。再加上襄樊地区的百姓,不久前不满曹魏的统治,发动了武装反抗。关羽的军队中还拥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可以利用汉江分割包围曹军。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羽,是应该能够取得相当战果的。
果然在整个襄樊之战期间,关羽的作战行动十分顺利。虽然于禁、庞德率领三万曹军精锐来援,但是被关羽一直压制,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由于汉水暴溢,这些援军还被洪水淹没,成为了关羽的战利品。当时的关羽威震华夏,曹操竟然想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让关羽没有预料到的是,当他在襄樊前线与曹军鏖战的时候,东吴在他的背后动起了刀子。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进退失据的关羽在撤军途中,军心离散,大军瞬间崩溃。关羽在逃往蜀中的途中被东吴伏兵擒杀,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关羽在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后,曹操紧急派遣了徐晃前往救援。关羽和徐晃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被徐晃的优势兵力节节逼退。有人对此事的评价说,即便是孙权的袭击不发生,关羽也无法夺取襄樊。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吗?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那一段时间中,参战各方的看法。首先是曹操的看法。曹操在得知关羽获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后,不顾身体病重,立刻从长安返回关东。他和部下商议,想要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这个提议遭到了司马懿的劝阻,他提出了联合孙权,共抗关羽的建议。
困守樊城的曹仁在此时也准备弃城逃走,也同样遭到了满宠的阻止。满宠指出,由于关羽的胜利,许都以南的地区都发生了骚乱。正是因为有襄樊的坚守,让关羽不能全力北上。如果现在弃城逃走,洪河以南的土地就会落入关羽的手中。曹仁接受了满宠的建议,和部下继续坚守樊城。
我们从曹操和曹仁的表现,可以看出关羽水淹七军的胜利,对曹魏政权带来的威胁。在徐晃率军解了襄樊之围后,曹操对徐晃的战功不吝夸赞之词。他说“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曹操把襄樊地区被围的形势,与战国期间乐毅伐齐时莒、即墨之围相提并论。当时齐国全境被燕军攻占,只剩下这两座城还在坚守。如果这两座城丢失了,齐国也就灭亡了。为此,曹操夸赞徐晃的功绩超越了孙武、司马穰苴。
在当时,关羽的军事行动也印证了曹操的看法。当时关羽对内包围曹仁,对外抵抗徐晃的援军。曹操将关中撤回的军队源源不断派给徐晃,还叮嘱他要等兵力到齐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关羽。即便如此,关羽依然坚持不退。
这是因为关羽拥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占据了汉水之利。在和曹军的战斗中,关羽用水军控制汉水江面,把襄阳和樊城分割包围。如果在江北无法支持的话,关羽依然可以将主力调往江南,继续围攻襄阳。曹军就算是人多势众,也只能望洋兴叹。
孤立无援的襄阳被关羽攻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夺取襄阳后,江北岸边的樊城就暴露在关羽的兵锋之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曹军只能像当年的江陵一样,弃城撤走。这样,关羽就能够夺取襄樊地区。
这样,如果东吴不出兵袭击荆州,关羽最终必然能够夺取襄樊。即便是东吴袭击荆州,关羽也可以派水军和部分步军继续围攻襄阳,自己率领主力返回江陵,抵抗东吴。当时曹操把孙权要袭击荆州的消息泄露给了关羽,可惜关羽犹豫不决,失去了挽回战局的最后机会。
三、如果关羽夺取襄樊后的天下形势。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是完全有可能夺取襄樊的。那么,如果关羽夺取了襄樊,天下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从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那就是孙权是否发动偷袭荆州的行动。这是因为如果关羽及时返回江陵的话,孙权很可能会延迟对荆州的进攻。
首先,我们看看关羽夺取襄樊后,孙权发动对荆州的袭击的形势。在关羽夺取襄樊之后,如同满宠所预料的,洪河以南地区的控制权就落入了关羽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关羽所拥有的地盘向北扩展,包括了襄樊到江陵之间五百里的陆地部分。
这部分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水,被汉水和长江包围,另一面环山,与上庸地区接壤。当时的上庸地区已经被刘封、孟达占领,与关羽的襄樊地区连成一片。这样,关羽与蜀中的交通就有了汉水、长江两条水路联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如果此时孙权采取袭击荆州的行动,由于荆州后方空虚,还是很可能夺取荆州的。不过此时关羽的处境要比实际上的情况好得多。关羽可以南下与孙权争夺荆州,由于有汉水和上庸作为后方,即便无法夺回荆州,也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在最坏的情况下,关羽也可以安全地撤回上庸。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关羽遭受曹操和孙权的夹击,就无法继续向北扩张战果了。接下来天下的形势将会变得复杂,刘备会放弃《隆中对》的战略,把蜀中的兵力转而运用在荆州方向上。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三方依然会在荆州地区陷入相持状况。
如果关羽能够在水淹七军后迅速夺取襄樊地区,那么孙权就很可能重新审视形势,放弃对荆州的偷袭。因为在这个时候,关羽打破了曹魏在襄樊方向上的防御,创造出北伐的良机。以关羽的性格,他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会采取向宛洛扩张战果的行动的。
这就使得曹魏必须抽调兵力去对抗关羽的攻势,淮南的曹军也会被抽调走,这样就减轻了东吴在淮南方向上突破的难度。孙权如果配合关羽的行动,对合肥发动进攻,就很可能会击破淮南方向上的曹军,实现北取徐州的目标。
假如孙权采取了这样的行动,天下的形势将发生急剧的变化。关羽在宛洛方向上发动攻势,孙权的十万大军在淮南方向同时北伐,会让曹魏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再加上曹操身体病重的情况,曹魏很可能会向北撤退,转入战略防御状态。至于说曹魏会退守到哪条防御线,就看实际情况而定了。
结语: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在水淹七军后威震华夏,形势一片大好,以至于曹操想要迁都躲避他的锋芒。此时虽然有徐晃的救援,关羽依然可以夺取襄樊。但是即便关羽夺取了襄樊地区,天下形势的变化却要取决于东吴的行动。
如果东吴依然采取偷袭荆州的行动,那么关羽就失去了继续北伐扩张战果的机会。由于打通了与上庸的联系,关羽和部下的安全就有了保证,三方会在荆州继续相持下去,天下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东吴放弃偷袭荆州,转而在淮南发动攻势,曹魏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状态,只能放弃大片土地,向北撤退。这样,天下形势将发生急剧的变化,甚至《隆中对》的目标可能会提前达成。
4万人(步水军)战胜曹魏主力?北方大平原是骑兵天下,孤军深入,粮草不济,绝对实力面前,无疑以卵击石,自个找死。
如果个毛线,如果老子永远不死,必定成仙。
没有这种如果,关羽就算攻下曹仁的城池也顶不住反攻,曹操亲帅主力支援还有张辽等人,蜀汉益州的部队又没法及时支援,关羽发动这场战争后面已经属于战略级别的了,没有益州方面的策应不可能成功,估计刘备以为关羽只是随便打打捞点便宜根本没有支援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