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蝶王:一心一“艺”传播美——开封剪纸大师胡宝国口述》王晨曦秦海利于文轩陈星润孙译林—059号

大豫出版 2025-02-14 08:38:10

中华蝶王:一心一“艺”传播美——开封剪纸大师胡宝国口述

文/王晨曦 秦海利 于文轩 陈星润 孙译林

人物大事年表:

1958年生,河南开封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世界吉尼斯获得者。精研剪纸60余年,善学善悟,终成一代剪纸名家。

2000年4月,开封籍中国剪纸蝶王胡宝国应邀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2000年11月份,胡宝国第二次来马来西亚。当地市长观看了他的表演,大加赞赏、用最隆重的礼节盛邀胡宝国共同进餐。

2003年8月,胡宝国出访文莱,受到文莱文化部部长的亲切接见,胡宝国送给部长的剪纸是一幅首尾相连栩栩如生的蝴蝶,并把阿拉伯语美好属于全人类”这句话自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作品中部长欣喜万分,不住口地称赞:“神剪!”神剪!并送给胡宝国一套贵重的金铂古兰经以作留念。

2024年春节,剪一百条龙,庆贺甲辰龙年,祝福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表达对龙年的美好祝福,为龙年献礼,是开封剪纸艺术家胡宝国老师心底的愿望。

2024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胡宝国先生率弟子十余人举办剪纸作品汇报展。

2024年5月,由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伊斯坦布尔市安尤布区政府、伊斯坦布尔商业大学等共同举办的"跨时代遗产·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展2024年5日30日在伊斯坦布尔开幕,土耳其议长努曼·库尔图尔穆斯、布尔萨市市长等政府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中华剪蝶王胡宝国先生代表中国,和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50多位艺术家应邀参加。

我自幼习武,师父为避免其年少轻狂,要求须习得一门能“坐得住”的技艺,做到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我遂把目光投向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剪纸。

我学剪纸和别人不一样,我剪纸是在这个“文革”前期。因为我小的时候啊,身体比较弱,因为姊妹们多,都有7个。因为我小时候饿的都不会说话,说话都慢半截。为了身体好,父亲领着我找师傅习武,就是强身健体,习武。但是在去习武这个期间老师有要求,习武的人要稳重,要坐那儿,像绣女一样,不要像小孩子们乱打架的那样找事儿。你不是有10条路,有半条路都别从那过,都不允许去张扬,不要跟人家乱打架。这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有这个要求。啥要求?磨性格的要求,就是磨自己的性格。

你看咱们做这个鞋,这个布鞋的鞋底呢,就是咱们打的。打锅盖也学过,碾绳子也学过,什么都学,就是为了磨性格。这时候突然就是我的一个街坊结婚了,我发现别人送的喜字特别好,看到以后,那就喜欢嘛。一直就是那时候学剪纸跟现在不一样。像他们学剪纸是要胡老师会,但我就是没有人教,那就是突然一天发现贴着一个喜字。看那个时候,谁剪得美。那时候都剪的啥——是什么龙凤呈祥啊,凤凰穿牡丹啊,鸳鸯戏水了,都是一些吉祥结婚的剪纸。有时候感觉门外贴得好,那家里面肯定也有好的,有柜子上贴的,是吧?像什么礼仪串联呐,谁结婚都是。小时候从经济上各个方面达不到。谁结婚呢,只要知道了,都跑进去,看人家送的喜字。然后以前的被子,那个面,就盖着被子那个面,上面一般都是吉祥的,什么龙凤呈祥啊,都是特别好的图案,还有那洗脸盆。洗脸盆,大部分都是吉祥的东西,整天就是跑着看,因为这个都喜欢上了,一喜欢上呢,我母亲就对我特别反感。为什么反感呢?男孩子习武,习武啊!就突然一个爱好——剪纸?我们家住那个破房子,那现在有啥,没有凳子。没凳子就坐那个门前的门槛上一坐不动,一剪一天。一剪一天,啥也不干。她说,你这是一个变性了,我母亲都要给我撵出去。然后找我的剪纸,找了以后就烧掉,她就全烧掉。她不烧掉?这个男孩子怎么能不干男孩子干的事,干女孩子的事?虽然我小,我本人身体弱,我母亲还是时不时打一顿,经常性的。后来我母亲生病,我母亲生病的时候,我正好跟她讲,我说你看看我们兄妹七个,都是我给你钱,我的钱哪儿来的?都是剪纸剪来的!那时候如果不烧,我现在剪得比以前还好!我剪纸是这样来的。

就是为了磨性格,一个人磨性格。我从上小学,1964年,磨到现在,可能简直可以跟你们父母差不多吧?64年,马上就60年了。传统的剪纸就是剪个窗花、剪个小动物等,都是很简单的一些作品,但是现在我们做的很多都是有主题且大型的剪纸作品,这是时代发展对剪纸艺术的需求所造成的,我们作为手艺人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掉传统的东西,只有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具有内涵且有现代感的作品。就说2024年,为了庆贺甲辰龙年,剪了一百条龙祝福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表达对龙年的美好祝福,为龙年献礼。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我率弟子十余人举办剪纸作品汇报展。展出作品或大开大合、粗犷奔放,或精心结撰、清秀雅致,又或意味隽永、意趣横生,皆通过剪时代新风,歌盛世华年。

胡宝国及其徒弟的剪纸作品

这个剪纸啊,就剪个喜字来讲,一般的吉祥的东西啊,都很容易。但是有时候设计个东西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时候我也经常性地遇到创作瓶颈。学过就知道,从里向外,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如果是简单的剪纸,你看见的不是神韵。只有真正能悟到一定情况了,才把神韵给勾出来。如果这个剪纸剪不出神韵,当时怎么出来这个味道我也苦恼啊。一抓头发,一把就下去了,为什么没有想象那个效果?那个感觉那个枯燥,心里烦,这非得琢磨出来。有的时候啊,我给学生还讲,拿着一支稿要读稿,读稿,再读稿,给他读透,以后再下剪刀。你看那上面的、那外面的那些字了,那就要把人家那个味道给找出来,最难的就是不好找。我跟学生讲啊,首先就是要抓他的特征,因为长相中两个眼睛、眉毛的位置,把很明显的位置找准了,其他出来的效果就好了。但是这个抓不好抓,咱们剪纸也是这样啊,你抓特点,抓不了,是像也不像,有时候我找人像的时候一直也是很苦恼。所以说抓这个神,抓特点,这个抓不好,这个剪纸就是废了,你看刚才我那个蝴蝶剪纸,抓住一看,活灵活现有味道。但是你拿个剪刀突然都是这样剪,他有时候出来这个效果不尽人意。这也是剪纸最难的一关了,但是这关走过去啥都不是事儿啊。你看那个《晨妆》,你看到女孩子梳妆打扮。剪好这个作品可以,但是你定位有人定不到准,你看这,确确实实像个秀女一样。这个特征,一定要抓好特征。

其实你看,现在节奏感很快是吧。因为现在这个剪纸和别的东西还有点不一样,一个是工匠精神,一个是传承。有师傅给我讲了一句话——这都是咱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如果从我这儿失传,那都是我的失职。节奏再快我也要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来是吧,你现在其实这个剪纸和其他这个绘画书法。它有些是像的,又有些要高于它,因为这个雅俗共赏。你看你没有学过美术,一看剪纸,喜庆!有味道。他节奏再快,但是看见这东西,他喜欢。你看现在一般的学生谁进来?在屋里,很多人:“老师,我想学。”这是为啥?中华瑰宝!瑰宝,这就是这一点好处,你看,有这东西为什么要失传呢?因为有些东西感觉很单调,没味道,它有失传的。但是咱这个剪纸现在来讲,你看国家第一批非遗,第一批就有我们剪纸在里边。就是2005年第一批,5月20号,我们的剪纸就入选国家非遗第一批名录,世界教科文组织,2009年就是第四批,剪纸入选在全世界第四批。所以说到剪纸和我们的脸谱时,都会说国粹,也都认为是国粹。你看像国粹,不管节奏慢,节奏快,不管是你看我剪蝴蝶到国外人那也是剪。无形中都跑到你跟前呢,因为这雅俗共赏,大家都就看懂了。你看再大的城市,去了以后就算是再快的节奏,都这样。而且现在咱们国家对非遗非常重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讲究学院派,都什么大学、学院修美术,大学院才好,看待这个民间艺术,根本就是哎呀,雕虫小技根本就不行的。而冯骥才向国家提议,现在把这个非遗已经拉到中国的台面上来,直接拉成工匠精神、拉成国家非遗!这个非常非常好。其实民间的就是世界的,现在国家有这个定论,以前就是学院派。现在看到没有,这个定义彻底转变。所以我们搞剪纸,路更宽了,不像那个路窄的时候,这现在路更宽了。你现在看那有一个全国非遗,省级以上国家补助多少钱?国家重视了,这是对于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慢慢要发扬光大了。这个节奏感其实还是好事儿啊,现在节奏和这个慢点自己手作,现在就讲究这个。对,干啥呢,纯手工!像元宵纯手工、月饼纯手工,那机械得快啊,但他要求就是纯手工。节奏感,这是发展。国家经济,高铁那个要节奏感,这个不要节奏感。

传承剪纸艺术不是打印一些作品让大家去剪就行的,而是要从剪纸的源头、历史、发展等方面入手,真正将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剪纸的历史对我们现在去创作剪纸作品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历史与创作相辅相成,只有把传统东西掌握、领悟了,之后才能去谈创新。如果连传统的东西都掌握不好,那剪出来的作品又怎么会有灵魂呢?我教剪纸已经有几十年了,给学生们授课不仅仅讲怎样剪,还会讲到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告诉他们剪纸的主要元素等等,只有让他们搞懂了这些,才能开始设计、创作,真正领悟和掌握剪纸艺术。

作者简介: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转载时请务必联系大豫出版。

0 阅读:0