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想退群,还是两个关键机构,马斯克双手赞成,中国机会来了

吕喆有话说 2025-03-05 14:49:34

美国企业家、“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的马斯克,日前转发了一位网友“美国应退出北约和联合国”的帖子,并附上一句“我赞同”。这已是马斯克两周内第二次炮轰北约,此前他刚呼吁“北约需要彻底改革”。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早在2月20日就提出法案,要求美国退出联合国并停止资金支持,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也重启了“退群”模式,从世卫组织到《巴黎协定》,熟悉的配方再度上演。

早在2017年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时,全球就见识过美国单方面撕毁国际协议的任性。但这次,美国想退出的对象不再是某个环保协议或卫生组织,而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两大支柱——北约和联合国。

马斯克为何突然加入这场政治博弈?美国真打算自断臂膀?

从表面看,“退群”派给出了三大理由:一是经济账本。马斯克直言,退出联合国能“省下高额会费”,退出北约则能让欧洲“自己为安全买单”,精准击中了美国民众对“冤大头”角色的不满——美国承担了联合国22%的常规预算、北约70%的防务开支,却常被指责“干涉他国内政”。

二是战略转向: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北约是“冷战化石”,联合国成了“反美俱乐部”。迈克·李更宣称这些机构“违背美国优先”。这种将多边机制视为绊脚石的心态,与美国近年力推的“小院高墙”战略一脉相承。

三是国内政治筹码:共和党议员此时抛出退群法案,恰逢2026年中期选举前哨战。通过炒作“主权让渡”“资金浪费”等议题,既能巩固保守派基本盘,又能向民主党施压,可谓一举两得。

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美国霸权焦虑的集中爆发。中国GDP不断逼近美国、金砖国家扩容至11国、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美国发现:自己主导的国际体系,正成为“去美元化”、“去西方化”浪潮的载体。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掀桌子——这或许是“退群派”的潜台词。

若美国真退出北约和联合国,冲击波将远超当年退出《巴黎协定》。

对北约而言,军事上,欧洲短期内恐陷入“安全真空”。尽管马克龙早喊出“战略自主”,但欧盟军费总和仅为美国60%,且指挥体系高度依赖北约;政治上,俄罗斯可能加速整合前苏联空间。普京曾直言“乌克兰加入北约是红线”,若美国退出,东欧地缘博弈或将升级;对美国自身,失去北约等于放弃“军事杠杆”。从科索沃到阿富汗,美国发动的11场战争中9场有北约参与。没有盟友支持,未来干预成本将陡增。

对联合国而言:机制上,美国退出意味着失去安理会否决权,但联合国宪章规定“创始会员国不得被开除”,美国仍可能以观察员身份施加影响,形成“半脱钩”状态;财政上,联合国年度预算约34亿美元,美国拖欠会费已超10亿。若彻底断供,维和行动、难民救助等或大面积停摆;政治意义上,这将是多边主义的重创,有人说:“连创始国都跑了,联合国不如改名叫‘发展中国家俱乐部’。”

尽管美国右翼关于“退群”声浪高涨,但现实操作困难重重:退出北约需参议院2/3多数批准,而民主党控制着至少45席;退出联合国虽无明确程序,但需国会通过法案,同样面临拉锯战。

其次是利益权衡:北约仍是美国监控欧亚的“前沿哨所”,联合国则是渗透全球治理的“软触手”,有五角大楼官员坦言:“没有北约,我们在黑海的侦察机往哪降落?”特朗普2018年威胁退出北约后,德国立即将军费提高至GDP1.53%。可见“退群”更多是谈判筹码——这次可能也是逼欧洲加钱、逼联合国改革的“极限施压”。

因此更可能的情景是:美国不会真退,而是借机重构规则。例如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至GDP5%,或推动联合国改革投票权重。这种“半退出”策略,既能安抚国内民粹,又能维持实际影响力,堪称“进可攻退可守”。美国忙着拆台,国际舞台中央空出来的地方,这正是中国扩大影响力的窗口期。 联合国若陷入财政危机,中国可通过增加会费份额提升话语权。目前中国承担12%常规预算,若接盘美国份额,比例将跃升至34%;上合组织、金砖银行等中国主导的机制可能加速扩容。正如网友调侃:“美国退群?正好把联合国总部搬到北京。”没有了美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更易获得发展中国家共鸣,沙特伊朗和解已证明:没有美军基地的地方,中国方案同样能解决矛盾。

当然,风险还是有的:若过度接盘美国义务,可能重蹈“发达国家俱乐部”覆辙,反而稀释发展中国家支持;北约收缩后,东欧安全压力可能转向亚洲。中国需警惕被卷入俄乌、巴以等次级冲突;西方媒体也必然炒作“中国接管世界”,反而激发“中国威胁论”回潮。

面对这样的变局,中国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首要原则是“不替代,只补充”,与其争夺“霸主”虚名,不如深耕“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其次是巧用杠杆:可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稀释美国遗留的否决权;在北约真空区,通过“中国+中东欧”机制提供选择性安全合作。最后是要筑牢基本盘: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CIPS系统覆盖面。当美国在SWIFT系统搞制裁时,多一个选择就是多一道护城河。

美国忙着从自己搭建的舞台上拆灯卸幕,然而历史的聚光灯已然转向——这不是“中国接棒”的简单剧本,而是一个更复杂、更多极的世界的诞生。未来的国际秩序,不会属于某个“新霸主”,而将属于那些能平衡利益与责任、理想与现实的智慧玩家,这会是谁呢?答案很明显了!

0 阅读:2

吕喆有话说

简介:没错,我就是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